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1月23日讯 北京时间周三晚间,全球化智库(CCG)与凤凰网财经在瑞士达沃斯举办以“波折下的全球化发展新方向和新动力”为主题的午餐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中国与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新进程下的未来路径和发展方向。
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指出,如今的世界格局有点不太一样,第一,2017年中国的GDP占全球GDP的15%,这是一个变化。是中国对全球的依赖和全球对中国的依赖性的拐点。第二个改变,世界对中国企业期望值变的越来越高,对中国企业来讲,如果单纯停留在早期的贸易时代,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
廖建文指出,要从过去的贸易思维走到整合的思维。“今天我们对外输出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输出,更重要的是一个产品、一个服务,一个技术的输出。从微观层面来看,我们也需要新的理念”。
以下为发言实录:
今天这个话题先从一句话开始谈起,我想,这次会不太一样,这次是全球化4.0。我们在很多场合都会讲到,这次真的不一样。为什么这次会不太一样?从两个视角来谈今天全球化4.0的事情。
因为这两个变化,以至于后面在思考全球化的时候,真的需要一个新的架构和新的理念。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做一个简要的分享。
第一,整个全球贸易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全球贸易赤字来讲,四亿美元走到现在,中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走到现在,为什么发生变化了?2017年中国的GDP占全球GDP的15%,这是一个变化。是中国对全球的依赖和全球对中国的依赖性的拐点。
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突然间,整个世界贸易的经济次序发生变化了。在整个贸易变化里,是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崛起,使得整个贸易的次序要被重构。
第二,技术原因。工业4.0背后,为什么201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呢?第一次工业化和第二次工业化,我个人认为都叫做第一次机器时代,因为本质都是对人体力的解放。但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开始,计算机的出现,计算被放大,人类的商业文明真正开始进入了机器对人脑力的替代,叫第二次机器时代。第二次机器时代从80年开始,我们开始谈智能商业。
再举个例子,昨天参加了一个“一带一路”的论坛。我们在构建“一带一路”,叫基础设施,我们码头、丝绸之路基础设施能够建立起来,能够使得未来的贸易做得更好。会发现,单纯建马路,修港口是不够的,现在还缺乏数字化基础设施。今天我们在谈整个经济贸易链次序重构,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强有力的驱动力,在改变整个次序。这背后贸易问题就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背后代表了技术问题、IT问题、理念问题,使得贸易问题变得非常复杂。这是宏观层面,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架构,所以在新的架构背后,代表了中国的崛起,再加上今天贸易方面的改变。
微观层面我们看中国企业,在过去我们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时候,我们只是把全球化当做一个市场的概念,而且把中国的产品带向全球。从2000年中国加入WTO,一直是这个理念,但今天不是一个全球市场的概念,而是全球资源整合的概念,如何把全球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资本等等,在中国企业的基础上,以至于提高中国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意味着就要从过去的贸易思维,走到一个整合的思维,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第二个改变,所在国对中国企业期望值变的越来越高,对中国企业来讲,如果单纯停留在早期的贸易时代,我觉得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今天我们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企业集体的行为,如何来跟所在国更多地形成共创的机制?
讲到互联网层面就更加有意思了,今天我们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超越了很多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比如说讲几个数据。电商的渗透率,中国只有15%,美国才10%,日本更不用说了,我们已经进入无现金社会。到达沃斯大家还很不习惯,还在找你的信用卡和现金,在中国都是移动支付。在国内实现了O2O,这边O2O概念才刚刚被兴起。突然发现,互联网企业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基础设施,今天我们对外输出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输出,更重要的是一个产品、一个服务,一个技术的输出。从微观层面来看,我们也需要新的理念。
我想用丘吉尔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简单的一个分享。在1942年,二战期间丘吉尔做的演讲。他的话是这么讲的,这不是一个结束,甚至不是一个结束的开始,而是一个开始的结束。好戏刚刚开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