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军:中国金融业需要寻求更大的开放 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是关键

于学军:中国金融业需要寻求更大的开放 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是关键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

 2018年11月24日-25日,“中国智慧·筑梦中国”致敬四十年盛典暨2018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汇聚政商学界精英,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之路。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本次活动由舍得酒联合呈现。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演讲中表示,未来中国金融业需要寻求更大的开放,进一步提升整体开放水平。其中最关键的是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水平,使人民币能更深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使外资进入中国、人民币进出境更加方便、快捷。

第二是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这包括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各类功能性市场,使更多的国际资本参与到中国金融的开放中来,外资的参与度能够有所提高。

第三是对外资金融机构能够实行"国民待遇",把这个原则更好的实行好、落实好,凡是内资可以做的,原则上外资同样可以做,使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的金融业务,成为更加进取、积极的市场竞争主体。以下为于学军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致敬四十年盛典,专门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涉及经济增长、城市发展、财富管理、金融开放等多项议题。我们这一节讲金融开放,主题是“金融开放进行时”,我就以此为题目谈一些个人的感受和看法。    

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或者就是全部。我实在没想好怎么形容或概括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或者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发展就是改革开放本身,改革开放代表了中国四十年来发展的全部内容。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改革开放就是四十年来的发展,四十年来的发展就是改革开放。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是近四十年来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生活状态。而且深刻的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格局,也对全球摆脱贫困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这些说法、评价,并不仅是中国人的自身感受,也是西方学者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共识和看法。

四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在中国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如神助,到底为什么能发挥如此巨大和神奇的作用呢?我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改革开放前僵化的、脱离实际的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有效激活市场活力,极大地解放了蕴藏在社会中的生产力,激发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当中,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崛起,具有标志性意义,实为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事实上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    

第二,对外开放等于打开一扇窗户,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发展差距,引进了大量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营理念、发展模式以及大量外资,随之中国显示出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在上世纪90年代直到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制造业纷纷向中国转移、聚集,那时候"中国制造"、"中国价格"、"世界工厂"等概念红极一时,享誉全球,反映的正是这种现象、盛景。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长期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四十年平均增长率在9%以上,这为中国积累了巨大财富,发挥了中国人口多、地域广、产业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优势,这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且动力十足。特别是在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全球经济陷入箫条,中国经济甚至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整体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应有之义。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首先从银行业开始,最早于1982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引进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即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成立。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金融业实际上主要就是银行业,保险业在"文革"期间停办了一段时间,80年代才开始恢复;证券业则在90年代以后才逐步建立。因此,中国金融的开放从银行开始,也就顺理成章。    

南洋商业银行,当时是一家港资银行,在2000年之后被中银集团合并,之后又在上海成立独资银行。现在看起来好像外资特征不是很突出,但在当时却引人瞩目,的确有标志性意义。

在此之后,90年代尤其是"南巡讲话"之后,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的设置区域更加广泛,先后在上海等一些沿海城市设立外资银行分行。而2000年,以中国加入WTO为标志,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水平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大幅度提高。开放金融业是加入世贸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后制定发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中国的金融开放更加法制化、规范化。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内共有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1005家,其中包括外资法人机构41家,外资银行分行115家,资产总额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29%。总体来看,与加入WTO前相比,外资银行的市场占比没有明显提高,但是机构数量以及总规模却有很大发展,这绝非加入WTO前可同日而语。           

另外,加入WTO之后,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或者不同,就是允许外资银行独资设立法人银行机构,这也成为了自2003年银监会成立以来,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最为活跃的一段时间,外资银行法人机构正是这个阶段金融开放的重要产物。

中国金融开放还涉及证券业、保险业、金融市场的开放等多个方面,这包括了外资参与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中来,成立了相关的法人机构,QFII、QDII、"沪港通"、"深港通"以及正在筹建中的"沪伦通"等多项建设,也包括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全球清算体系的建设。    

仔细回想,虽然中国金融开放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实际上已走过了很长的历程,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同时在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受益良多。这包括中央银行和监管制度的建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也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的建立与管理,等等。中国金融业在金融监管、经营管理、市场建设等各个方面,与发达国家形成明显的对接,国际化进一步提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般来说,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金融业都是特许经营行业,都要建立相应的金融监管体系,以保障金融的稳定性,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危险的发生。而且,国际化越来越深入、广泛,更加强调监管的统一标准,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实行联动监管等。    

总体来看,外国银行到中国来设立机构,无论是外资银行分行,还是独资的法人银行机构,都必须接受其母国和所在国监管当局的双重监管。这样,一般看来,外资金融机构其合规意识更强,内部控制严格,更加重视审慎经营,总体风险把握良好,未出现重大的风险事件,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发展比较稳健。    

未来中国金融业需要寻求更大的开放,进一步提升整体开放水平。这当中,最关键的是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水平,使人民币能够更深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使外资进入中国、人民币进出境更加方便、快捷,国际上能够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清算等。        

二是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这包括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各类功能性市场,使更多的国际资本参与到中国金融的开放中来,使外资的参与度有所提高。    

三是对外资金融机构能够实行"国民待遇",就是把这个原则更好的实行好、落实好,凡是内资可以做的,原则上外资同样可以做,使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的金融业务,成为更加进取、积极的市场竞争主体。    

本环节的议题中提出四个问题,为了更加契合主题,我做一个简要的回答:    

第一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否影响中国金融的开放决心和进度?如何提高金融业在开放条件下的风险控制能力?我的回答是:决心不改变,进度有可能受影响;我们整个风险的防控能力应该进一步提高、做好。    

第二点,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否应该在汇率进一步市场化之后再推进?我的回答是:应该是同时推进,并行互动。    

第三点,随着金融业持股比例的放开,外资控股金融企业不断增加,中国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我的看法是:影响不会很大。       

第四点,金融对外开放同时如何扩大对内开放,如何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民间金融机构?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开放问题,关键是国内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有效的经营模式,这需要有适合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激励约束机制。    

今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这一代人是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深感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也时常为此激动和自豪。四十年改革开放需要总结提高的地方很多,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各有识之士能够系统深入地加以探索、思考,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使中国能够更加融入世界,世界也能进一步走进中国,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中国的贡献。    

我就讲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