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邓中翰院士:要在核心技术无人地带抢插中国国旗
财经
财经 > 财经原创 > 正文

独家丨邓中翰院士:要在核心技术无人地带抢插中国国旗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出品文|杨越欣

邓中翰

“‘中兴事件’让国人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芯片对我们的重要性。” 6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被誉为“中国芯之父”的邓中翰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美国对中兴的禁令,终于让国人清醒认识,核心技术是讨不来的,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

邓中翰曾两次参加国庆观礼,1999年回国后带领团队创立中星微,率先研发出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在41岁成为工程院最年轻院士。

对于自己的科研创业经历,邓中翰表示,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也证明了当年选择回国为国服务是正确的选择。

响应国家号召创立中星微

公开资料显示,邓中翰196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92年邓中翰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1997年毕业时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

1998年,邓中翰在硅谷创建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此时,中国科协的有关领导找到邓中翰,询问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创新道路。

1999年国庆节,邓中翰应国务院之邀参加了建国50周年的庆祝活动。

邓中翰

回忆起这段经历,邓中翰向凤凰网财经表示,“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又在硅谷创业成功,爱国是我们很多留学人员一种普遍的情感。” 他说,1999年10月1日参加国庆观礼时,感觉到非常骄傲自豪,同时,一种要在芯片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强烈责任感激荡在他的心中。”带着这种责任感,邓中翰决心回国开创“中国芯”。用他的话说,“回国做事情是海外留学人才一种基本朴素的追求。”

“(当天)下午我带着创业伙伴在长城上立下誓言,要打造中国芯片长城。”邓中翰说,一直以来他的团队都有一种爱国追求,但是不是仅仅落在口号上或停留在情感层面,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行动上,以实际行动创新报国。

就这样,为了祖国集成电路芯片事业的起步,邓中翰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成功事业和优裕生活,开启了回国创新创业的历程,在工信部(原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等主管部委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北京中关村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承担国家“星光中国芯工程”。

2001年3月,“星光中国芯工程”成功推出国内首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到2002年,全世界已有1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装入“星光一号”芯片。

回顾这段经历,邓中翰感到非常自豪。他说,“1999年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创立中星微的时候,有很多领域摆在面前可以去做,我们团队要寻找国际的前沿,当时选择了数字多媒体领域。当时宽带还没有普及,我们在还没有技术实现可能性的时候,就开拓无人地带,写了大量专利,抢占到最前沿,实现领先。2001年3月第一块芯片推出后,很快拿下三星、飞利浦、苹果等等电脑品牌。”

邓中翰认为,“星光一号”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团队瞄准了当时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最前沿。中星微通过提前申报技术专利,在市场上进行预销售,拿下了国际上最重要的品牌和供应商,将“中国芯”的技术变为国际标准,之后才诞生了今天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大量应用的可视通讯技术。

在为国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2009年,邓中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年仅41岁,成为工程院最年轻院士。

2009年10月1日邓中翰再次参加国庆观礼,但不同的是,此次邓中翰是乘彩车接受检阅。

邓中翰回忆:“在彩车上接受检阅时,抬头看着五星红旗飘扬,心里感觉到十年来的努力和辛酸都是值得的。”能够在国内实现芯片的从无到有,再到带领团队在纳斯达克上市;从50年国庆的那种遗憾自责,到60年国庆时能够为国服务的自豪,他的“中国芯”梦想得以实现,“中国芯已经承载着安全服务的作用,让我更加感觉到回国服务的选择是正确的。”

目前,“星光中国芯工程”正在参与由中央政法委牵头,公安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联合建设的“天网工程”等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在芯片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交叉点,开拓“星光中国芯工程”的第二个“无人地带”。

天网工程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能够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综合治理需要。

邓中翰表示,团队承担天网工程任务,和当时做星光一号一样存在换道超车机遇。目前,邓中翰的团队已经在这一领域研发出针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芯片,具有采集、上传、识别、自动报警功能,已经申请多项专利,制定国家标准,建立“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世界最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

对于监控设备信息安全问题,邓中翰表示,去年11月1日,国家制定了针对摄像信息安全的GB 35114国家强制标准,通过给芯片嵌入加解密安全模块,保证摄像头采集的信息是安全的,不被盗取、篡改和破解,以此实现对安全性问题的解决。

“35114国家标准是中国人制定的,国际上没有,彻底实现视频监控网络的高效、智能化,同时也是安全的。去年勒索病毒发作,很多老的摄像机,包括电脑系统被黑客病毒感染。” 邓中翰说,而符合国家标准体系的设备没有受到影响。

对于天网工程将给公共安全带来的巨大提升,邓中翰表示,天网工程可以大大提高警方破案率,让老百姓感到在中国生活、出行、旅游是最安全的,提高老百姓生活的获得感,“这就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核心技术要靠自主创新实现

“芯片远离大众的生活,很多人用电脑、手机,各种家用电器,习惯于把这些电子设备当作科技产品的代表,而这些设备背后的4G、云计算、大数据都离不开底层芯片的存储、传输和计算功能。芯片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邓中翰说道。

谈到中国芯片,不可避免会涉及近期引发社会热烈讨论的“中兴事件”。在邓中翰看来,这一事件“让国人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芯片对我们的重要性。”今年4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实施为期7年(直至2025年)的技术禁售令;这期间,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 这一突然而来的禁令,对中兴瞬间造成致命打击,邓中翰说,“让我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讨不来的,还是需要自主创新来实现”。

邓中翰在介绍中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时说,“就像我国体育事业,有很多很强的项目,但也有很弱的”。中国这些年来互联网等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举世瞩目。移动设备用户、宽带用户都是世界第一。但同时,中国在信息产业的底层领域,包括芯片、软件和操作系统等,“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国所应当具有的实力,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芯片产业需要在各个方面下功夫,使中国“从芯片使用、采购大国,走向创新、制造和出口大国。”

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邓中翰提出了“跟跑、并跑、领跑”三步走的建议,即在国际上已有成熟先进技术的领域,中国企业要争取追赶,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于正在孕育诞生的新的市场领域,中国企业“可以和巨头并跑”,比如目前在5G领域实现突破的华为,就可以和国际科技巨头一起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并跑过程中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总体上还是要选择对国家安全、建设至关重要的领域先出手。”

除了追赶和弯道超车,邓中翰还提出了中国芯片产业的第三条出路:换道超车。曾经在硅谷创业的邓中翰说,“很多电子信息设备的产生,都是因为首先具备了芯片能力。因此在芯片研发中有很多无人地带。硅谷从没有,到今天影响全球的规模,一直是开拓无人地带,引发一系列信息技术革命,创造出巨大市场。在这种无人地带有很多换道超车的机会,技术工作者要敢于自主创新。我们通常讲,做芯片的人要有意识制定行业标准,用专利权来支撑产业发展,建立技术生态体系,在市场应用领域抢先打造产业链,最终实现领跑,在重大的无人地带抢先插上中国的国旗。”

在访谈最后,邓中翰也向当下创业的年轻人分享了自己对创业追求的理解。“年轻人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领域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很多时候也没有办法提前设计,但我觉得有这种初心,为国家更好的发展做一份工作,踏踏实实把每一个任务做好,慢慢就会形成一系列成果。人生道路有这样的初心和追求,付诸于行动可能更重要。在我们没有没法准确设计道路的过程中,这种理念和追求能够代替我们的焦虑和烦恼,使我们可以更加成熟、理性地实现自己的价值。”邓中翰说道。作为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邓中翰也期待自己的记录能被刷新,“这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进步的标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