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咪咪vs小咪咪,孰优孰劣?


来源:龚晓明医生

    咪咪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个问题一问出来我们的某些男同胞已经在心中嗤之以鼻:这还是个问题?

    当然大一点好啦!

    但是,我们亲爱的男同胞们,在咪咪这个问题上,你们知道咪咪的当事人是怎么想的吗?对于这个貌似显而易见的问题,我们今天来好好说说!

    首先是外观,从视觉效果来讲,男女同胞估计能达成一致意见,还是稍微大一点好!要不然整形科的隆乳手术就没人做了,木瓜牛奶在饮料界也没地位了(这个地位到底该不该有,我们以后再聊)。


    但是但是,咪咪也不是越大越好,这个我们也是可以达成一致意见的,对吧!如果我们只把问题局限在外观上,那我们境界就太low了,我们有更重要的更正经的问题需要讨论。那么来了!

    每一个有着大咪咪的姑娘即便平时不爱运动也逃不过上学时的体育课也得在每学期末跑完800米,这个时候的大咪咪真心是个负担;在这个号称“马拉松就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的年代,有着大咪咪的中产“白骨精”们在开跑之前都默默地穿上了运动内衣。除此之外,在炎炎夏日又没有空调的环境下,小咪咪姑娘较之大咪咪姑娘的胸前自然是要更凉爽一些的,同时也少了湿疹和痱子的侵扰。如若天气凉爽又不跑步,那么不管大咪咪还是小咪咪,你觉得合适就好!

    但是还是那句话,咪咪太大了的话当事人会比较累,毕竟是好几斤的东西,挂在胸前也不轻松,要不然整形科的巨乳缩小术也就没人做了。不过要是有男同胞们想试一试胸前有大咪咪的感觉,欢迎报名啊!

    怎么感觉 怎么感觉说了那么久依然不是很正经呢,咳咳!下面必须得是正经的了,接下来我们讨论两个问题。问题一:哺乳妈妈,咪咪小的奶少,咪咪大的奶多,对吗? 问题二:咪咪大的女性是不是更容易得乳腺癌?   

    在阐述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的是:乳房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脂肪和腺体。决定咪咪大小的关键因素是脂肪,而决定奶多奶少和发生乳腺癌的部位是腺体,不管是大咪咪还是小咪咪,腺体的量是差不太多的。

    所以,在哺乳这个问题上,咪咪小的妈咪要有充分的自信,咱们虽说脂肪少,但是腺体并不少,既然腺体不少,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的产奶能力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泌乳并不是光有腺体就万事大吉的,这个神圣的泌乳过程还需要垂体前叶和后叶的参与,更少不了宝宝的吸吮。  

    说得学术一点,妈咪分娩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等激素作用于经过整个孕期准备已然蓄势待发的乳腺,引起乳汁分泌。而宝宝对妈咪乳头乳晕的吸吮则通过神经通路,经丘脑下部作用于脑垂体前叶,在促进催乳素分泌的同时使后叶释放催产素。催产素到达乳腺,使包围产生乳汁的细胞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以促进排乳(呼~终于说完了)[Neville MC.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lactation.PediatrClin North Am. 2001 Feb;48(1):13-34. Review.]。

    简而言之,催乳素负责分泌乳汁,催产素负责排出乳汁。回头看一看,是不是我们的身边不乏小胸的“奶牛麻麻”?那么咪咪大是不是奶多的问题也就很好回答了,关键还是看腺体的多少,有些大咪咪脂肪真心多但腺体组织确实是少,就会出现胸大而奶少的局面了。

    不过不过,无论大咪咪小咪咪,就算腺体确实少的咪咪,也可以通过频繁吸吮和宝宝亲密皮肤接触互动来实现纯母乳喂养的。所以,在哺乳这件事情上,“不以大小论英雄”,大咪咪和小咪咪打个平手。  

    再退一万步讲,努力加努力之后奶还是少,咱们不是还有配方乳吗?各位奶少的妈咪不必纠结和自责,就算母乳少但妈妈的爱不会少,宝宝们都懂的。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乳腺癌的,不管大咪咪还是小咪咪,此刻都坐稳扶好,我们开讲了。

    既然乳腺癌发生在腺体上,那么咪咪大咪咪小是不是就没有关系了呢?反正看腺体不看脂肪嘛!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以严谨著称的协和学子不敢轻易作答,必须搬出文献来[Jansen LA, Backstein RM, Brown MH.Breast size and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 PlastReconstrAesthet Surg. 2014 Dec;67(12):1615-23.]。在这篇关于乳房大小与乳腺癌的综述中,Brown教授综合分析了50篇较为严谨的研究结果后得出结论:已有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显示,乳房大小似乎与乳腺癌发生呈正相关,也就是乳房越大越危险。看完这段话,大咪咪们是不是心头一紧,小咪咪们是不是已释怀一笑。

    但是等等,如果就这样简简单单把结论下了,依旧还是不够严谨。我们看到Brown教授选取的研究都是回顾性研究,在乳房大小的测量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都是基于被研究者的自我描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证据的级别,也就是降低了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因此要得出确切结论,还需要设计更严谨的前瞻性的研究。这也就是为什么至今乳房大小都没有被列入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中,也没有被包含在各大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中。所以,先请大咪咪们把心放下,“胸大无罪”哈~

    既然乳腺癌是与腺体有关,那么到底是怎么个有关法。依旧靠文献来说话[Wang AT, Vachon CM, Brandt KR, Ghosh K.Breast densit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a practical review.Mayo Clin Proc. 2014 Apr;89(4):548-57.][Andreas Pettersson&Rulla M. Tamimi. Breast Densit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Understanding of Biology and Risk. CurrEpidemiol Rep (2014) 1:120–129.],研究显示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的因素是乳房密度。

    说到乳房密度,就必须提到乳腺钼靶(乳腺X线片)。在乳腺钼靶片上,腺体组织(致密组织)呈现为白色,而脂肪组织(疏松组织)呈现为黑色。白色越多,黑色越少,密度越大。乳房密度越大,得乳腺癌的风险就越高。有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乳房密度大于75%的女性较之乳房密度低于5%的女性增加了4.6倍的乳腺癌发病风险[McCormack VA, dos Santos SI. Breast density and parenchymal patterns as markers of breast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6;15(6):1159–69.]。

    大家知道,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腺体是逐渐退化的,也就是说乳房密度是逐渐降低的。那是不是说越年轻的女性乳房密度越大越容易得乳腺癌呢?

医生

    答案是:No!乳房密度这一独立危险因素是在平衡了其他因素之后得出来的,比如说两位老太太,其他条件都一样,乳房密度高的相对风险大。  

    好吧,说来说去,我们干脆顺便说说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到底有哪些。

    在大部分已知的风险因素中,性别、年龄、月经史和家族史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单单是“性别女”这一项就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尽管男性也有乳腺也会患乳腺癌,但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男性的100倍。年龄也是主要的风险因素,在中国女性中,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是45-55岁。家族史是仅次于性别和年龄的风险因素,如果你有越多的一级亲属(母亲、姐妹和女儿)患乳腺癌就有越高的乳腺癌患病风险;此外,亲属被诊断为乳腺癌时越年轻那么你的患病风险将越高。12岁以前开始月经或者绝经晚于50岁的女性具有显著增高的乳腺癌风险,因为月经开始早和绝经晚意味着乳腺有更长的时间暴露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其他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乳腺活检发现小叶原位癌、儿童或青年时接受胸壁放疗、绝经后肥胖、激素替代治疗、较少的体育锻炼、饮酒以及吸烟等。

    言归正传,无论是大咪咪还是小咪咪,在乳腺癌风险因素面前,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做到健康生活、科学自检、定期体检,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乳腺癌成为一种可防可治可治愈的疾病。

作者:张燕娜医生 

  编辑:风信子Faye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作者简介

张燕娜医生

张燕娜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

    擅长乳腺癌保乳、改良根治术以及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良性肿瘤美容切除。非哺乳期乳腺炎保守及手术治疗。

   大家可以通过扫描或识别右侧二维码,

预约张燕娜医生的问诊,感谢大家的支持!

~~~~~~~~~~~~~~~~~~~~~~~~~~~~~~

微信回复“04”查看历史文章;回复“02”查看门诊预约信息

龚晓明医师,医学博士

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生

医疗咨询好大夫网站:http://gongxm.haodf.com

风信子医生诊室(IOS或android市场搜索风信子app)

微信公众账号:龚晓明医生

新浪微博:@龚晓明医生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