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子策|李奇霖:中国经济“凛冬已至”?短期看来下行的可能性不高


来源: 国子策

最近这大半年,不少人都处于一种惴惴不安的状态——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社交媒体,耳闻目睹的都是“贸易战、新兴市场危机、修昔底德陷阱、消费降级、中等收入陷阱、去杠杆”等词汇。

 【凤凰网财经国子策第57期】(郑雨婷)

本期嘉宾:李奇霖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

最近这大半年,不少人都处于一种惴惴不安的状态——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社交媒体,耳闻目睹的都是“贸易战、新兴市场危机、修昔底德陷阱、消费降级、中等收入陷阱、去杠杆”等词汇,内外部各种因素叠加,令外界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

那么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已经进入寒冬期?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没有,不应该这么悲观。

中国经济“凛冬已至”?

当前,由于股市下跌、贸易争端、严控房价和去杠杆等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外界普遍对中国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唱衰之声此起彼伏,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的拐点。“短期来看,经济大幅下行或出现超预期下行的可能性不是很高。”李奇霖向凤凰网财经表示。

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不断出台的关税清单严重威胁着两国的双边关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负面冲击,而贸易争端持续升级是否会拖累中国经济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对此,李奇霖表示,中国对美出口短期实际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悲观,“宏观层面看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继续维持高位,8月增速达到了13.2%,高于中国出口的整体增速。高频指标同样如此,我们看到今年3月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美西航线和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美西航线都持续上升,而且涨幅远高于整体,这说明中国开往美国西部港口的货轮,是有很大需求的。”

李奇霖指出,这除了企业抢出口外,也能说明一点,就是现在美国经济的需求很强,正处于一个很景气的周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美国核心通胀率持续上升,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也比较强。“美国经济向上的周期,对中国出口还是有一定推动的,能够部分对冲关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所以出口短期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李奇霖说道。

“去杠杆也是市场之前非常担心的问题。”李奇霖向凤凰网财经坦言。2008年以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需求的疲弱,中国开启了信用扩张和加杠杆刺激经济的进程,银行信贷快速增长和影子银行井喷也引起了不少担忧。去年以来,监管机构多次发文,推动金融去杠杆,今年去杠杆的重心转向实体,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是结构性去杠杆的主体。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根源于去杠杆。为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放缓,应该暂停去杠杆。

“从实际情况来看,社融增速在今年上半年确实降得非常快,但反映到增长数据上也没有那么夸张,二季度GDP还是维持了6.7%的增速,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也比较稳定。”李奇霖补充道,“有意思的是,我们注意到在当前融资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制造业尤其是民间制造业投资的增速,出现了大幅的、相对来说非常可观的回升。”

李奇霖进一步向凤凰网财经指出,外界普遍存在唱衰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声音,但实际上这两部分的投资增速是在往上走的。“分行业看,推动制造业投资回升的主要是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行业投资的增加,”李奇霖表示。

“和过去不一样的是,制造业投资增加并非依赖于杠杆扩张,这次主要是靠内部的现金流盈余来做资本开支。”李奇霖表示,“在前两年总需求整体稳定的时候,去产能、环保加速集中度提升,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积累了很多现金流。我们看到不少周期类上市公司,比如宝钢、三一重工等,它们的中报业绩超预期,也积累了非常多的内部盈余。加之去产能和环保压力,本身也会让企业有设备更新的需求,而充足的盈余累积让企业有能力去释放设备更新的需求。”

李奇霖认为,“从内部现金流盈余,而非加杠杆来进行投资扩张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支撑还是很强劲的。”

除了去杠杆,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是不少唱衰中国经济的人经常提到的另一个论据。中国股市多年来一直处于“牛短熊长”的运行局面,今年2月以来也是持续低迷。8月份上证综指下跌了5.25%,创业板指数下跌了8.07%,月线“五连阴” 的形势让不少投资者信心低迷。

“从基本面来看,股市的问题其实不是特别大,”李奇霖向凤凰网财经表示,“虽然今年宏观经济和2017年相比确实出现了下行,但是下行的幅度并不大。股市之所以这样大跌,期初跟外界担心中美贸易争端和去杠杆有关,但是走到后面你会发现这两个因素只是触发剂,更多的是股票受这两个因素影响下跌后,引发了股票质押的问题。”

李奇霖进一步指出:“价格波动令不少股票质押面临平仓的压力,这就导致市场产生了一些波动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最近的这一轮下跌更多是流动性导致的,与经济基本面是不是出现了悲观预期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大。”

下半年经济压力来自哪里?

李奇霖向凤凰网财经表示,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企业内源式现金流的消耗,二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

“内源式现金流的复苏带动了制造业设备更新,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内部现金流盈余什么时候会被消耗完毕?”李奇霖表示,一旦企业的现金流盈余被消耗完,投资扩张的速度也会随之放缓。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设备更新的周期什么时候会结束?李奇霖认为,目前制造业的设备更新至少在下半年还是能够维持的。“从上市公司的财报看,当前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从去年开始有所下行,但下行幅度并不大,所以现金流的积累更依赖于供需两方的状况。”

李奇霖向记者坦言,环保高压下,供给端在今年下半年势必会出现收缩态势。需求端上,基建投资可能会有所好转,但依然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为它不存在所谓的内部现金流积累,大部分依赖于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出现收缩,基建投资增速就会放缓。

李奇霖指出,全口径的基建增速从去年的15%,到前7个月的1.8%,基建投资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但目前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对基建的支持在慢慢起来,基建项目融资出现好转:一是我们注意到8月份的基建信托开始放量;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三季度密集发行,这在四季度会对财政支出有推动作用;三是最近的政策支持,银行对一些基建项目的储备也在增多。所以基建增速在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一个平稳甚至缓慢回升的状态。

而在地产方面,李奇霖也坦言,中国的地产周期历经三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受2016年下半年出台的限购、限贷、限价政策的刺激,不少城市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居民部门买房的意愿很积极,甚至还需要排队、摇号,因为就跟股票打新一样,抢到就是赚到。这导致的结果是,新推的楼盘很快就能出货,库存去化得很快,开发商的现金流很好,就有余钱去扩大开工、加快周转。

房地产持续景气周期的另一原因则是三四线城市的棚户区改造,李奇霖指出,当前棚户区改造已经差不多处于一个完结的阶段,从明年开始,棚户区改造对三四线城市的支撑将会减弱。“从最近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数据来看,销售确实已经在往下走了,这意味着棚户区改造的支撑动力在减弱,开发商也注意到这一点了。”李奇霖向凤凰网财经表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开发商在暂缓拿地,利用现金流加快开工。”

在李奇霖看来,今年基建投资增速的底部可能已经出现。由于新开工强势,年内地产投资也有支撑,不会出现很明显的回落。而基建和地产投资的需求还在,再加上供给端收缩,这意味着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盈余还是会比较可观,能够支撑后续的设备更新。

“所以,我个人感觉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李奇霖表示,“市场高估了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短期拖累。”

 新兴市场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今年,新兴市场也不安宁。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际油价上涨带动新兴市场通胀升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新兴市场货币可谓“跌跌不休”,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墨西哥等多国货币汇率连续出现大跌行情。

历史上看,近几十年来新兴市场的货币贬值都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和强势美元的背景。对此,李奇霖向凤凰网财经表示,美联储的加息趋势短期内很难结束,“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很紧俏,核心通胀和薪资增速都在向上走,从而带动消费和企业盈利,最后企业就会加大资本开支。”他认为,美国经济在未来或许还会处于一个复苏趋势,这将对美联储进一步加息构成支撑,但这同时也会给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很大压力。

美联储扇动“小翅膀”,新兴市场应声卷起大风暴。那么这场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在李奇霖看来,这场蔓延各大新兴市场的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有限,中国的外债占比、外储规模都提供了足够的安全垫。

“对中国而言,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经常账户。”李奇霖表示,“现在中美贸易冲突,美国的要求之一就是希望我们扩大对它的进口,削减我们的出口,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经常账户盈余没有之前那么充裕,赚取外汇的能力跟后续的流动性派生都会受到削弱。”

李奇霖认为,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不同也主要在体现在“经常账户”的问题上。“如果中国持续经常账户逆差,增长需要依赖于外债扩张,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金融市场的风险,但中国长期是顺差国,目前的外债占比很低。”


[责任编辑:郑雨婷 PF089]

责任编辑:郑雨婷 PF089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