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鄂生:金融开放,首先要看基础和内生动力
财经
财经 > 宏观 > 政策 > 正文

蔡鄂生:金融开放,首先要看基础和内生动力

凤凰网财经讯 8月11日消息,“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在黑龙省伊春市举办,CF40 常务理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蔡鄂生表示,金融开放,首先要看基础和内生动力。另外要把开放和监管的松和严相比较起来。“我们这个监管思维方式上,是不是非得随着政策改变?讲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要放松一点?恰恰这种思维使得市场规则、环境、秩序发生了一些我认为不该发生的事情。刚才讲政策的调整,持之以恒性,你要在规则和法律下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通过及时调整来解决。”

以下是演讲全文实录:

蔡鄂生: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我们的信心到底从哪来?这个要考虑。回想我们国家包括报告上、党章上写的,“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五个理念”。现在讲的是非常清楚的,“五位一体”,政治、经济、社会、生产、文明,这是一个总体布局。而四个全面,讲的是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就是现在战略布局。还有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事情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贯彻和执行的程度要靠什么?这个我们要去思考。否则我们四个自信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比如现在国内外形势,上半年政治局会议讲了,国内是遇到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而国际外部环境,总书记讲,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我们的影响又是什么呢?我觉得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包括刚才小川行长讲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和历史背景,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是在美元弱的情况下,人民币有了一些机会,现在变了。外界变化的情况下,大家的信心就低落了,我觉得对客观的认识,我觉得还是要好好考虑。现在对于金融开放和监管的一些东西,实际上我认为我们金融开放,首先要看基础和内生动力。到底在开放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内生动力的基础到底怎么样。为什么现在有些刚刚在贯彻一去一降的过程中,去杠杆,国内民营经济出现了一些可能是没有预料的东西,或者说可能是这种现象引发出来了所谓“国进民退”的一些想法。实际上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我们在“十九大”报告,在宪法当中讲得非常清楚。这些事情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觉得也是思考的。

另外,我们要把开放,把我们的思维方式,把开放和监管的松和严相比较起来,我觉得这个也是有偏差的。不是说金融开放了,监管就要放松。美国金融监管的放松也不是根据市场开放程度来决定市场放松不放松的。上世纪90年代,美国把分业经营通过法律变成混业经营,国内生产力的发展,是在法制和规则下来保护的。由于市场开放,金融的影响最后由于危机造成的问题,到底该怎么处理好这种关系。2008年危机以后,好多老师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归在监管问题上,但是危机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内在因素,我觉得还是有的。比如后来延伸到和货币之间的关系。所以现在我们来讲,就是在市场开放过程中,就拿美国为例,他对银行业的监管,在你破坏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问题上的监管从来没有放松过,你违法了,你违反规定了,不管这个市场开放程度如何,都是要严惩的。而我们这个监管思维方式上,是不是非得随着政策改变?讲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要放松一点?恰恰这种思维使得市场规则、环境、秩序发生了一些我认为不该发生的事情。刚才讲政策的调整,持之以恒性,你要在规则和法律下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通过及时调整来解决。法律上来讲,你上位法变化之下进行调整。上位法没发生变化你该怎么样。我们上位法以及法规以及政策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来更好的协调,最后是在改变上位法的时候,想办法把上位法完善起来。因为在我们中国的法律体系下,它不是像海洋法系的案例法,在文字表现的情况下,我们的法规和政策到底怎么办。改革开放40年了,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就简单点,五分钟结束。最后一句话,在我们目前这种状态下,怎么把我们的基础,内在动力和整个宏观政策以及结构性当中的新问题在现实当中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我觉得还是要真正的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确立的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分配当中能够起决定性作用。更主要的就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到现在,我们怎么在严监管,包括经营方面,能够维护我们现在已经形成的这种市场环境。而不是遇到问题以后,以市场发展进行政策调整,可能会有些完全相违背或者不太协调的这些方面,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就说这么一点,谢谢大家!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