现“状”
又是一年高考季,举国上下都在讨论和高考有关的话题。因为这背后关乎拼搏与命运、荣誉与梦想——数以万计的普通青年,通过高考 、选拔制度,开启了新的人生道路。
毫无疑问,每年高考,最高分者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他们是各大名校争取的宠儿,学弟学妹膜拜的对象,街坊邻居教育子女的榜样……这么多年来,我们关注的状元今何在,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或许,曾经荣耀的桂冠,只能算作是人生中一个高光时刻,一个略显不同的开始而已。我们探访昔日状元的现状,寻找他们身上带有的时代烙印,只是希望在他们的故事里,品出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回看波澜壮阔的社会历程。
谨以此献给恢复高考40周年。
高洁:高医生的平淡生活
1984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姓名:高洁
高中:遵义市南白中学
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
核心提示:
高洁说话语速很慢,语调平缓,能用两个字表达清楚的,不会说第三个字。跟他对话,通常会陷入沉默。一秒,两秒,三秒……他就在那里等着,直到对方抛出下一个话题。
从头到尾,不掺杂一丝情绪,你很难从他的语气里听到高兴、失望、不满,或者别的什么……他就那么平静地说话,没有波澜。
1984年,在高中连跳两级的高洁,以604分的成绩,成为高考贵州省理科状元,而后学医。
那一年,他成为母校遵义县一中(现遵义市南白中学)的佳话。然而,奇迹就此打住。此后,他再没上过新闻头条。现在,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过着常人眼中“奇迹不再”的日子。
可高洁觉得,成功的标准,在于个人。“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种成功吧。我们还是不要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判。”他觉得,自己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达成内心的安宁。
不争抢、不抗争,或者试图改变。他生活在自己的星球上,在这里,安宁,是维持星球运转的唯一定律。
农民夜校里的小学生
1984年,高考阅卷结束那一天,高洁走在大街上,迎面遇到一位同学。同学从远处认出他,加快步子来到他跟前,略带兴奋地问。
“你听到广播了吗?”
“没有。”
“高考阅卷结束了。广播里说,你考了第一名!”
“哦,是吗?谢谢。”
“我觉得,还好,也没什么特别的。”他评价自己的高考成绩,“物理其实没有考好,110分的题,拿了90几分。因为物理考前那一天,邻居家的电视太吵了,我没有休息好。”
从小,高洁就是个安静的孩子。父母是镇上的公务员,可家里兄妹多,很小的时候,高洁就被送到乡下父亲老家生活。不像其他孩子,离开父母的管束,他也没有整日在乡间撒欢儿地玩闹。从不给父母惹祸,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那里静静地看书。
他解释自己对看书着迷的原因,“我们小时候,物资匮乏。不像现在的小孩子,有很多玩具可以玩。我那时没什么可玩儿的,就只有看书。看书比较有意思,是对未知的探索。”
那时候,农村扫盲,村子里办起了农民夜校。高洁的叔叔读书读到初中,几乎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夜校的老师。借着这个便利,高洁每天晚上都跟着叔叔去上课。空下来的时间,就自己看农民夜校的教材。
农民夜校的学习内容,其实与村子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差不多。但高洁更喜欢去农民夜校上课。在他看来,虽然知识点差不多,可小学的课程和教材,从表达上来讲“太幼稚”,“一个梨、两个苹果什么的,像哄小孩子一样。”
在农民夜校,坐在一群大人中间,高洁才觉得学起来有意思。到后来,他甚至超过了这群大人。他嫌课程进度慢,就抱着课本自学,“小孩子记忆力好,又有时间,所以我学得快些。”
高中连跳两级
四年级的时候,高洁被接回城里读书。回到家,他有更多的书可以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三言二拍》……到了初中,他把家里能看的书都看了一遍。
高洁喜欢探究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可对于他来说,学校的教学节奏太慢,一学期的知识点,高洁用一半的时间就能掌握。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余出来的大把时间,他不知道如何打发。
其时,父亲的朋友听说高洁喜欢看书,就拿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借给他看。
他记得,这套书是文革之前就出版的,用的还是繁体字。这套丛书的知识结构,大约相当于高中水平,很多知识点还要更难些。1977年恢复高考,这套丛书被重印,供当年的青年们自学参加高考。
这套书,让高洁进入了全新的知识世界。初中三年,这套书几乎成了他最亲密的玩伴。对于别人来说枯燥的知识点,他却看得入迷。
“比如,我们说桃子的质量是多少。实际上说的是桃肉的质量。桃子每个都不同,可是桃肉是一样的。”他举例。他喜欢一点一点读这些知识点,就像在跟智者对话,“里面有玄机,自己去参悟。”
初中三年,高洁完成了这套丛书的自学。那时候,他的知识储备已经相当于高三毕业生。
进入高一,高洁提出,直接参加高考。校长和教导主任劝他,“再读一读,巩固下知识点,高考可以考得更好些。”高洁一如既往不争不辩,留下来安心读书。
高中,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那是80年代初,文革刚刚结束不久。高洁所在的遵义县一中的老师,很多都是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的大学教师。比如,他的数学老师来自四川大学数学系,化学老师来自东北师范大学。
这些老师谦卑、治学严谨。让高洁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数学课,老师讲解一道题目,有同学指出老师的解法有问题。晚上回家,老师仔细反思自己的解法,确实存在问题。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更正了错误,并向全班同学道歉。
在这种谦卑和严谨背后,少年高洁隐约感受到了老师们内心强大的安宁。他坦言,这或多或少,对于自己产生了影响。
最终,高洁读了半学期高一,半学期高二,连跳两级,升入高三,成为1984年学校里最小的高考考生。
“状元”这件“小事儿”
高考填报志愿,高洁自己没有任何想法。对他来说,读书是为了探索未知,高考,只是这个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去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好像并不重要。那时他的态度是,“在大学里有新的东西可学就行。”
父母最终帮他拿定主意,“医生这个职业不错,就学医吧。”他填报了上海第一医学院,被顺利录取。在状元都往清华北大扎堆的今天,高洁的这个选择,几乎可说是后无来者。
不过,对于大学的生活,他还是想错了。学医之后,他发现,自己对医学并不感兴趣。但这对他来说,也无所谓。因为学校有图书馆,他尽可以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六年期间,他几乎看遍了图书馆里古典文学的书籍。
他喜欢词。与古诗相比,尽管词所表达的情怀没有那么壮阔和远大,“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可他唯独喜欢词这种随意闲适的态度。“长长短短的,读起来自在”。词人里面,他欣赏苏东坡,“大起大落,却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坚守内心的安宁。”
所以,即便大学六年的时间都在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也没有任何的纠结和痛苦。他说,如果再有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他应该还是会选医学,“有些事情,本就是注定的。”
当然,凭借着“记忆力好”——他从不认为自己智商高——大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上游。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在这家医院,他一待就是27年,现在是一名普通医生。他坦言,医生这个职业对于他来说,就像其它职业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
如果说有什么事能让高洁感到欣慰,那就是儿子的成长。
高洁的儿子继承了他的高智商,刚从美国一所大学数学系毕业,正准备继续以全额奖学金在美国攻读硕士。“其实在哪里读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高洁说,他从未干涉过儿子的学习,更多时候,高洁是一个引导者和旁观者,只“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帮助”。
大学毕业后,他喜欢上收藏玉器。“看到玉,就觉得美好精致。”苏州是和田玉的集散地,这为高洁的收藏提供了地利之便。20多年前,在玉器还远没有今天热门的时候,高洁曾收了不少好料。时至今日,这些玉料的价格翻了数倍。不过,高洁觉得,这与自己的收藏没有很大关系,“我喜欢玉的气质,并非它在世俗中的价值。”
高洁的高考已经过去了33年,自己考完过后,他就再没关注过高考。而至于高考“状元”,在后来的工作中,也有同事从档案中得知,偶尔在他面前提起。这时,他总是会说,“没什么特别的”。
对于高洁来说,“高考”、“状元”,“那是人生中,一件太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王国艳:一直奔跑的姑娘
1992年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
姓名:王国艳
高中:遵义市南白中学
大学:北京大学
核心提示:
王国艳不会对未来特意规划。
正因为如此,这个贵州省1992年的高考文科状元,虽然高中时作文得过奖,工作后,却鲜少和文字打交道;虽然大学是法律专业,工作却在证券行业。
“不走寻常路”的王国艳,也从不提及自己曾是高考状元的身份;知晓同事们偶尔会在客户面前提起,她也只是一笑而过。
在王国艳看来,这只是在高中阶段取得的一个成绩而已。自己其实就是普通人,工资是从500元,逐步增加到“高于北京市平均工资水平”,也会加班,也会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压力,闲暇的时候,也喜欢外出旅行。
这就是一个高考状元的日常。与他人,别无二致。
高考状元仅是一个荣誉而已
高考分数下来之前,王国艳有些忐忑。
“就觉得我没考好,很难上到理想的大学。”彼时,在王国艳的心里,能考上贵州大学就已经不错了。
没想到,她竟然一举成为1992年贵州省文科状元。“只是觉得意外,”王国艳回忆说,那一年的文科普遍考得不太高,或许是别人发挥得没有她好。
“高考的事情,许多都想不起来了。”和贵州都市报记者交流时,王国艳坦言,已经过去25年,一些细节早已遗忘。“要知道,当初自己可是最擅长记忆的,历史、政治这些科目,可以背得滚瓜烂熟。”王国艳笑着说,“看来是老了。”
不过,她仍然还记得,当初自己住在遵义县(现为播州区)南白镇上,走路去南白中学上课,只需要20分钟。她的另一个优点是比较勤奋,经常很早就去上自习。那时候成绩相对稳定,经常考班上的第一、第二名,偶尔发挥不佳。
她还记得,高中时候她的作文曾经得过一次奖,经常被老师表扬。如今,她的工作已鲜与文字打交道,即使有,也是程式化的公文。
在王国艳看来,高考对于自己来说,肯定是改变人生的。从一个县城走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那个年代,也只能通过高考,没有别的途径。
但她并不认为,“高考状元”这个身份,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仅仅是一个荣誉而已。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列举几十个高考状元,都没有达到事业高度。”王国艳说,她觉得有点过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情,包括机遇、环境在内,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
“我并不认为以前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以后也要比人好。”王国艳说,高考状元,只是在某一个阶段取得的成绩而已。
法律生的“金融之旅”
王国艳说,自己对未来并没有太多规划。她更喜欢随遇而安的状态。
正因为如此,她读的是北京大学法律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当时文科可选择的专业并不多,而法律看起来要比中文有用一些。“我们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的小孩,从小就有那么大的视野。”王国艳说。
大学里,有的同学做家教,也有的备战考研,或者为出国做准备。这些都不在王国艳考虑的范围,原因是“我不太喜欢考试”,她最终较为随性地选择了工作。
于是,本科一毕业,王国艳自然而然就进入北京的一家证券公司法律部工作。
当初找工作时,王国艳并没有选择回到贵州。在她看来,当时的贵州证券行业肯定没有北京那么活跃,“不过,最近这几年贵州资本运转比较活跃,还想着来贵州找找业务。”王国艳说。
第一个月拿到的工资是500多元,王国艳心里挺高兴的,毕竟再也不用父母资助了。
在证券公司法律部的这段时间,是王国艳唯一接触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之后,王国艳直接申请从法律部调去投资银行部。这个简称“投行”的部门在外界看来,光鲜非常,但王国艳却深知从业者的不易。
具体来说,投资银行部的工作就是给企业融资、发股票,帮企业实现上市,这意味着,王国艳需要了解这个企业,才能在项目上和企业交流。
“除了要考取相关的从业证书之外,在这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内,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沟通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王国艳说,“我是学法律的,转行做这个比较吃亏,学财务或者金融方面的,会更有优势。”
王国艳最终还是在这个行业坚持了下来。
“虽然中间换过公司,但一直都在这个行业之内。”王国艳现在的职级是某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的执行总经理,这份工作直到现在都觉得吃力,永远充满了挑战。
对于王国艳来说,这份工作“非常非常忙”,每天都是这样,最忙的时候,晚上甚至加班至凌晨两点。但好在,可以不用去单位。有些工作在家里都可以完成。
为爱好留点时间
即使工作再忙,王国艳也会留时间给自己的爱好。
她喜欢跑步,还和北大的同学们一起组建了一个名为“北大100871”的跑团,“100871”是北京大学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目前,这个跑团已经有600多人。每当跑完步,跑友们都会在跑团群里“打卡”,借此相互监督和勉励,王国艳也不例外。
王国艳每个月坚持跑100公里以上。“即使出差也会带着运动装备,有空就跑。”王国艳说,她还热衷于到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这是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除了跑步,王国艳还喜欢打网球,每周要和同事打一到两次。旅行也是调剂生活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2017年6月15日,王国艳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了一首夏小虎的歌,曲名叫《夕阳下的歌》。她的脑海里,出现的是几个夕阳下的镜头:
十年前在西哈努克的海滩,圆圆的太阳将大海染成金色,波光粼粼,无数金光像精灵跳跃;两年前在基维斯特的夕阳亦是美不胜收,有些遗憾出门没有带相机;还有一个镜头是开车去额济纳,在贺兰山下,夕阳西下,荒山野岭路无一车,一个人的旅途孤独而美丽,天渐黑也不怕。
“真不知道我还是这么胆儿肥的姑娘。”王国艳最后说。
胡湛智:险些上了创业这条“贼船”
1996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姓名:胡湛智
毕业中学:贵阳六中
大学:北京大学
核心提示:
采访是在国内时间早上8点进行。
此时正好是胡湛智在美国的下班时间,从单位到家中,他需要开一个小时的车。这一个小时,就是他与记者微信语音的时间,“家里太吵了,没办法接受采访。”胡湛智说,他有三个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4岁。
或许是因为信号问题,每隔6分钟,通话就会中断一次;所幸胡湛智健谈,逻辑清晰,时不时中断的通话,并没有影响采访进度。
他是贵州省1996年高考理科状元,本科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便到美国留学,一直读到博士,现在在美国一家从事医疗研究的公司上班。他并不认为,成为高考状元多么值得一提,甚至还觉得,有些运气的成份在里面。
相比之下,这些年他参与的对癌症精准诊断的研究成果,能最终得以运用造福人类,更让他有成就感。
人生不止高考
回忆高考,胡湛智的第一反应就是“挺平淡的”。
“当时自己的优势就是不偏科,每一科考得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胡湛智说,当年每一科都有人比我考得好。
“考取状元并不值得夸耀。”胡湛智说,有的时候还会觉得尴尬。是状元,就有人期望你有更高的成就。
胡湛智并不喜欢说自己是高考状元这事,“知道我是北大毕业比知道我是高考状元的要多。”胡湛智说,他并不认为状元和别的学生有什么不同。
对于高考状元,胡湛智有自己的观点,“我并不否认高考的难度和所需费的心力,但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事,在这件事上,即使有人付出少收获多也算正常,比如说我小时候,用弹弓打鸟,不管怎么苦练,就是赶不上我哥。”所谓术业有专攻,人生除了高考还有很多事,学会尽心尽力,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或许更重要。
大学里,这个颇为低调的状元,选择的专业是生命科学。
本科毕业之后,他便选择出国留学。“之所以出国,是因为在2000年,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颇大。”胡湛智举了个例子,在世纪之初,无论是研究的耗材还是仪器的质量上,中国都要落后许多。这意味着,在美国完成一项研究可能需要5年,但在中国,则需要7年的时间。
“如果想要接触更加尖端的科学,节约时间做研究,那么就要申请国外的大学继续深造。”胡湛智说,他的许多同学都和他一样,选择出国继续深造。
这之后,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博士,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博士后。“一直都学习着精准医疗和诊断方面,和我的兴趣一致。”胡湛智说。
研究成果比“状元”更有成就感
如今,胡湛智在美国一家研发分子诊断的公司担任产品开发部总监。
他在这家公司工作5年多,目前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够实现对甲状腺癌、肺癌和肺纤维化的诊断。
这是一套完整的诊断流程,意在帮助医生更加精确地诊断出患者病情。胡湛智说,比如甲状腺癌的诊断产品,一旦更加精准地诊断病情,病人很可能不用切除甲状腺,只是定期做相关治疗即可,这样便能让病人免去切除甲状腺之后的烦恼。
“做出一个产品,是要付出极大努力的。”胡湛智说,这包括会接触到很多病人,和监管部门打交道,甚至涉及到文件,写各种各样的东西。而这些工作,对于胡湛智所在的研发部来说,繁琐、枯燥并且重复。
一般来说,研发出一套可以投放到医院的产品,需要3年到5年的时间,虽然辛苦,但胡湛智觉得值得。
“我们开发的产品在医院被运用,并帮助患者准确诊断病情,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在胡湛智看来,从中获得的成就感,远高于他曾经获得的高考状元。
闲不住的胡湛智
2012年,胡湛智想着回国发展。
他原本计划回国创业,做精准医疗行业,但在当时,国内这个概念还比较新奇。他和多个投资人谈,但他们都不太理解这个行业,均表示犹疑。
“这次尝试算是失败了。”胡湛智并没有觉得沮丧,他也给自己比较准确的定位,不太适合创业。
到2014年,精准医疗相关的一些创业公司才开始大量出现。但此时,他已经回到美国。“我不觉得遗憾,当初因为时机不对,创业失败。但如果当时找到投资了,也就上了‘创业’这条贼船,下不来了。”
胡湛智乐观的心态或许和他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有关,比如加州北大校友会、华人生物医药协会、美国最大的海外贵州促进会等等,这些在美国的民间组织举办的活动,他都参加,并且是里面的活跃分子,比如他是校友副会长,同乡会理事等等。
即使是在百度上搜索他的名字,依然能找到不少类似“高考状元教你学英语”之类的学习技巧,胡湛智健谈,乐于配合别人并且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他坦言是因为自己“不太闲得住,喜欢交友”。
当然,除了参加社交活动之外,胡湛智另外的爱好就是羽毛球,这项运动在美国属于小众运动。
2008年,刚到旧金山的他,就参加了美国羽毛球协会的培训,成为一名羽毛球裁判。4年之后,他成长为国家级裁判。这期间,他还是美国羽毛球全国锦标赛以及一些国际性比赛的裁判。
胡湛智觉得比较骄傲的是,在他举办的一个羽毛球比赛中,甚至邀请到了世界级羽毛球运动员陶菲克的参与。
陈浩:早就丢掉了“状元”
2005年贵阳市高考理科状元
姓名:陈浩
毕业中学:贵阳六中
大学:北京大学
核心提示:
高考已经过去12年,陈浩仍然可以清楚回忆起分数出来后,自己与其他几名高考状元去青岩参观赵状元府的情景。
从那时起,大家都称他为“我们的状元”。
2005年,陈浩以701分的成绩成为贵阳市高考理科状元。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彼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谈到对大学的憧憬,本来就有点壮实的陈浩说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到了北大长期吃面食,会长得更壮实。
陈浩回忆起来,哈哈大笑。
他现在是北京某基金公司部门总经理。他说,高考的经历提醒着他:千万别丢了赤子之心。
放弃上海交大的保送名额
“如果不是你提起,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经是状元了!”6月20日晚上7点,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的陈浩回到北京的住所,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六年前,在获得香港科技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学位之后,他进入北京某基金公司,负责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工作之后的生活便是如此,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不过,眼看着年少时对未来模糊的期待变成了现实,他很满意自己的现状,“我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踏实。”
陈浩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从在苗苗实验学校上小学开始,他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由于表现突出,在贵阳六中念完初中后,他被直接保送贵阳六中高中继续学习。
当然,作为学霸的陈浩可不是书呆子,平时除学习外,他还喜欢看动漫、听音乐,高中时扬琴已经过了10级。“爸妈从小让我学扬琴,主要目的是培养我的性情、思维。”家里,只有陈浩一个孩子,他坦言,虽然来自普通人家,但父母在教育上投入很大,时间、金钱都不少。
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进入高中,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习题,可他从来不熬夜,即便是最紧张的冲刺阶段也不例外。“一般放学回家差不多6点钟,吃过晚饭我都会先睡一个小时再爬起来学习,最晚不超过凌晨1点打烊。”陈浩承认当时觉得好苦,可现在很怀念。
高三时,陈浩拿到了保送上海交通大学的资格,他放弃了。用他的话来说,“那时,考清华、上北大,这才是我从小的梦想。”
他的梦想并不难实现。高中阶段,他因为在全国高中生数学竞赛和生物竞赛中,分别夺得贵州省一等奖,高考时获得20分加分。2005年,陈浩以701分的总成绩成为贵阳市高考理科状元,如愿拿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猝不及防的挫败感
“状元或许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但其实我的生活没什么变化。”陈浩淡淡地说。
唯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高考结束之后,与其他几名高考状元去青岩参观赵状元府,“状元”似乎成为他身上最醒目的标签,从那时起,大家都称他为“我们的状元”。
陈浩没有让自己困在“状元”的头衔里,因为更大的考验还在等待着他。事实上,一进北大,他就感到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身边卧虎藏龙,不是状元,就是各省的前十名,还有奥赛优胜者。”
刚进校的一两个月,陈浩就经历了低迷、失落、自我怀疑的过程。他还记得,一次数学习题课,老师让他和另一名同学上黑板解题,“那位同学获得过奥赛金牌,几分钟就解出来了,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解不出来。”那一刻教室里寂静无声,陈浩的心像掉入了深洞里,没底。
挫败感来得猝不及防。“旁人看到我一路很顺,其实我只是努力不让那种情况停留过久。”陈浩决定从头开始。很快,他重新进入了角色,更多的时间都埋首于教室或图书馆。
这四年,陈浩过得很充实,大学为他打开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不过,2005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对大学的憧憬,本来就有点壮实的他说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到了北大长期吃面食,会长得更壮实。由于不经常锻炼,他之前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入校时150多斤,一不小心就长到了170多斤。”回忆起来,陈浩哈哈大笑,他现在已经在健身减肥了,“我的人生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高考!”
2009年大学毕业,他进入香港科技大学继续攻读金融数学硕士学位,希望毕业后能进入金融业工作。
千万别丢了赤子之心
陈浩说,高中的时候,数着日子,巴不得一脚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如今工作后,再回想起来,那个时候,一切都是单纯美好的。
有些记忆在陈浩头脑里慢慢开始模糊,但他忘不了高三冲刺那一阵,为了节约时间,一个班差不多60个同学,每天都会从家里带午饭去学校,“中午把饭菜混在一起蒸,就都成‘怪噜饭’了。”一吃完饭,大家就掏出试卷,每天中午抽出40分钟做一套试卷,然后一群人围在一起对答案,讨论题目。
“我们当年选择的面较小,是高考让我站在了较高的起点。”陈浩说,如果要感谢高考给我带来什么的话,最重要的是那段经历提醒着我:千万别丢了赤子之心。“这是它给我的馈赠。”
陈浩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站点而已,错过了,还有下一站,赶上了,也还有下一站。如果能回到高中的课堂,他更想告诉自己:珍惜在学校念书的每一刻。
谈到未来的打算,陈浩言语里有着略带自信的轻松。“我只想保持一颗好奇心,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才最重要。”
如今,亲朋好友见面,还是会拿他曾经的高考状元身份打趣。“‘状元’早在去北京前就丢掉了,人一直在高处太冷了吧!”他总是这样回应。
高立力:他状元,她状元
2007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姓名:高立力
高中:遵义市南白中学
大学:清华大学
核心提示:
高立力的名字里,分别有“站立”和“力量”的意思。
在汉语文化背景下,这样的名字无疑充满了阳光之气。但到了英语文化背景的美国,按照中文发音直译过去,他的名字与 英语单词里的“Lily”发音相近,是个女孩名。
因为这个名字,刚到美国的那几年,高立力遭遇了不少尴尬。后来他索性把英文名改了,不按中文“套路”走。
“直接称 Lee,L-E-E。”高立力在微信语音中说,普通话依然清晰而标准。
这是6月的一个星期二,国内时间是早上9点,一天的生活刚刚开始。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高立力已经下班回家,正在过着周一繁忙工作结束后的悠闲时光。
他将跨越12个小时的时差,讲述一个属于高立力的“后状元”生活。
从状元到“清华生”
高立力上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是在2007年。
那年高考,遵义市南白中学(原为遵义县一中)高三(21)班的高立力,以总分714的成绩,成为了当年的贵州省理科状元。
在网上搜索当年的媒体报道,见到的多半是这样的照片。他和贵州文科状元、遵义四中的陈芳芳,举着杯子碰杯,庆贺高考顺利。
照片中的他,18岁,戴着一副眼镜,穿着白衬衣,举杯的动作带着胜利的喜悦与略微的羞涩。
10年后的他,站在华尔街,当年的青涩已经褪去,脸上挂着成熟自信的笑容。唯一没变的,倒是那张童颜,连高立力自己都会在朋友圈调侃,说自己是“逆生长”。
2007年高考结束,高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就读。
高立力说,他第一次去清华大学,还是初二暑假。他所就读的遵义清华中学和清华附中做了一次暑期交流,他跟着交流活动的安排,参观了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一颗“清华梦”的种子,就在高立力心里悄悄种下了。
两个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来到清华大学,高立力说,他的感受大不相同。
“第一次相当于游客,对能在里面上大学的学生,非常羡慕。第二次,是自豪。”高立力说,因为这时候,5年前种下的那颗种子,已经发芽开花,“我终于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
学霸也“受挫”
对于高考状元们来说,考上名校,并非他们的学路终点。
“你以为进入名校的学霸,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高立力告诉记者,答案是:不。尤其是在“卧虎藏龙”的清华大学,即便是状元高立力,也时常感到学业压力巨大,“甚至比高考时候的压力还大”,万不敢松懈半分。
用高立力的原话来说,在遵义市南白中学上高中时,“随便考,都能考个前几名”。
但一旦踏入清华大学的地界,如云高手就已经列队等候两侧,想要考出优异的成绩,非得下一番苦功夫才行。
“比如数学,每次考完以后总有人拿满分。不像在高中的时候,你觉得难,大家都考得不好,你可能还是考得最高的那个;但是在清华,你要是觉得自己考得不好,那你就确实做得不好了。总有人,不仅全对,而且以多种思路解答了附加题,”高立力说,“他们不仅比你聪明,而且比你努力。”
在清华,曾经的学霸也感受到了受挫的滋味。“想要考到前五名,非常难。”高立力说。于是,在其他高中同学相对轻松地享受着“解放后”的大学生活时,高立力却仿若陷入了另一个模式的“高考”。他在清华大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一天的“清醒”时间若算十六小时,可能有十个小时,高立力都花在了学习上。
但在清华压力大归大,好玩难忘的经历,也不在少数。
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立力去做了奥运志愿者。他去的服务地点是国际广播中心,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记者提供服务,负责广播中心的场地和设备租赁工作。有时候,高立力还会跟着记者一起外拍,为他们充当翻译。
高中时期的足球、游泳、长跑等体育爱好,高立力一直延续到了大学。他在大学里面担任过体育委员,多次参加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还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高立力一直铭记于心,清华四年本科期间,他基本上一直坚持早晚跑步锻炼身体。
他最喜欢的跑步路线是,从紫荆学生公寓出发,经过图书馆,近春园,二校门,清华学堂,这些承载了岁月痕迹的建筑,成为高立力眼中的“清华美景”。
两个状元的爱情
在大学期间,高立力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姑娘名叫戴天骄,是他在经管学院的同班同学,也是2007年的湖南省理科状元。
两个理科状元的恋爱故事,是怎样开花结果的? 高立力笑着形容,有点像革命同志的情谊。大学里第一次见到戴天骄时,高立力就觉得她有些特别,文静、聪明,见到男生还会脸红,特别可爱。后来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学习,一来二往,就开始出双入对了。直到正式交往后,两个人惯常的约会方式,也是带上课本,找个地方一起学习。
他印象里最浪漫的约会场景,是冬天的时候,裹得严严实实的他们,跑去圆明园看雪景。
白茫茫的天地里,他眼里有雪,还有她。
高立力告诉记者,在大学本科期间,他曾先后到日本、美国等国当地的高等学府参与交流活动。2011年本科毕业后,因为对金融感兴趣,他选择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同时因为对计算机感兴趣,也攻读了一个计算机硕士。
戴天骄则去了麻省理工学院读博,研究微观经济理论。
虽然在美国读博,比在清华读本科时相对轻松,但高立力也有压力。刚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头两年,高立力对美国金融行业不算了解,文献也不熟悉,很长找不到研究的课题方向,也曾沮丧。但后来随着积累的知识增加,了解愈发深入,高立力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做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
2016年,高立力从卡内基梅隆大学一毕业,就拿到了美国十多家基金公司、咨询公司、科技公司、创业公司的就职邀请。高立力选择了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公司AQR资本管理公司,从事量化投资方面的研究。同一年的5月20号,高立力和戴天骄近十年的爱情长跑也终于到了胜利的终点,他们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登记结婚。
对于量化投资这个充满了挑战的领域,高立力充满了激情,“有很多聪明的人在这个领域工作,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自己所学的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的知识都能在这个领域发挥所长。”
自从2007年高中毕业,就一直在外求学、工作,高立力比较遗憾的是在遵义陪伴家人的时间较少。贵州的一切,都让他日夜思念。老妈偶尔捎来的习水老家霉豆腐,成为他思乡时的心灵慰藉。
美国的量化投资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而中国的量化投资才刚刚起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能一两年,可能三五年,要是有合适的机会,高立力准备回国发展。
“虽然美国也很棒,但国内比较精彩,”高立力说:“有更多的机遇等着我们。”
张思伟:我是个很一般的状元
2012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姓名:张思伟
毕业中学:遵义南白中学
大学:北京大学
核心提示:
6月9日,北京一个燥热的傍晚,张思伟随着下班的人流赶地铁,他跟朋友约了吃火锅。地铁上,他漫不经心地翻看手机。新闻话题大多数是关于高考的,他很少点进去看详细内容,他不太关心这些内容。
而5年前,他是这场考试的主角。当年,他以711分的成绩,成为贵州省理科状元。那几天,新闻采访不断。他微博的粉丝一下子多了2万多人。
如今,状元的光环早已褪去。他像一个高考最普通的局外人一样,过着自己的生活: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实习,每天朝九晚五;等待9月到上海读研。
实际上,他从没把“状元”这件事儿放在心上,当年甚至连犒赏自己的礼物都没买一个。
不过,他也承认,状元对于他来说,是一把钥匙,“提供很多机会,比如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而机会如何把握,就全看自己。”他说。
摘得状元,放下状元
张思伟是当年高考的一匹黑马。高中,他就读于遵义市南白中学,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在学校排在20名左右。
高考复习阶段,他对自己这样的状态还算满意,觉得能考上一个不错的重点大学就行了,“没有想过要考个状元”。与周围刻苦勤奋的同学相比,他不愿意太拼,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从不加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对自己不够‘狠’”。
“有一定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不过基础和心态最重要吧。我基础不错,心态也比较好。”张思伟说,除了基础和心态,爸爸也给了他信心。考前一天晚饭后,爸爸提议去打兵乓球。此前,父子二人从未对阵。他们在学校随便找一块兵乓球台,打了起来。最终,张思伟获胜。“当时很高兴啊,觉得自己球技不错。”只是,在这之后,他再没能赢过父亲。
带着自信,张思伟轻装上阵。高考第二天上午,理综考试结束。从头到尾,他的答题都很顺畅。后来查分,300分满分的理综,张思伟考了299分。最终,他以711分的总成绩,摘得贵州省理科状元。
那时候,他还在玩微博。关于他的“状元”报道出来后,他的微博一下子多了2万多粉丝。甚至有些平时并不是很待见他的人,都来关注他,留言说好话。他为此更加困惑了,“至于么?”
他坦言,那时候他有些回避甚至抵触“状元”这个身份,“不习惯被那么多人关注,尤其觉得有些关注是违心的,浮躁的。”
从这时候开始,他下意识地淡化“状元”的身份,“我觉得要放下它,我才能开始新的生活。本来,所谓‘状元’不过也就是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的第一名而已。”他说。
大学里至少认识10个状元
张思伟最终选择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张思伟的同学们背景非常多元。“有的高中在国外当交换生,有的是保送来的,还有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前几名。”张思伟说,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状元’根本不算什么,也并没有人把‘状元’当成多了不起的事情。这一点我入学之前就很清楚了。”
在北大,张思伟起码认识十个状元,“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状元有什么了不得。”他觉得这是个奇怪的现象,外人关注状元,大大多于状元对自己的关注。
入学之前,张思伟就有预判,“北大光华,牛人多。我去了,肯定会有差距。”
第一堂英语课,老师放了一段20分钟的听力材料。张思伟坐在下面,几乎没有听懂。高考英语满分150分,张思伟考了135分。在这段20分钟的听力材料面前,135分没有派上任何用场。
而他的很多同学,不但听得很明白,还能清晰、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出材料的意思。
一堂课下来,张思伟整个人都是懵的。脑子里感叹,“材料说的啥?”“他们怎么那么强!”对于他来说,这堂课算得上一次“受虐”。尽管他入学时候心态不错,可真正感受到差距的时候,他还是有些失落和沮丧。
“不想被虐怎么办? 就得自己好好练呗。”他说,那段时间,一向学习松散的他,开始对自己“狠”起来,一有时间就在寝室或者图书馆听材料。他明白,要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没有捷径,“就是纯听,听了之后一句一句把材料写下来。”一遍两遍写不出几个单词,那就多写几遍。
游历十多个欧洲国家
在大学的几年,张思伟越来越认清一个事实,有些差距,无法弥合。他坦言,“跟我的很多同学相比,我的学习能力其实很一般。”尽管是曾经的“状元”,可他觉得,承认这一点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难的。
一方面,他早就把状元的光环放到了一边。另一方面,他觉得,“学习能力只是人生众多评价体系里的一种,学习成绩优秀与否,不能代表一个人优秀与否。在大学,我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可我的自我在得到不断完善,这个更重要。”
大三下学期,张思伟得到一个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当交换生的机会。
在国外的半年,张思伟游历了十多个欧洲国家,也改善了一些自己固有的观念。比如,在国外,为什么移动支付几乎没有? 他认为,在欧洲国家,金融体系更为发达,信用卡承担的就是移动支付的功能。而另一方面,他也看到,国内许多跟金融有关的科技,在国外都有领先优势。
“这半年,开阔眼界和思想,”他觉得,值了。
为读研放弃北京户口
回国后,张思伟拿到一个银行的职位。
但这份工作并不如意。
从入职第二月开始,他就决定考研。“我不想再在这样的地方待下去。我想去更专业的地方,研究生是敲门砖,”他说。不过,他清楚地知道,客观来讲,自己不喜欢的这份工作只是不适合自己,并不代表它不好。
那段时间,他每天6点下班,回家吃饭之后8点开始学习,一直到深夜。最终,他被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录取。“如果知道考研没有想象得那么难,我交换回国后准备考研也应该没问题。”他有些懊悔的说。
今年4月,拿到研究生的入取通知,张思伟就辞职了。尽管再工作几个月,他就可以拿到北京户口。“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里工作是痛苦,北京户口也不能弥补这样的痛苦。”他说。
现在,他利用入学前的空档,在另一家金融机构实习。
张思伟这位“状元”的成长之路,或许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状元”成功之路的想象。可他觉得,“‘别人’那么多,为什么要用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呢?”
他认为,“能决定人生的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况且,“什么是成功?”
他觉得,对于他来说,“成功就是下班之后有一个栖身之所可以打游戏。”
罗起飞:坐拥清华图书馆
2014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姓名:罗起飞
高中:遵义四中
大学:清华大学
核心提示:
2014年高考结束没几天,罗起飞就在母校遵义四中摆起了书摊,那些高中时期用过的旧书本和笔记,总共卖了300多元钱。
他当时略带调侃地说,如果自己是状元,这些书和笔记肯定不止这个价。
10天后,高考成绩公布,罗起飞真的成为贵州省这一年的理科状元。不过,上大学之后,他又觉得状元其实并不稀奇。仅在他们40多人的班级上,高考状元就有7个。
现在的罗起飞,是清华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大学和高中不同的氛围,让他的兴趣和视野得到拓宽。同时,他也给自己的未来做了小小的规划。
和普通大学生一样,他过着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他看来,这一切和高考状元的身份关系不大。
“慢”挽回了10分
直到现在,罗起飞仍旧觉得高考那会儿颇为惊险。
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罗起飞考得比较差。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甚至有些慌乱和焦虑。班主任老师安慰他,并教他凡事要“稳”。
高三复习阶段,罗起飞考试总是求快,屡屡丢掉不该丢的分。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又送给他一个“慢”字。高考考场上,他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要“慢”,即使做完题目也没有提前交卷,而是认真再次检查。这第二遍的检查,直接替他挽回了10分。
当然,他的高中除了惊险之外,还有温暖。“整个高三,我爸都送饭到学校。”罗起飞说,父母总是把读书看成第一位,家里绝大部分的开支都用在自己读书上面。
大学三年看了300多本书
罗起飞从小就喜欢阅读。
他看的书种类很多,包括历史、哲学和人物传记等,但更多的是以小说为主。他甚至会因为觉得自己比较浮躁,选择看佛经来让自己静下心。阅读广泛,他从不担心自己的作文。这在理科生当中,很难做到。
如今,清华大学图书馆,让罗起飞如获至宝。在大学里,泡图书馆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丰富的馆藏,让他的阅读重点得到扩展,除了小说,他还会认真研读一些历史学和社会学类书籍。他并不觉得阅读这类书籍会枯燥,“因为自己对陌生事物都抱有好奇心。”
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从图书馆借阅了300多本书,而这不包括平时泡在图书馆看的那些。
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进入大学,罗起飞很快就适应了新生活。
他参加校园活动,却从不耽误学习。“在学习方面,我觉得无论是对高中还是大学,我的态度都是从一而终。”大学里,他还没有谈过恋爱,不过已经有了喜欢的女孩。
在罗起飞看来,大学的好处就是,除了学习还可以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他的一位师兄,喜欢登山,就跑去攀登珠峰了。
这让他觉得很励志,因此也会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他喜欢音乐,暑假回到贵州后,和朋友唱K唱到嗓子哑。为此他不得不休整一天才接受记者的采访。
清华大学特别注重体育方面的锻炼,要求每个一个学期至少跑20次三公里。这让原本喜欢篮球的罗起飞又逐渐喜欢上跑步,他现在每天坚持跑5公里,还参加国际性的半程马拉松比赛等等。
有机会想回贵州发展
对于未来,罗起飞也有自己的计划。
下学期学校将有校内推研名额,但数量会有所减少。“如果自己进入推研名单,就继续深造,没有进入就出来工作。”罗起飞坦言,自己并没有出国的打算。
他大学的专业是经济与金融学。他觉得这个专业和社会学紧密相连,略微偏文史类。对于他这个理科生来说,这个专业更有助于多维度拓展自身。同时,他也觉得这是个颇有前景的专业。“举个例子,目前国内的保险行业,经济上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也意味着未来发展空间特别巨大。”罗起飞说,经济与金融学专业的就业范围颇广,包括保险、银行和证券等在内的金融行业以及政府的经济研究部门等都可进入。
对于就业,罗起飞打算,前期在北上广等机会更多的大城市发展。当积累到一定经验和资本之后,还是想回到家乡贵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