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行长:人民币跨境使用体现了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应有之义
财经
财经 > 宏观 > 正文

中行行长:人民币跨境使用体现了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应有之义

凤凰网财经讯(武辰)2018年11月5日到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进口博览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共享未来”。11月6日上午,由中国银行承办的“人民币助推跨境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主题论坛召开。

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在论坛中表示,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同样体现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应有之义。

2009年7月6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收到首笔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款项,标志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起步,此后,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份额稳步提升。据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回忆,九年前,人民银行及商务部等部门共同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工作时,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几乎是一片空白,九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利用外资规模稳居世界前三,对外投资规模越居世界第二。

与此同时,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结算中的规模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并接受人民币。

2016年,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据上海市副市长吴清介绍, 2010年至2017年,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从400多亿元已经增长到28000亿元。

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主体的自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5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当前形势下,探讨人民币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无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市场驱动政策搭台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8年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8%。这个进出口总额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

另外,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8世界投资报告》,2017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并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和对外投资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人民币继续成为我国跨境收支第二大货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保持了长期向好的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政策二司司长霍颖励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自然过程,其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市场主体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需求。对于央行来说,政策把握点一方面是按照市场驱动推动相关政策,另外是要服务实体经济,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2018年初,为完善和优化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民银行发布3号文,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包括: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展个人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便利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便利企业境外募集人民币资金汇入境内使用。

霍颖励对此表示,人民币作为一个储备资产,最近几年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全球目前大概有60个国家的央行和储备当局,已经开始把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储备资产来进行管理。3号文之后,可以说整个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已经全覆盖了贸易、投融资、金融市场交易等各个方面。

人民币跨境使用呈现新特点

在市场推动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力量下,与九年前相比,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功能已经稳步增强,作为投资、储备与计价货币的功能逐渐显现,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需求也呈现出了新特点。

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认为,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基础深化,市场参与者对扩大人民币使用的兴趣正在上升。根据中国银行对全球3000多家客户的调研显示,76%的受访对象认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中的使用度将提升,超过半数的金融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保有浓厚兴趣。

二是范围拓展,国际投融资需求扩大。2018年以来,企业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直接投资的流程更为简便,实体经济对人民币在投融资领域的使用需求正在上升。人民币在证券投资领域的使用也稳步扩大。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RQFII、RQDII等投资渠道不断丰富,促进境内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扩大。

三是需求升级,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越来越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的主要动力。过去几年,贸易结算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要领域。近年来,市场参与者用于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的交易上升。此外,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通过人民币跨境资金池、债券投资等产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除了使用需求的变化,央行霍颖励认为,在跨境人民币使用的过程中,还有另外几个特点也值得注意。

第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增长非常快,到目前已经超过10万亿,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整个跨境使用中,人民币占比已经超过31%。

第二,2018年跨境流动出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跨境流动各个项中,体现出在经常贸易项下资金流出,资本项下资金流入的情况,这和今年以来证券投资大幅增长有密切关系。

第三,跨境贸易中对人民币接受程度有显著提高。一方面,跨国企业对外的汇市中使用人民币占比较大。同时在外债当中有人民币的外债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另外,由于今年汇率波动比较大,一些企业已经把使用本币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很重要的手段。

仍面临挑战

诚然,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方面的确是取得了很多值得骄傲的进展,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渣打银行人民币国际化及“一带一路”业务全球主管凌嘉敏表示,目前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特别东南亚地区的接受程度比较高,香港地区的跨境结算大概60%以上是使用人民币的,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像非洲、中东一些国家地区,人民币使用量非常少,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5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我国对外投资成为拉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凌嘉敏表示,“如果可以把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相结合起来,从投资和贸易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这也不是一件简单可以达成的事情,凌嘉敏认为,当前形势下,很多企业去接受美元等国际货币,是比较现实的一个情况,所以从企业层面上也确实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对于一些想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他们出去的时候往往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很好地用人民币。实际上,他们可以在将人民币结算相关事项写进合同里,尤其是对于那些掌握着谈判定价权的进口商。

第二,在观念上,美元欧元一直以来作为强势货币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国际贸易中,这导致一些国家在外汇管理上没有把人民币没同美元看齐。

第三,大家有意愿来使用人民币,但是整个人民币跨境业务的生态圈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这需要商业银行和两方的央行来共同促成。

商业银行需主动作为

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刘连舸认为,商业银行需主动作为,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第一,优化人民币产品组合,便利双边贸易往来。目前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已具备一定基础,商业银行需要改变“兜售”单个产品的服务思路,从贸易结算服务,向更全面的资金流动服务拓展。综合提供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领域产品,满足企业开展全球运营的更高层面需求。此外,要顺应中国扩大进口的趋势,积极开展人民币产品创新,如针对大宗商品进口需求,推出人民币结算、融资、套期保值等一系列服务。

第二,发挥好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使更多经济主体享受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便利。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程提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人民币跨境融资、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等服务,帮助企业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为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满足企业投资便利化需求。商业银行还应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更多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第三,主动把握经济金融环境新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汇率波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温和上行等因素,也将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加强金融套期保值服务,推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做好自身流动性和汇率风险管理,守住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

对于获得“一带一路”投资的企业,凌嘉敏认为,商业银行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有使用人民币的意愿用于支付给他们中国的交易对手,但是有可能当地人民币缺少流动性,这个时候,商业银行就可以和当地央行联动共同来处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手上的人民币暂时没有其他用途,可以不需要马上换成美元和其他货币,而是存到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把人民币再投放到中国债券市场,协助这些企业赚取比较高的利润。

凌嘉敏认为,总体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取决于这个国家经济的金融发展、债务可持续的情况,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资本账户可兑换,汇率灵活机制的建立等等。

进程加速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较去年大幅提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这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唯一一个进入今年报告中入列十大最佳改革者名单的经济体。

未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息将会进一步提升,对持有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也会进一步增强。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有三个因素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加速。

第一个因素全球金融体系内在需求的持续上升。人民币作为来自新兴市场的储备货币,为全球储备市场选择提供了难得的替代物,在多元化的储备资产配置方面,人民币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个推动因素是来自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受制于内地或者说在岸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的不足,如果在中国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对外的开放过程中,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进入一个更大的空间,可以为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提供多一些选择,无疑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第三个推动因素来自金融科技的发展。未来在区块链应用,在数字货币的探索方面,都可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