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路在何方?
财经
财经 > 正文

共享单车,路在何方?

这是行业的悲剧

却是资本的规律

近期,摩拜单车将北京地区的收费标准由一元半小时,调整成了一元15分钟

一时间,网友吐槽不断,以平均时速10Km/h的速度骑行的话,2公里之内的路程似乎并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可是加上交通拥堵、红绿灯、停车锁车的时间来看,这个过程似乎多了一份仓促

当我们享受着互联网新经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却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这些机构的存在,无形中在增加着中间费用,最终,只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成本

新经济,始终逃不过涨价的魔咒吗?


 浪潮初起之时 

2015年3月,伴随着共享单车鼻祖:小黄车的诞生,也给风投市场增添了一个新的想象力

然而,共享单车,由于其模式单一,决定了极高的可复制性

一时间,各色的单车企业拔地而起,仿佛预示着这个行业前方的彩虹

而对于刚刚错过网约车风口的风投们来说,新口子到了,自然不愿放弃这次宝贵的上车机会

融钱,成了一笔简单的生意

企业的创始,通常带有改变用户生活习惯,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的美好初愿,可是,自团购市场的“百团大战”以来,谁能最先笼络更多的客户,谁就能最先拿到更多的到后续资本支援,这已然是行业规则,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盈利,也不需要考虑盈利,你需要的,只是拥有更多的日活

企业家的野性决定了其攻城略地的宿命,浮躁的资本却加剧了他的疯狂


 谁才是公司Boss 

去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浪潮总会有起、有落

不能持续性扩大规模的企业,只会论为资本的弃子

而一旦缺少资本的持续性投入,原本就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自然会面临资金流风险

2017年7月,小黄车在完成7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后,开始大肆推广了自己的免费月卡服务

骑车不要钱,只要存入押金,就可免费骑行一个月,这一举动,意味着共享单车正式进入了拼补贴的时代,而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内,多数单车企业便出现了押金无法提现的现象,进而走向了破产的边缘

那时,谁也没有想到,之后的一年,ofo自身也会面临同样的宿命

2017年11月底,ofo的投资方——滴滴系派驻的董事高管纷纷被休假,传言为戴威不满权力被架空和资本方要求与摩拜合并

自此以后,小黄车再也没有收到一笔纯股权的融资

在经历了6个月的空白期之后,市场上不时传出ofo资金流风险的传言,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则于2018年年初全面投向美团的怀抱,成为后者生态体系中的一部分

人一旦得势,难免会忘了自己是谁


 资本的嘴脸 

公司初创→天使投资→多轮融资→走向上市→股民接盘→投资人退出

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在西方的华尔街,还是东方的金融街,都存在着这样的玩法,如果非要拿游戏来比喻的话,这种形式就是一种游戏规则

只是,在我们眼中看到的美国风投,大多选向的却是苹果等具有科技含量的公司,玩的是高科技游戏;而在中国,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资金更多地偏向了一些PPT做的好的,有想象力的公司,因为

我们毕竟有14亿人口

说到底,我们在玩的还是数量级游戏

等到体量做大了,把对手耗死了,我的使命就结束了,行业老大,舍我其谁?

有想搅局者?对不起,这行已经有了牌照,就像网约车一样,没有有关部门的批准,你是不能开业的

而当一个企业,真正站上交易所台上,进行挥锤敲钟的那一刻,有谁能说他是错的呢?

我们痛斥垄断、厌恶垄断、却羡慕垄断

这是行业的悲剧,却是资本的规律


 结语 

回望共享单车的历程,处处充满着被“催熟”的气味,企业总是被富有的资本不断催促着往前走,去做大,做多份额、日活,慢人一步,就会被疏远一步

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公司却也迷失了初心,造辆车,做个APP,然后丢在市场上,不去运维,不去想着如何改进产品,这就是新经济了吗?

诸如共享单车一样,很多新经济企业也是在催促中长大,而当虚胖了以后,“补课”则成了其必不可少的一项,只是,许多企业在走到这一步之前,已经死了

或许,如果当初可以慢一点,可以多从用户的角度多考虑一点,可以稳稳当当地把自身做好

哪怕只是成为服务一小片区域的,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单车租赁”企业,而不是一定要想赶超什么所谓的“伪共享经济”概念

自己或许也不会沦落得晚节不保

如今,数以百万计的小黄车用户仍旧处于退押金的排队序列当中

戴威,一个不愿向资本低头的硬汉,此时,却只能沦为成王败寇的后者

很多人会对涨价潮恶言相向,无论是吃不起的外卖、或是骑不起的单车、还是越来越贵的互联网服务

其实

你以为他是一个公益性行业,实际上他也只是一个追寻利益的企业

市场营销学的第一句:企业的使命,就是追寻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