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是谁,我所知道的跟你一样少——荣格的梦与《红书》


来源:豆瓣一刻

原标题:对于我是谁,我所知道的跟你一样少——荣格的梦与《红书》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UnderstandA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回复“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么。

荣格书桌上的《红书》,《红书》原本是荣格记录梦境的笔记本,因其红色封壳后被取名“红书”。


2009年,美国经济萧条的那一年,定价高达195美元的美版《红书》,竟在圣诞销售季一举登上《纽约时报》精装非虚构作品销量榜,最高时甚至挺入前20名。

《红书》的作者是荣格,在心理学界,他的名字与弗洛伊德齐名。

但这不是奇迹发生的主要原因。

弗洛伊德与荣格1909年访问美国,前排左一为弗洛伊德,右一为荣格,两人“平起平坐”。


许多年后,在中国,依然会人在知乎上问:“荣格的《红书》到底有多少人能读懂?读懂的人又能在里面读出什么?据说读这本书能使一个经受无数苦难的人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

无独有偶的是,将近100年前,荣格的朋友也对这个问题讨论过。

有个朋友说,只有那些了解荣格的人才能读懂《红书》,另个人则恰恰相反,她认为这本书——

……是在用一个人的灵魂记录宇宙的变迁,就像一个人站在海边,聆听着奇怪且令人敬畏的音乐,但是他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的心会隐隐作痛,或者为什么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堵在嗓子眼,我想《红书》给人带来的也是这种感觉,也即是一个人竭力想借助它的神圣感将自己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什么要读《红书》?

荣格说:“对于我是谁,我所知道的跟你一样少。”

这本书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

千百年来,每个人对于自己唯一的求索便是如此。

和自己争斗,将自己解脱,最后,让自己得到安宁。

荣格1916年所绘《红书》内插图,是他第一幅完全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曼陀罗。


《红书》中,是我们无助的灵魂

作为心理学鼻祖之一,荣格是个功成名就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人生赢家并不为过。

他开创了分析心理学,提出的理论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临床心理学,形容人性格“外向”或“内向”这种说法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与弗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式,共同建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荣格担任主席;荣格负责的医院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代精神分析师实习的地方……

C.G. 荣格


然而在《红书》中,荣格却是一个无助的人。

那时候,荣格因为理念不同而和曾今最敬重的老师弗洛伊德决裂,友人和同事也纷纷离去,他一度出现各种幻觉,精神几乎要崩溃。

我彷徨了很多年,时间之久,以至于我都忘记了自己还有灵魂。

所以他决心写下自己的梦和思索,要找到自己的灵魂,和它说话,求助于它——那是唯一能够治疗伤痛的方法。

卡皮里从长在恶龙身上的花中生长出来。上方是神庙。出自《红书》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你要面对自己最深层的困惑,最不愿被看见的丑陋,最无助的绝望。

只要我接近自己的灵魂一步,都会引起我的魔鬼、嚼舌根的小人和搬弄是非之人轻蔑的嘲笑。他们嘲笑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在做奇怪的事。

可是,他不愿意妥协,书中的荣格恐惧,痛苦,宁可陷入清醒的绝望,也不愿退回舒适的平庸。

最后,他胜利了吗?

文学和艺术最完美的结合

荣格1914年开始写《红书》,写了整整16年。

他记录自己的梦境和思索,书中广泛涉及的文史哲、宗教、典籍,从心理学,神话,宗教到炼金术,是荣格的内心写照,更是知识的大千世界。

除了文字,荣格更倾向于用直觉性的色彩和形状去抵达内心。

荣格对应着梦中场景,画下一幅幅曼陀罗。

这是整本书最令人诧异的地方。

初次见到书稿的美国出版商,差点“魂飞魄散”,说它“美得令人无法释手。”

《红书》是荣格一笔笔写出来的,还是他一笔笔画出来的,像中世纪手抄书版,不光图文对照,还是花体字和装饰花纹;罗斯科就曾经深深沉浸在荣格的绘画中。

它不是被束之高阁的学术研究,而是疯狂但让人着迷的艺术品。

道路的能量巨大。出自《红书》


一开始,荣格只把这份手稿给一些密友看,他们都大为赞叹和受益。荣格去世后半个世纪,他们决定出版此书。

如今100多年过去,国内的引进版第一次有了唯一一版一字未删的原版书。

为了保证其中图像的质量,特地采用大开本特种纸全彩印刷。

更重要的是,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经过13年的努力,写下多得让人咋舌的注解(前言和导读就有94页),只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读懂《红书》。

书一出版,就登上亚马逊宗教艺术分类第1名。

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依然愿意去读那么厚的书。

阿门,你是开始也是结束。出自《红书》


我们的《红书》

荣格停笔《红书》的时候,也是他决定出来积极面对世界的时候。

面对这无常世界,他觉得他这才准备好了。

你呢?

你是否也想知道,为什么某一刻心会忽然隐隐作痛?

为什么自己还是不满足?

为什么在拥有越多的路途中,愈发觉得虚弱和疲惫?

唯一的道路就是你自己的道路。

迟早有一天,你会翻开属于你自己的《红书》。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