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应尽可能给企业减负
财经
财经 > 正文

郝景芳: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应尽可能给企业减负


null



凤凰网财经9月18日讯(杨芳)9月18日至20日,第12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办。本次大会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null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一部副主任郝景芳

“近期经济形势不太好,主要源于民营经济面临的融资和经营困难,这和去杠杆有一定的关系,也和银行加强监管,整个市场资金面偏紧,”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一部副主任郝景芳接受凤凰网财经独家采访时表示。

郝景芳认为,去杠杆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应该更加审慎地让这个过程更加明智,真正去掉经济中拖累经济的一些僵尸企业、去掉经济中相对效率低下的部分,尽可能保证私营经济里比较有活力的部分不受太大影响,保证效率优先。


郝景芳认为中国经济面临两大风险问题,一是这种债务风险,一是技术升级困难。建议政府下定决心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开放,包括像金融业的彻底开放,其它能源行业的彻底开放等,此外,要大力支持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


谈到人工智能是否带来失业潮时,郝景芳认为,AI技术会取代很多职位,但取代了这些职位后就必定带来大量的失业。AI可以取代很多重复性流动的劳动,但未来新服务业的劳动力需求很大,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的价值。


民营企业融资难和去杠杆相关


近日,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面对着央行行长易纲发言的一席话在业内刷屏。何巧女说道,“北京各家银行的行长我都见过了,但是今天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总行的行长,我就准备说点真心话。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随着去杠杆的深入推进,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期经济形势不太好,主要源于民营经济面临的融资和经营困难,这和去杠杆有一定的关系,也和银行加强监管,整个市场资金面偏紧,”郝景芳说道。


“中国的私营经济是非常有活力的部分,而且是创新的主要资源。最近,我分析关于中国创新的数据发现,过去十几年时间,像科研和技术行业投资增加主要来自私营经济这部分,是创新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创新的增长也是私营经济绝对主力。所以,如果未来私营经济部分资金趋紧甚至遭遇大面积破产的话,意味着创新经济的投入增长也会放缓,对整个经济是非常不利的,”郝景芳表示。


郝景芳认为,去杠杆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应该更加审慎地让这个过程更加明智,真正去掉经济中拖累经济的一些僵尸企业、去掉经济中相对效率低下的部分,尽可能保证私营经济里比较有活力的部分不受太大影响,保证效率优先。


除了融资问题,近期民营企业的税负问题也引起了极大关注。郝景芳认为,“经济在面临下行风险时应该给企业减负。只有减负,企业才能有更多资源投入到转型和创新中去。在当下环境下,无论怎样都不应该用太严格的增强税负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希望尽可能给企业减轻负担,不管是私营部门,还是混合所有制等。”


郝景芳认为,税收增强监管可能和国有部门的债务负担变得越来越重有关。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非常快。但这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无法减少,另一方面会给很多企业增加额外负担,经济会变得越来越缺乏动力,越来越迟缓。所以,去杠杆很大程度上应该去的是地方政府的显性和隐性债务,这部分增长非常迅速,并且有些失控。


“一些机构测算,一些省市的地方政府负有责任的隐形债务加起来可能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10倍。虽然高债务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若为了消减债务负担,采用增加货币加杠杆,或者增加税收去杠杆的方式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整体而言,尽可能地用一些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债务风险。”


改革需要锐气和勇气长痛不如短痛


今年7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


多个分析解读为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基建迎来政策利好。“现在其实有点骑虎难下,如果不加钱基建,经济增长失速比较明显,但加强基建可能又会使得地方债务增长明显,”郝景芳认为,“改革需要一定的锐气和勇气,长痛不如短痛。有些问题拖到越晚,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就更大。比如我们今年经济遇到的去杠杆的困难,和三四年前的改革推迟有关。”


“我们过去十几年一直在强调向科技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发展等。最近我比较投资结构数据发现,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等几大部门占整个投资比重和十几年前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在制造业投资里,高科技含量所占的比重还下降了。我们一直试图提高经济中的高科技行业、创新行业和服务业在经济里的投资比重,然而这么多年了,一直未有变化,”郝景芳分析道。


她认为如果不能做一些改革使得经济结构从实质上有所调整,那么,未来经济失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那么,在国内面临下行压力,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的背景下,改革的度和时机应该如何把控?郝景芳认为,“改革的风险一年比一年大,今年改革的风险就比去年大,去年改革风险比前年大,如果这些改革能在2010年、2011年去做的话,时机会更好一点,今年时机不已太好了,到明年时机会更加差一点。”


郝景芳认为,未来中国经济面临两大风险问题,一是这种债务风险,一是技术升级困难。建议政府下定决心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开放,包括像金融业的彻底开放,其它能源行业的彻底开放等,此外,要大力支持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


郝景芳举了一个数据,中国每万人的技术研发人员是22人,但是发达国家都在百人以上,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此外,在基础研究方面,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无论资金还是人员的投入都是非常低的。郝景芳建议除了加大技术投入,还要增强教育创新。


AI技术肯定会取代很多职位但不一定带来大量失业


近年来,随着AI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关于“失业潮”的担忧声音日益增多。埃隆·马斯克和比尔·盖茨等人曾多次发出警告,称人工智能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都越来越擅长于人类。不过,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预计,“人工智能不会导致技术失业,预计到2037年,人工智能将取代英国约20%的现有就业岗位,但将创造一个类似数字比例的新机会。”


那么,AI的发展真的会导致失业潮吗?


郝景芳认为,AI技术会取代很多职位,但未必带来大量失业。AI可以取代很多重复性流动的劳动,比如互联网上的客服很多可能是AI运行的,未来可能越来越多地被取代,比如流水线工人被取代是最多的,“我们到地方调研时发现一个工厂可能装备一套新设备后,就有三分之二的功能被取代了,工厂实际人数也出现减少,从1万多人减少到五六千人,未来可能减少到三千人。”


那么,被取代的工人能做什么?郝景芳认为,被取代下来的流水线工人等不一定能做技术相关的工作,但可以做一些新型的服务业工作。未来新服务业需求很大,而且会大量吸引劳动力。


“但这意味着要做职业培训。所以,这考验了我们的职业培训能否跟上劳动力迁徙的需求。例如,未来可能养老护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需要对护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但目前各种相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对缺乏,这需要进行人力资本培训的调整,”郝景芳说道。


采访结束时,这位雨果奖获得者谈到近期正在创作新的小说,“是关于在未来人与外星文明相遇的一个题材。小说的主题是在未来回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去回溯什么是一个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基本规律,人类文明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回顾性小说。”




[责任编辑:李梦淙 PF084]

null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