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被低估了吗?
财经
财经 > 商业 > 正文

李嘉诚被低估了吗?

前几天,有篇雄文《被低估的李嘉诚》,对李超人的投资眼光、大趋势判断恭敬有加,对李的财技不吝笔墨,全文读完,有点恍然。

如果说李嘉诚是“一个非常会做生意的人”,估计大家都无异议,但也仅此而已吧,对李嘉诚无休止的吹捧大概是“有钱就有话语权”观念的延伸,只要有钱,说什么都对,我们看重身价,但对这些财富的来源很少追究,李嘉诚除了给自己积赞了大把的钱,还有什么其他值得夸耀的建树吗?似乎不多。

香港《信报》创办人林行止曾对香港的大佬们做过描述:

这些超级豪富在经商上有两个相同的特点:

他们大都不从事“最兴旺”的出口业,因为做出口生意要面对国际竞争,那意味着即使订单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为,但利润“普通”,从牟利角度看,做出口贸易尤其是兼营工厂,赚的是“辛苦钱”,而且比较起来是蝇头小利,因此避之大吉,是为上策。

他们较有兴趣的生意是港口码头、电信服务、公用事业、赌博娱乐和物业发展,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有专利或只有少数竞争者,因此较易组成垄断联盟,进而形成“核心现金流”,核心现金流是条金水河,是条能使他们度过好坏时光的金水河,因为它能确保过度发展的商业或企业帝国运行,使之难以坍塌。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美国人乔·史塔威尔写的《亚洲教父》,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作品。

史塔威尔核心描写的是这些教父们成功的秘诀,他们核心现金流的来源、为什么多元化、他们怎么通过大规模的公司体系挖掘所在区域的每一个铜板。以下摘录了涉及李嘉诚的一部分内容,管中窥豹,更多洞见,可以参阅原著。

01

李嘉诚的出身

在香港,亚洲首富李嘉诚总喜欢说自己是教师的儿子,其父1940年身无分文来到了香港。他的香港长江集团官方网站声称:“为了扛起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李先生不到15岁就辍学,在一家塑料贸易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1950年,他的勤奋、谨慎以及追求完美的精神让他有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长江实业。”

▲ 图片来源:长和

事实上,李嘉诚读过几年书,后来在一个富有的舅舅庄静庵那里工作。庄静庵的家族拥有香港中南钟表有限公司,并曾任广东政协港澳委员,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因为李嘉诚娶了老板的女儿。李的已故妻子庄月明,是他的表妹,就是那位有钱舅舅的女儿。李嘉诚所经营的企业事实上是属于他岳父的,李嘉诚只是进一步发展了企业。据李嘉诚的一位老朋友透露,李嘉诚的岳母也给了他额外的经济支持。

02

李嘉诚拿多少工资

让李嘉诚引以为豪的另一件事是,他从上市公司中获取的工资很少。2005年,从他的长江集团旗舰公司中只得到了10000港元的工资。

但有一点却未被提及,即在香港工资要被征税,而股息却不被征税,所以大亨们利用后者来避税。香港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前任总经理卓百德谈到李嘉诚的一位同僚时说:“李兆基,在20年内仅仅从恒基地产的旗舰公司得到的分红就有1 5亿美元。”李兆基用这些钱在美国买了3万套公寓,当然还有别的。归根到底,他们并不是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生活的人。

03

李嘉诚与儿子们的关系

李嘉诚常把自己描述成“友好的狮子”,这里面可以捕捉到同样的意思。在这方面,东南亚大亨极力追求慈祥教父的形象。他们在公众的眼里可能是这个形象,但他们在家里,尤其在公司里,经常使用自己的权威震慑别人。

▲ 李嘉诚的家庭饭局


李嘉诚的孩子都已步入中年,但依然害怕他们的父亲发怒。李嘉诚的执行官回忆起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有一次在会议中打盹儿,被其父亲的尖叫声惊醒,好像遭到了电击一般。

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就是半主动反叛的一个罕见例子。李泽楷在12岁时被送往寄宿学校,而且香港人普遍认为他母亲是自杀的,而李泽楷和母亲关系亲密,他创立自己公司的过程,在未告知其父亲的情况下接管了香港电信,他心中的英雄是李光耀而不是他的父亲李嘉诚。

04

李嘉诚也会自恋?

有机会接近教父的人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大老板有多么自恋他们公司的接待处到处都是关于他们的作品。在就这本书所作的采访过程中,最常见的是《财富》、《福布斯》和《远东经济评论》。这些杂志竭尽奉承之能,列出了许多“杰出的”亚洲公司的名单。对有些杂志,只要它们不追根究底,大亨们还是会给予稀少的公开采访机会,《财富》和《福布斯》就属于这类杂志。这使人们很难继续认为亚洲教父是无我的。

李嘉诚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李嘉诚的公众形象是沉默寡言,他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有中文报纸,也有专门为他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报纸。他的办公室保存了关于他的文章,当读到批评他的人的名字,他喜欢用荧光笔在空白处作记录。

《壹周刊》以及它的姐妹版《苹果日报》调查了李嘉诚妻子的死亡事件后,李嘉诚的所有公司都停止在《壹周刊》和《苹果日报》上做广告。《南华早报》在2003年11月提到了1986年李嘉诚被指内线交易一事,李嘉诚的公司立刻撤销了与该报纸签订的广告合同。

05

李泽钜绑架案

1997年,“大富豪”张子强及其同伙抓走了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索要10亿港币的赎金。李家决定不报警,相反,一收到勒索信,李嘉诚就叫可靠的同事和雇员从香港各银行提取了10亿港币,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富豪”是个特别鲁莽的人,竟然出现在李嘉诚位于深水湾道的住处去拿赎金。但他并没有想到这么多钱要占很大的地方,一次性把所有的钱都放进他的车里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先带走其中一部分,然后再回来拿剩下的钱。

但是,笑到最后的并不是绑匪。张子强与他的同伙在中国内地被抓,审判之后,于1998年12月被处死。据说李嘉诚希望“大富豪”在内地被逮捕,这样他就能被处死。

06

李嘉诚的生意经

香港的其他卡特尔还包括:超市和药店,其中李嘉诚的百佳连锁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团的惠康超市约占了百货贸易的70%,李嘉诚旗下屈臣氏集团和怡和控股的万宁公司也几乎占了药材销售的70%。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法国零售商家乐福和一家当地开办的资金充足的苹果速销商,曾努力去打破这两个日用品亿万巨头的垄断,可是都失败了。这些拥有巨额财富的教父,拥有香港重要零售商店,并向供货商申明如果与新的竞争者合作,将断绝与他们的生意来往。马克·西蒙亏损了1 2亿美元之后,停止了苹果速销的营业。据他说,苹果速销的送货车根本进不了由李嘉诚控制的居民住宅区和办公大楼。

西蒙·莫瑞(前香港怡和集团的经理,后受雇于李嘉诚)在李嘉诚得到香港和记后,被李嘉诚聘请来管理这个原英国商行。莫瑞任职后不久,收到了新世界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郑裕彤的邀请函,请他见面随便聊聊。因为郑裕彤和李嘉诚是有名的高尔夫球和桥牌上的伙伴,这一切看似非常正常。但莫瑞向李嘉诚提及郑裕彤的邀请时,李嘉诚的反应却令他感到很惊讶。他回忆道,李嘉诚严肃警告他:“要提防这些人,他们几乎与我们一样聪明。

07

李嘉诚有没有失败过?

香港没有竞争法,因此大亨们得以从服务业中收取高额费用。

香港港口集装箱的终端运输费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劳动成本极低。中国大陆小型制造企业及托运人, 多年来一直开展反香港的港口垄断活动,但都没有成功。主宰集装箱终端运输公司的股东都是房地产大亨。

李嘉诚的香港和黄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成为港口终端运输业的领袖。多年来李嘉诚从港口中获取的现金流量使他得以在房地产市场投机。投资银行认为,若没有香港和黄的港口收入,他早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房地产风暴中破产了。

现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腰包,使他摆脱了困境。1982年至1983年,全球经济衰退,楼价大幅度下滑,李嘉诚的核心房地产开发公司长江实业集团的收入也大幅度下滑。更糟糕的是,有传言说李嘉诚的私人公司严重亏损,而李嘉诚曾保证这些公司购买的房地产有最低回报。

▲80年代一次土地竞投时,李嘉诚出价时的招牌手势

图片来源:长和

1984年3月,前英国商行、掌管李嘉诚的港口利润的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输出了共计256亿美元的红利,李嘉诚拿了大头(只有优先股有分红,普通股没有分红,而李嘉诚拥有大量的优先股)。他获救了。

尽管李嘉诚常在香港新闻报道中被称为“超人”,但在他的投资事业中,既有不合时宜的买卖,也有经过长期痛苦的努力才能赢利的收购来的公司企业。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在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亚洲国家的移动电话及传呼机市场的投资上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他的橙子电话公司使他大发横财。

后来李嘉诚又投资3G,但3G亏损严重。1987年,他转向了从事石油业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随后他又投入更多的资金增加了他的股份,但这次投资带来的却是连续几年的亏损和账面价值的降低。在这些投资过程中,来自港口、零售、电力以及其他香港卡特尔的核心现金流量保障了李嘉诚的各种扩张。这个地区的最佳投资者的经历说明了为什么只有少数竞争者能生存下来。

08

李嘉诚有多勤奋?

李嘉诚工作有多辛苦呢?这是一个引起人们兴趣的问题。普遍的看法是工作很多小时,人们都知道李嘉诚等大亨天不亮就起床,根本没有“假日”这样的概念。


▲ 图片来源:长和

因此,教父的一天通常很长,塞满社交事务。李嘉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 早上6点前起床,从香港岛南部深水湾道的家出发,下山去附近的九洞高尔夫球场并确保能在7点以前打出第一竿。他可能和住在香港高尔夫俱乐部附近的亿万富翁一起打球,也可能和他公司里的某个高级管理人员打球,亦可能和一个他想作出判断的新生意伙伴打球。

▲ 图片来源:长和

● 10点李嘉诚到达办公室。自从位于中心商务区的70层高的长江中心落成之后,他的办公室就一直在那座用铬与玻璃建成的塔的顶部,那儿几乎被一个顶部缩进的游泳池占满了。

李嘉诚做的第一件事是查阅报刊,看看有没有和他或他的公司相关的报道。他用英语和别人交谈,但喜欢阅读中文,因此,英文报刊中的有关部分在他到达之前就已翻成了中文。

李嘉诚也很关注经纪业对他公司的评价,那些激起他怒火的撰稿人将接到他助手的电话或是收到他的律师函。

● 上午11:30,李嘉诚开始做按摩。此后,还要去处理更多的管理事务。

● 13:00吃午餐,当然是工作餐。

● 午饭后,李嘉诚在办公室里工作两个小时,16:00回家。

● 在17:00,他很可能会再做一次按摩,

● 之后,也许会在18:30与生意伙伴玩纸牌。

● 最终,商务晚宴后,于22:00就寝。这样日复一日地循环下去。

把一切都算为工作的话,李嘉诚和其他教父可以说一天工作16小时。但是他们公司的实际管理以及落实打高尔夫或吃午饭时谈成的生意的任务,都落到了经理身上。这样的经理有很多,但是在大多数大亨帝国里有一个明确的人担当此任,他可以被称为“奴隶头目”。当教父想要别人去做什么事情时,第一个叫到的就是这个人。

李嘉诚的“奴隶头目”是坎宁·福克。他是个有点超重的主管,留着灰白的布丁碗似的发型。在公共场合中,他有时会双手递给李嘉诚一部移动电话,这是亚洲一种表示敬意的行为,人们常常这样递交名片以示尊敬。坎宁·福克承担着大大小小的事务。

一方面他要监督李嘉诚的超过200亿美元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的投资,另一方面,他还要痛骂建议出售李嘉诚某一公司股票的证券分析师。保罗·麦肯兹,里昂证券资深分析师,曾经遭到坎宁·福克的痛骂,只能惊异于坎宁·福克还能找到时间骂他。他说:“你会认为坎宁·福克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 然而,“奴隶头目”的工作是了解老板的怪想法,使之成为现实。

09

李嘉诚的用人风格

坎宁·福克也许是除美国境外报酬最高的管理人员,一年能赚约1500万美元。而他们每天除了伺候和听从他们的主人外,什么都不做。坎宁·福克很少在凌晨2:00之前睡觉,而且要在李嘉诚到达之前先到办公室。

20世纪70年代,李嘉诚就开始建立和英国侨民的重要联盟。1979年他控制了以前的英国商行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随后,他马上吸收欧洲和北美的高级经理成为他的员工,李嘉诚将国际化提到了一个新水平。莫瑞说,李嘉诚自己亲自管理他的房地产企业香港长江集团,而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就像一个“鬼佬王国”一样被经营着。鬼佬们集油滑、贪婪、专业于一身,但他们都很有用处。

李嘉诚在用人、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技巧对他的事业很有帮助,这使他成为最富有的教父。李嘉诚的帝国里有许多来自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而其他教父只是聘请一个鬼佬装装公司的门面,几乎是在种族上提醒人们谁是真正的主人。

10

李嘉诚和汇丰银行

李嘉诚和汇丰银行关系密切。有件事情发生在最浮夸、最具争议的沈弼任汇丰银行主席(1977 1986年)期间。

但是香港人记住他是因为他和李嘉诚的关系。当沈弼在没有竞标的情况下,直接把和记黄埔的控股权卖给李嘉诚的时候,他认准了李嘉诚将要取代包玉刚,成为首席教父。20世纪70年代初,汇丰银行对和记集团及其以前的子公司香港黄埔船坞公司进行救市,因而取得了和记集团的控股权。

与25年以后的百利集团一样,和记集团在印度尼西亚从事高风险的租赁业务,因经营不善而垮掉了。汇丰银行向更名后的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提供资金,取得了22%的股份,任命澳大利亚人比尔·韦利为经理,希望他能使公司恢复往日的辉煌。

沈弼任汇丰银行主席两年后,他决定卖掉这个已经复苏的公司。但他没有向有明确购买意图者——怡和集团、太古集团或者当时的船运大亨包玉刚推销这家公司:前两者是两家最具影响力的英国商行,包玉刚则是汇丰银行的华人大亨合作伙伴。相反,他以非常慷慨的价格把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卖给了李嘉诚。比尔·韦利估计,639亿港元的成交价还不到组成和记黄埔地产集团所有公司净资产的一半,还说他列出了会出更高价格的购买者。

20多年后,韦利回想起说:“对李嘉诚来说,这不愧是一笔漂亮的买卖。这家公司的折卖价值比他出的价多出两倍以上。”此外,李嘉诚还获得了延期付款的特权,进一步降低了实际价格。

1979年李嘉诚与汇丰银行挂上钩,成为其一分子,从那时起,作为教父典范的李嘉诚,其职业生涯充满了一系列费解的豁免于股市规则的事例。当香港和记于1985年接管港电集团时,李嘉诚被免除了公开要约,尽管超过了35%股权的底线。当1987年香港和记把其在李嘉诚的另外一个旗下公司嘉宏公司的股份从23%增加到52%时,他还是被免除了公开要约。

同年,李嘉诚把他在香港长江集团的个人股份增加到35%以上,而香港长江集团也把其在香港和记的股份增加到了35%以上,类似的免除又被准许了。在这些事件中,香港财政司长同证券交易所的接管委员会产生了矛盾,并否决了接管委员会的意见。

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震惊为他的互联网子公司Tom.com赢得了一系列特殊的豁免,他允许Tom.com在其股票首次发行的6个月内发行新的股票,允许Tom.com把公司资本金基础价值的50%的购买权给员工(规定是10%),还允许大股东在6个月之后就可将他们的股票抛出,而法定是两年之后。Tom.com公司的经历使李嘉诚和周凯旋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至少账面上是这样的。

1979年,成功收购和记黄埔地产集团后,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已经是仅次于怡和集团的香港第二大房地产公司。此后,和记黄埔地产集团原有的资产确保了李嘉诚迅速上升为首席教父。他拥有了集装箱货港卡特尔的领导地位和香港岛上价值不菲的土地,百佳和屈臣氏使他在双头卖主垄断零售行业里的超市和药店也有一席之地。简而言之,李嘉诚加入了香港经济那种舒适的殖民商业群体。他早已与汇丰银行有业务往来,但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依然按他们的方式行事。

1986年沈弼退休时,李嘉诚借此将一个约1米高的新汇丰银行总部的纯金复制品作为告别礼物送给了他,以表示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希尔顿酒店就餐的贵客对李嘉诚如此高调地表示感情惊奇不已。其中一位在场的客人开玩笑地说,雕像肯定会在沈弼的英国庄园里“熔化”掉。

11

李嘉诚会撤离香港吗?

真正的斗牛士会有上百种方法欺骗上市公司的其他投资者,而不被察觉,然后一本正经地开始完美收场,把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以其资产价值的零头收购到私人手中。如果这个游戏玩得好,就不会有赎出,也不会有令人尴尬的强迫重组。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曾尝试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将他的星期日移动手机公司私有化。摩根士坦利在亚洲的前任总经理邱吉浩,评论这些商人们:“他们使投资银行家看起来像小学生。”

亚洲人,尤其是香港人,一直喜欢利用上市公司的合资企业进行操作。李嘉诚的母公司长江实业集团只持有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49.9%的股份,而不是更多,是因为这样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的合资企业无须进行常规报告。

李嘉诚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一个大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香港电力当时搬空了它在香港岛南边鸭脷洲的发电站和油库。香港电力拥有一块很大的地皮,过了桥就是一个很大的住宅区。如果香港电力要使这块地皮价值最大化,最好的办法是向不同的房地产开发商竞标开发房地产。

然而,香港电力被不可避免地拉进了香港长江集团和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中。它们总共竖起了34座高楼和两家商场,但没有向香港电力这位股东提供任何有关这个项目的详细经费和管理方案。

泓富产业信托很好地说明了不要去购买的教父公司的类型。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保留18.6%的上市股份,和记黄埔拥有10.4%,这充分说明了资产定价过高。小投资者只有购买教父拥有的大部分股份的公司股票,才不会吃亏,因为他必须与其他沟通者一起分享收益承担痛苦。

遗憾的是,这样的教父公司不多。小投资者自身判断力极差,要他们保护自己是不可能的,但奇怪的是,很多人连这样简单的道理也不懂。陈方安生在金融危机后,严厉责骂李嘉诚在资本市场的古怪行为和其他事情。她说,很多次他在政府官员面前和公共场合威胁说,如果监管机构对他视为最佳利益的“业务”采取行动,那么他会把他的资金撤离香港。

“我对大部分香港商界人士已经没多少尊重”她愤怒地说。但是李嘉诚的威胁只是老套路。1990年但他控制的星空卫视需要特别的监管豁免权时,他也说过类似的话。此外,李嘉诚几乎不可能离开他的房地产、电力、零售以及港口卡特尔的统治地位,去更开放的市场竞争。1999年,和记黄埔出售了旗下的欧洲橙子电信公司移动通信分公司,获利150亿美元,并立即孤注一掷的把资金投到了世界各地的3G业务上,李嘉诚再次需要他的香港现金流去弥补资金密集型的亏损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收益,李嘉诚很可能早就注销他的3G业务了。

相反,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毫发无损的进入了2007年,而且规模不断扩大,他的名字排在了福布斯亚洲富豪榜首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