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腰斩、机构不爱,华软科技跨界转型三年之殇

市值腰斩、机构不爱,华软科技跨界转型三年之殇

 从传统造纸化学到金融科技,由天马精化更名而来的华软科技(002453)并未让广大中小股东看到公司“脱胎换骨”的变化。跨界转型的近三年时间,尽管不断收购资产开展业务,但业绩并没有太大起色,市值惨遭腰斩,不断并购没能提振股价反而导致商誉激增。更让管理层尴尬的是,尽管转型坚决,但机构却并不感冒,近三年来仅仅一家券商出了公司研报,还没给推荐。

三年转型路  变金融科技股

2016年4月12日,华软科技原控股股东天马医药集团与华软控股(原名为“金陵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天马精化1.18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0.67%,协议转让给华软控股。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华软控股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据华软控股官网显示,华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金陵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2010年创建,是一家市场化、多元化的综合性投资控股平台。总部设立在北京,主要分支机构遍布上海、江苏、广东、福建、西藏和香港。华软控股深耕于产融结合,致力发展金融科技、医药化工、农业服务、普惠金融四大板块,是北京农商银行的主要股东。注册资本人民币20亿元,总资产逾85亿元。

在更擅长玩金融资本的华软控股掌舵后,华软科技也正式开启了转型之旅。据华软科技2016年半年报表述:自4月份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以来,公司制定了新的经营发展战略即双主业发展战略,在保证公司原有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以融资租赁、供应链管理为主的新业务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软控股入主上市公司的首年,公司就由上一年的盈利2529万元变为亏损3.07亿元。不过有自媒体指出,华软科技2016年年报涉嫌“财务洗澡”,其真正亏损的原因就是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但这在不明所以的广大中小股东看来,公司的原有业务可能真的不行了,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有了转型方向之后,华软科技也像许多A股公司通过买买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基于上述发展战略,华软科技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以3.3亿元收购了银港科技(后更名为:北京华软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亿元收购了山东普元数智(后更名为:山东华软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80万元收购上海鼎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上海华软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增资及股权受让方式取得倍升互联53.33%股权;以现金2亿元人民币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的方式收购银嘉金服10%的股权。

另外,华软也将原上市公司相关业务进行了剥离,其中,旗下天马药业100%股权转让给其控股股东华软控股,并将母公司项下的原材料及医药中间体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划转至天马药业旗下。

至此,华软科技主营业务转变为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精细化工产品。同时,华软科技在2018年半年报中指出,公司一方面通过强化管理促进原有业务发展,努力改变原有业务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并购注入优质资产,向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等新的业务领域加快转型升级。这也意味着华软科技要在金融科技之路继续走下去。

股价疲软  转型三年难获机构芳心

搭上了市场前景广阔的金融科技,华软科技的股价表现如何?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4月12日华软控股入主,到2019年2月21日,华软科技股价腰斩,累计下跌50.94%。有投资者也调侃华软科技虽然看似有好题材,但难以有好的股价表现。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怪公司市值管理不佳,A股整体市场行情不佳也是重要因素。不过,通过东财choice、同花顺以及腾讯自选股等常用炒股软件,我们发现在华软科技转型三年期间,只有一份券商的公开研报去分析公司转型,且首次覆盖后,再无评级,或许这应该跨界转型路上的华软科技要去思考的问题。

同花顺数据显示,公司最新的研报是2017年6月2日,海通证券发布的《传统业务盈利下滑,布局双主业》,而从东财choice查询研报数据可以看到,华软科技最新的一份研报还是在2016年4月12日,关于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的内容,其他的均为原上市公司财报点评报告或调研报告。

机构关注少,难道是上市公司不够重视市值管理?这显然不合逻辑,从控股股东层面看,华软控股是资本市场的“老江湖”,根据天眼查资料显示,包括华软控股在内的华软资本公开投资事件达53起,其中涉及多家A股和新三板定向增发,同时华软资本也是莫高股份、凯文教育等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资本运作的经验丰富。

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华软控股的掌舵人王广宇还是国内知名的金融信息化和私募股权投资专家,曾出任聚光科技(300203)等多家企业董事、任长天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中心(CRCC)首席顾问等。

有这样的背景的控股股东及掌舵人,难获机构芳心显然不是因为公司不重视机构的研究报告。

而通过查看公司的互动易,我们发现华软科技在收购银港科技及倍升互联的时间节点,公司也进行了投资者交流会,虽然每次都有十余家券商机构参会,但奇怪的是并没有券商公开来发表相关研报推荐公司,显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率于机构及股东交流的主要对接人公司董秘杜泓博的身上,不过,杜泓博也已于2018年10月份辞职。

而从华软科技新任董秘吕博的简历,我们可以推测,华软科技对于公司转型难获机构芳心的情况还是比较在意的。资料显示,吕博的重要履历之一就是曾担任华软旗下基金部投资者关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有券商知情人士透露,华软科技此前也找过几家券商,希望能够发布一些公司转型的研报,但经过沟通了解后,最终还是未能成行。这期间的原因是不看好还是不了解公司业务呢?恐怕只要券商研究员自己心里明白了。

反观A股其他金融科技的上市公司(以恒生电子、四方精创为例)相关研报多则一月数条,少则一年数条。并不会像华软科技出现近三年只有一份研报的尴尬局面,券商分析师们似乎并没有把华软科技看做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

转型业绩未释放  反致商誉激增

在市场人士看来, 券商机构“爱答不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可能华软科技业务发展战略与实际业绩表现不相符。其大力发展的金融科技业务在近3年的转型期内,并未出现靓眼的业绩,公司营收贡献主要还是依靠原有的造纸化学业务。

数据显示,2017年,华软科技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566.58万元,在上一年“巨亏”的映衬下,扭亏为盈的成绩差强人意,但翻开华软科技过去几年财报来看,公司业绩的表现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虽然华软科技2013-2015年的业绩呈现下滑趋势,但仍高于转型两年来的业绩。

而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虽然公司在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61.3万元,同比增长了346.99%,但实际上,主要是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而体现公司经营现状的扣非后净利润则为-528.93万元,同比下降287.45%。

另外,华软科技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较去年同期还是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公司预计2018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800万--4000万,同比增长78.73%--155.33%。对此,华软科技表示,主要是因为金融科技及供应链管理业务有序开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不过,从2018年上半年和2017年各业务板块贡献来看原来的精细化工业务依旧是华软科技业绩主力,金融科技还难以称之为“核心”。201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华软科技精细化工业务贡献了4.46亿元,占总营收的65.41%,其中主打的AKD系列造纸化学品实现营收1.85亿元,毛利率为29.22%。

与之相比较的华软科技战略发展的供应链管理业务在开拓了近三年后,半年实现了1.52亿元的营收,但毛利率只有15.42%。重要的战略业务如此表现,这难以让投资者接受。

更为麻烦的是,由于华软科技的连续并购,公司的商誉也开始激增,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报,华软科技的商誉为2075万元,但到了2018年三季报,公司的商誉已激增至4.24亿元。而一旦并购标的未完成业绩承诺或经营未达预期,高商誉无疑给公司业绩未来埋下了一颗炸弹。

从华软科技近期的公开表态以资本运作来看,公司的金融科技跨界转型之路还将持续。但在市值腰斩与商誉激增,机构不爱多重压力之下,不知华软科技跨界转型之路还要走多久才能看到真正的“春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