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郑雨婷)北京时间9月18日-20日,第12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办。本次大会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收购潮,抢滩海外市场;然而2016年之后,浩浩荡荡的跨境并购开始出现降温。未来,中国投资者的海外收购活动会不会继续趋冷?此外,近期“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是否已经“见底”?下半年还应该留意哪些风险?
带着这些问题,凤凰网财经记者在论坛期间采访了瑞银证券总经理、瑞银亚太区执行委员会成员钱于军。
跨境并购风险如何规避?“首先你得做好家庭作业”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开始萌芽;2016年的跨境并购市场更是呈现井喷状态,仅当年中企跨境并购交易金额就超过2000亿美元(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是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收购额的6倍。
然而在2016年创出历史高峰后,中资海外并购活动出现了降温,随着16年底境内收紧对外投资监管以及美国对外商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趋严,海外并购开始进入“压力期”。
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之后,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甚至指出:“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交易披露金额比2017年下半年相比下降了25%至412亿美元,交易数量由2017年下半年的376起降至315起。
对此,钱于军对凤凰网财经表示,2016年对跨境并购业务来说确实是一个“高度亢奋”的时期,国际保护主义的抬头加上中资企业“不论对象”的非理性投资,跨境并购活动一路高歌猛进。他指出,一些民营企业会去收购海外的足球俱乐部、娱乐资产或房地产;此外,国内的金融服务机构因为流动性强,也会把国内挣的钱、收取的保费拿到国外收购金融类资产或房地产。
“(16年以后的)海外并购也从早年的以国企资源型企业为主到后来国企民企互相竞争似地不断走出去,”钱于军说道,“而且是有少数几个大项目为代表的,不论是农化领域还是技术领域。”钱于军所指的“大项目”,其中就有中国化工集团与瑞士化工巨头先正达的超级并购,当时中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创造了中企并购的世界纪录。
宽松资金面的支持再加上少数巨额案例的“推波助澜”,可以说前两年的中资海外并购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再反观今年的并购活动,钱于军表示,相比之下已经更趋理性化了,在他看来,一个正常的跨境并购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时公司也要“有自己实实在在的需求”。
“这个需求可以是国内业务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觉得这个(增长)水平不够,需要跨境收购同类企业以获取更新的市场的发展;或者有一些国内企业希望进一步发展成行业的领军人物,但是缺乏技术手段或品牌,如果是消费品公司,那么出国根据自身的确实需要收购技术和品牌都是无可厚非的。”钱于军表示。
那么未来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又会面临哪些风险?“首先我会说,‘走出去’的趋势不会停止,”钱于军说道,“既然趋势不会停止,那么一些16年高歌猛进的收购项目在今年看来可能就会风险过高;或者有时候收购之后的相关财务安排不到位等等。”
钱于军向凤凰网财经表示,规避跨境并购风险首先要先“做好家庭作业”,要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战略、运营、财务、技术、品牌等因素分析公司要做这个并购的原因;“标的公司如果财务不太好或是处于亏损期,那么你愿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钱于军表示,“一个好的资产你看到了它的亮处,那么它不好的领域能不能在你的管理下变得更好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钱于军也强调,收购之后如何整合到境内母体也很重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总体来说还不算太高,”钱于军向记者坦言,“而要做成功的国际化运营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国际化管理人才。” 在他看来,过去几年中资企业抱团“出海”,其间也在不断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有人才和境内母体对风险进行实时评估,才能更好地管理风险。”
钱于军表示,除了人才,收购后的整合还需要考虑融资;“我们做这么多年的财务顾问都有一个很大的体会,”钱于军坦言,“如果你收购一个国外的资产,你不主要靠当地的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来匹配,那么在一开始就会有很大的外汇风险,也就是说不能纯粹靠国内融资或国内借贷或者资本市场融资,然后再出境去买外币的资产。”
钱于军进一步指出,通过人民币收购的境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都是外币,有些国内上市公司在并表的时候还需要把它重新转换成人民币进行计账;“原则上融资收购的金额应该与原来标的产生的现金流有相当高程度的匹配,这样才能在源头上管理好融资与运营的风险。”钱于军表示,企业用本币进行融资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做一些重组,“这个时候除了本身标的出现的风险以外,企业还多了一个货币风险,当然你要做‘对冲’也是可以的。”
最后,钱于军向记者总结道,中资企业“走出去”难免会存在风险,“最后还是应该请金融机构或财务顾问来做这些分析评估。”
A股见底了?钱于军: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今年以来,全球市场波诡云谲,A股市场也在不断走低,两市成交量不断萎缩,关于A股何时“见底”,外界的说法也莫衷一是。
“见不见底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于军向凤凰网财经表示,“但今年年初到现在,A股又跌掉了约20%-25%;在目前这个水平上,A股的蓝筹股平均市盈率已经低到了双位数,大概在12、13倍左右;而我们预测的MSCI成分股,包括A股的200多只股票、A股里面比较好的企业,它们的盈利增长在2018年大概有9%-10%。”钱于军表示,如果每年企业都能有9%-10%的盈利增长,其中有个别在MSCI里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其实是超过倍数的,达到了13%、14%以上。
钱于军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资本市场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时不难发现,一个利好长线投资者的窗口已经逐步出现,“实际上在1-8月份,一些北向投资人进入A股的总数量已经超过了350亿美元(约合2000亿人民币)。”
统计显示,9月19日,北向资金净流入9.3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7.79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59亿元;纵观近期的北向资金走势,沪、深股通已连续5个交易日保持净流入,近一个月净流入271.8亿元,近六个月净流入1914.24亿元,该项金额达到历史净流入资金的三分之一。
“我们现在很高兴看到的是,外资从年初占总市值的2%左右,到现在占可流通市值的8%-10%,这个趋势说明外资参与A股的意愿仍然存在。”钱于军表示。
钱于军向记者表示,瑞银近期的分析显示,短期来看中美贸易冲突对国内GDP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国内适当的、有目标性的宽松政策以及税收方面的举措也会对经济产生反向拉动作用。“我们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还能达到6.5%左右的水平。”钱于军表示,“环顾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仍然是经济增长最健康的国家之一,所以企业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应该有合理的利润增长,而企业的利润增长最终是支持资本市场中长期健康发展最根本的因素。”
谈及下半年投资者应该留意的风险,钱于军向凤凰网财经指出两点:首先是短期内中美贸易的冲突,“美国政府还是一意孤行加征关税,中方也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进一步开放本土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近几年推进去产能、去杠杆等措施也给传统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压力。“短期内也意味着这些传统行业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市场份额会变得低迷,将来才能逐步地复苏。”钱于军向凤凰网财经坦言。在他看来,下半年投资者应主动关注那些受去产能和去杠杆影响比较大的传统制造业,“反过来,新兴行业、大小非与大健康产业,包括一些高端的制造业、IPP电力发电企业等,已经感受到复苏的气息了。”钱于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