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催生“职业化农民”

现代农业催生“职业化农民”

日前举行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透露: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目前突破2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全国农业科研人才总量达到62.7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近55万。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要突出开发“两种资源”,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汇聚外部力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话道出了现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的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谁来种地”“谁来务农”问题日益突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是当务之急,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奋斗,截至目前,我国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经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规模,将有力促进“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的解决。

原农业部此前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要发展到2000万人。自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就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2015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达1272万人,比2010年增长55%。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超过80亿元,全国1800多个农业县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其实,现代农民早已和传统的庄稼人有着本质性区别。因为他们已经把农业作为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获取报酬,并以追求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经营的目标。近几年,国家开始大范围进行农民创业培训,但之前的培训只强调“专家讲什么”,而农民的接受程度并不知晓。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缺陷,根据国家农业部有关精神,江苏省农林厅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引入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系统,即在培训之后进行结业考试,合格者由农业部颁发资格证明。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呈现出“职业化”趋势。专家指出,未来职业化农民的来源主要有四大类,农业大户、打工返乡者、愿意经营农业的城里人和子承父业的新一代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职业农民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者。他们不再为满足温饱而整日束缚在自家几亩地上耕种,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政策而承包超出自家耕地数倍乃至上百倍的土地,并可根据市场需要自由地选择种植品种,其从事的农业或畜牧业等完全成为一项商品产业。而种粮大户和专业户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早已有不少农民已经从单纯的庄稼耕种者转变为了农业经营者。他们所经营的农业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型农业,而是伴随着大量工商业资本注入,演变出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保护型农业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而这些都在农村不断催生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农民群体。

职业化农民是把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分离,经营农业和营生相分离,并逐步由自然人转化为企业法人。因此,职业化农民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由发展的农村新型群体,同时对职业具有选择权,在经营农业时则具备一定的经营能力,并考虑经营规模的问题。与传统农民不同,职业化农民正在逐步地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不再为满足温饱而整日束缚在几亩地上耕种,视野更开放,根据市场需要自由地选择种植品种,用工业的方式来做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从发展角度看,随着农业产业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职业化农民群体将会不断壮大,并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