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2天104家P2P爆雷!7万亿资产、上千万受害人卷入!爆雷之后真的有晴天吗?


来源: 丽尔摩斯

2018年6月、7月注定是P2P行业一段黑历史!

61日至712日的42天内,全国共有108P2P平台爆雷,相当于每天曝雷2.6家。网贷圈是雷声滚滚,一天几小雷,几天一大雷,什么经侦雷,存管雷,挤兑雷,雷法不一样,但结果都差不多,或跑路,或拖延兑付。其中不乏广为人熟知的“钱满仓””唐小僧”“联璧金融”"花木金融"“花果金融”“小诸葛金服”等等。

7月16日,P2P平台永利宝在官方微博称“请各位投资人报警维权”。两天后永利宝宣布将“良性清盘”,掀起新一代爆雷方式。

这种的爆雷方式由平台亲自发布,亲口承认,更是增加了行业的幻灭感,前所未有的集体性恐慌开始蔓延。

虽然这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阵痛,但是这未免影响太大,涉及人数太多,7万亿资产、近千万投资者和借贷者,可能都被卷入了这场风波。多少P2P老司机深陷其中,P2P已经成为巨型韭菜互割场所。

投资界有句名言,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令人没想到的是不同的篮子在同一辆车上。有投资者称,“所以我把资金分布投资在不同的平台上,然后现在每个维权群里都有我的身影……”一个个数字背后都可能是对每一个家庭毁灭性的打击,这两天,我们已经听了太多悲剧故事,但可怕的是,这场“爆雷”可能还远远没有完······

1

 缘何频频爆雷?

7月17日,永利宝在主动清盘公告中声称:“顺势者昌,逆天者亡!2018年6月起,网贷行业风云突变,从个案爆雷,到五雷轰顶,再到天雷滚滚,整个行业已名存实亡。”

整个P2P行业的确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事实上,p2p平台如果是本本份份的去做它该做的事情,其实问题不大,本身也是能够解决一些融资问题。但是问题的关键有多少平台是老老实实的发展自己的业务?现在95%以上的平台都涉及到资金池,资产包。

作为资产池,市场好,一切问题都像是太平盛世下的小小骚乱,不痛不痒也就没人在意。只要钱一直往进流,爆雷就会往后拖延。

等到市场差,流动性差的时候,热钱不足,就会爆雷!这次雷潮的原因从大了说是因为金融趋紧,内外环境恶化导致。

国家目前的金融周期就是收缩期,社融都下降了,各大行放款异常谨慎,显然这就是典型的“紧信用”。到处都缺钱!市场环境恶劣!这么多网贷平台根本就没有盈利或者盈利很少,干的一直都是新钱补旧钱的活,没有新的钱进来,到期资金兑付不了,那只能倒了。

房市过热造成的流动性危机也是原因之一。这件事情要从南京钱宝开始说起。钱宝本来没有这么快挂掉的,虽然也是借新还旧,但是钱宝的池子足够大,虽然早晚还是要完蛋,但一时半会儿还不至于突然完蛋。

可是突然之间,南京几个新楼盘开盘,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但是需要全款存入银行参加摇号。于是很多本地有钱的大叔大妈,就把钱从钱宝里取出来去摇号了。然后钱宝的资金链,就断了。杭州也是一样,正常房价4万多,新房摇号2万多,大家都去摇号。在6月21日这一天高峰期,涉及的资金约为727.06亿元,导致大量的钱从P2P中抽离。这种事情虽然本质上是由于资金池庞氏模式的缺陷,但是房地产造成的资金抽离确实也是一个引爆点,这也是此轮爆雷从南京杭州开始的原因。

而善林金融、唐小僧和联壁金融明星网贷平台雷爆,使投资者群体恐慌性蔓延。这其实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是没人相信自己是最后一棒而已,但第一家挤兑出现了,所有人都会陆续失去信心撤回资金,这不就是大规模挤兑么?挤兑的威力大家可以百度,银行都顶不住挤兑,更别说这些资金池盘子了。哪个平台能躲过去?神仙也救不了。

密集爆雷还有一个原因是备案延期的同时政府层面上对各辖区下的互金企业进行更严格的检查。 

政府在2017年底的时候出台了一个通知,这个通知规定P2P平台最迟在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验收、备案登记工作,而没有拿到备案的平台就只能选择并购重组或直接退出市场两种出路。

很多平台其实都是想洗白上岸的,所以P2P合规备案对他们非常重要。为了配合P2P合规备案,他们需要控制自己的规模,需要暂停自己的新增业务,需要配合监管组各种合规改造,之前定的时间是今年6月通过验收。但是,备案突然延期了,不是6月验收了。那些原本一直配合监管控制规模的资金池平台,由于配合监管期间,不能再乱玩儿资金池借新还旧,但是老投资人的收益又要兑付,所以走的都是自己垫钱的路子,都指望通过监管洗白后,可以有新资金流入。现在备案延迟,新资金遥遥无期,之前垫付的已经垫不起了,资金流断裂,只能跑了。

这里多说一句,这些跑的平台,表面上是由于监管的戏耍,但是监管为什么延期,监管难道不知道延期会导致这些平台顶不住了吗?监管都知道的,监管只是从大局上要挤掉这些泡沫而已,是有意为之。

2

 变形的P2P

当然P2P轻易爆雷,最核心的原因还在于平台自身的业务瑕疵和违规行为。

我们在前文提到现在95%以上的平台都涉及到资金池。但P2P平台本身变质P2P本身的含义是,人对人。真正的P2P平台,其实只是一个中介机构,他本身不沉淀任何资金,只是撮合借款人和投资人交易。

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房产中介,本身只是撮合买家和卖家交易,作为居间方。P2P平台在整个交易中,只是利用其自身的风控能力,帮助投资人筛选出一些资质和信用比较好的借款人,并给出建议费率和投资期限。投资决策最终是由投资人自己做出的,然后后果由投资人自己承担,平台只收一些服务费。

这个模式本身从理论上是没什么问题的,由于完全都是人对人,平台不碰资金。所以理论上不存在挤兑这个概念,但是在现实中,行不通,有很多悖论。

第一个悖论,必须刚性兑付,投资人不接受承受风险。按照正常的P2P模式,交易是人对人的,应该是投资人自己决定投不投借款人,投了之后,钱要不回来,风险应当自己承担,但是我国的投资者严重缺乏市场教育,同时也是我国对于投资者的保护做的过于好,从股市涨跌停限制到信托实质刚性兑付等等,导致投资者不成熟,没有愿赌服输的心理,想的都是只能赚钱不能赔钱。所以如果P2P平台自己不肯垫付这个损失,打破刚性兑付,那么投资者就会搞死这个P2P平台。所以平台要活下去,必须刚性兑付。一头是刚兑不合规,一头是不刚兑会死,这是第一个悖论。

第二个悖论,投资收益与风险的逆向筛选矛盾。一般P2P给到投资者的收益在8个点以上,高的十几个点的也有,再加上获客成本,运营成本,工资支出,资金通道成本,保证金等等一系列成本,P2P平台的资金成本基本都在20%以上,更高的也有的是。那么问题来了,P2P平台以20个点以上的成本搞来的资金,需要以多少的价格放出去才能有的赚?考虑到部分坏账的情况,这个数字应该是30%以上的年化。如果对企业融资这个领域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个融资成本,正常企业是不可能接受的,因为连毛利都赚不回来,现在实体经济这么不景气。除非是短期过桥款按天算的还行,不然企业接受不了。那么问题来了,肯接受这种费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只能是从正规低成本渠道(银行)贷不出钱的,靠着资金借新还旧续命的企业。因为好企业不接受这种费率,所以逆向筛选之下,来的都是垃圾。这些企业的风险,相当高。一头是投资人要高收益,一头是投资标的高风险,这是第二个悖论。

由于上述两个悖论的存在,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的P2P平台,为了活下去,实质性违规操作,走向庞氏之路。

违规操作第一个当然就是我们说的资金池:借新还旧所谓资金池。典型的例子就是e租宝,这种平台先发布超高收益的标的来吸引投资人,标的期限到期的时候,平台就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人偿还本息,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当没有接盘侠来接盘的时候,平台资金链断裂,老板就畏罪潜逃了。

第二是假标自融:这类爆雷P2P平台设立的时候是为老板关联公司输血的。老板关联公司缺钱了,通过层层运作制造假标的,融到的钱输送到自己的公司,支持自己的主业。

或者,平台将融到的钱再拿去投资暴利和非法行业,比如高利贷等等。甚至,干脆就是发布假标的,融到钱就跑路,比如上午开店下午就跑路的恒金贷。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P2P发展监测报告》,上半年新发现违规P2P平台近280家,其中涉嫌标的和自融的有89家。

现在回头来看,这些爆雷的平台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在用心做P2P,基本都在干着资金池、假标、自融、关联担保等勾当,这些做法,都违背了P2P行业根本,不爆雷才怪。

3

 雷还要继续爆

在这几年间,国内P2P行业快速扩张,监管却相对滞后。这样的快速扩张之下,必然隐藏着许多的问题。可以说P2P在过去的几年里,是伴随着跑路倒闭这样的词汇成长起来的。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网贷行业,是2013年以来最神奇的行业之一,几乎一直在“监管真空”的环境下,一路狂飙,纵然负面新闻频发,也没有因此而停滞。” 

2007年第一家P2P平台上线,直到2016年年中才有第一部《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在2007年-2016年间基本就是野蛮生长。用一句话来说,即“买一台电脑,通上电就开始启动金融服务”。因为借贷毕竟是一种基本没门槛的金融。

我们可明确的体会到, 在监管日趋明朗的情况下, 一大批自融的,旁氏的以及纯粹的骗局将会浮出水面,有问题的平台将越来越早暴露。未来还会不断爆雷直至洗牌结束。按照监管层的意见来看,未来将会彻底牌照制,禁止新平台,新平台也要有牌照和门槛。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曾经说,中国九成的P2P平台会倒闭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中国P2P网贷平台最高峰达到了5000多家,最近大环境里钱少了,政策变严了,两个月来一波倒闭潮,可还是有2000家。潮水退去后能活下来的平台也许不会超过200家!现在的爆雷只是开始······

国家重拳出击整顿P2P金融服务市场,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也许是一次能够使行业参与者优胜劣汰的机会。但对于之前参与了P2P的投资者以及借贷者来说,这也许是一次终身难忘的噩梦。但说实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能赚取那么高的利润的生意都写在刑法里,征信不好的人想借钱是会非常困难,没什么天上掉馅饼的事。

只愿朋友们不要再被高收益蒙蔽双眼。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