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中国铁塔(00788)的“共享”之道2019年4月22日 15:07:09
本文转自中国经营报
2014年7月,中国铁塔(00788)公司成立,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了减少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铁塔建设上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问题。在公司组建上,三大电信运营商既是铁塔公司的客户又是股东。
铁塔公司全量承接通信铁塔新建需求,在标准造价下,一家独建独享,租费仅覆盖基本运营成本;两家以上共享给予折扣;三家共享折扣更大,越共享越便宜。通过共享折扣优惠,鼓励电信企业更多通过共享方式使用站址,有利于电信企业成本节约,也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然而,伴随中国铁塔公司与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商务定价关系逐渐理顺,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铁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成为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中国铁塔公司运营并管理的站址数量达到 194.8 万个,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铁塔数量,遍布全国31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增幅约为4%,而塔租户数年末增长12%至301万个,增速明显快于站址数,年末塔均租户数1.55个,实现塔均年收入达3.76万元(以平均站址数计算),同比增加5%。
这意味着中国铁塔需要在“共享”上迈出关键性一步。
正是基于深化共享的发展战略,在2018年8 月 8 日中国铁塔实现在香港主板上市时,募集资金就达到了港币 588 亿元,创下了 2018 年H 股 IPO的最大融资额。并在当年12 月 10 日进入恒生国指成分股,成为港股通标的。2019年3 月 4 日,中国铁塔发布 2018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人民币718.19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为人民币26.50亿元,同比增长36.4%。同时,室分业务和跨行业业务增长显著,突显了共享所创造的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5G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铁塔可以充分反映通信技术基础建设情况。通信技术是现代很多新兴产业的基础,在此衍生出众多的互联网、物联网甚至创新制造应用。借此,本期商业案例将主要探讨中国铁塔公司在“共享”上的创新与实践,机会与挑战。
业务 从“重复投资”到“共建共享”
“在当今这个稀缺的世界里,人人共享组织可以创造出富足。通过利用已有的资源,如有形资产、技术、网络、设备、数据、经验和流程等,这些组织可以以指数级增长。而共享的过程同时也将重塑未来的商业新模式。”这是罗宾·蔡斯女士在其《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的经典观点。而中国铁塔公司的诞生恰恰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基于设备共享而减少资源浪费的理念。
伴随着“共享”理念的不断充实、扩张,共享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它不仅将“铁塔站址”的共享,从行业共享推而广之走向社会共享,同时也正在探索将网络设备上的既有技术及其衍生的数据通过资源共享进行价值挖掘。
来看一下中国铁塔公司成立的背景及其成立四年来在“共享”路径上的探索:
国家审计署的一份工作报告显示,2002年至2006年,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网通、铁通5家企业累计投入1123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投资问题突出,网络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缆利用率仅为1/3左右。正是这一问题的存在,被视为中国铁塔公司诞生的根源。然而,直到8年后的2014年,组建铁塔公司的计划才正式浮出水面。
2014年7月11日,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出资40.0亿元人民币、30.1亿元人民币和29.9亿元人民币,发起成立中国铁塔,并分别持有中国铁塔40.0%、30.1%和29.9%的股权。
其后,2015年10月31日,中国铁塔以现金和增资方式与三家电信企业进行存量铁塔相关资产注入交易,注入存量铁塔140余万个,交易总价值达到2035亿元,并同步引入新股东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国新”),股东由此前的三家变更为四家,四家公司分别持有中国铁塔38%、28.1%、27.9%以及6%的股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总股比依然高达94%。
如何在更好服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同时,逐步解决业务单一、客户单一问题,成为中国铁塔公司在成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看来,“共享成为中国铁塔公司的破题之道。一方面通过共享,中国铁塔可以为运营商创造价值,摆脱单方面的依赖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共享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从2014年成立至今,中国铁塔公司逐渐走出了一条从成立之初避免“重复投资”到面向未来“共建共享”的价值创造的探索路径。
2017年9月,中国铁塔总经理佟吉禄在谈到共享的成效时就表示,“三年来,‘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实现了更快速、更协调、更经济地发展。更快方面,三年来,中国铁塔一共承担三家电信运营商提出的塔类建设项目158万个,几乎相当于前三十年建设的总量。此外,我们还建设了1100公里的高铁公网覆盖,还有1600公里的地铁公网覆盖,室内分布系统三年完成了3.3万个。”
不仅如此,中国4G网络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铁塔公司对共享模式的践行。据佟吉禄透露,“中国铁塔1200亿的投资中,70%投到了农村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12省的铁塔建设明显快于中部省。”显然,这在整体上推进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4G网络的建设,助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8年,中国4G终端手机的渗透率达到96%以上。毫无疑问,这与中国铁塔基础设施的建设密不可分。
然而,主要业务集中在塔类业务,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加上与国际同类铁塔公司相比,租金价格不占优势,成为中国铁塔公司上市后投资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也意味着,中国铁塔上市以后,需要在非塔类业务领域取得突破,以使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之外的营收、利润占比得以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室分业务和跨行业业务受到关注。来自中国铁塔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室分业务主要聚焦在重点场景,通过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的建设方案,全力拓展商务楼宇、大型场馆以及地铁、高铁等室分市场。”
截至2018年底,中国铁塔公司商务楼宇总覆盖面积约14.61亿平方米;地铁总覆盖里程约2887公里;高铁总覆盖里程约17691公里。中国铁塔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室分业务收入人民币18.19亿元,占比2.5%,同比增长41.7 %。
通信基站融入楼宇
“跨行业业务则是立足于资源优势面向政企通信网、数据采集等重点领域,充分整合市场资源提升共享率。”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公司跨行业业务收入人民币12.22亿元,虽然占比还相对较低,只有1.7%,但同比增长却超过6倍,跨行业租户从2017年的1.9万户增长到2018年的14.1万户,同比增长642.1%,暗示了公司未来价值创造的新源泉。
共享 从“行业共享”到“社会共享”
在佟吉禄看来,中国铁塔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随着后4G和5G时代的到来,新建铁塔需求特别是传统通信铁塔需求大幅减少,基站越来越密、越来越小,选址难度加大,公司不可避免面临着业务单一和需求周期性的挑战,新技术演进和更新替代的挑战,以及众多民营铁塔公司竞争的挑战。同时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也面临着投资回收的风险。”
有鉴于此,佟吉禄提出,要从行业内共享向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共享拓展,以共享引领业务发展,以共享为客户降低成本。“中国铁塔正思考能否从行业共享迈向社会共享,变‘社会塔’为‘通信塔’;同时积极推动将铁塔资源向社会充分开放,变‘通信塔’为‘社会塔’。”
按照佟吉禄的构思,中国铁塔拥有规模巨大的站址资源和通信电力保障能力,在推进社会塔综合利用上优势明显,能够为环保、安全、环境、气象、交通监测等提供综合服务,构建开放共享大平台。
幸运的是,这一理念在随后到来的2018年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中国铁塔为多个行业提供灵活多样的社会信息化服务,在专网服务、环境监测、安全监控、动环监控等多个应用领域形成突破。
比如在环保领域,就有大气质量网格化、“秸秆禁烧”视频监控等规模应用。中国铁塔与环保部门合作,利用点多面广的通信铁塔的挂载优势,在京津两个直辖市和周边26个城市完成近5000台PM2.5监测设备的部署;“秸秆禁烧”视频监控项目,已覆盖河北、天津、河南全境,安徽、四川、黑龙江等省局部,陕西、山西等省也陆续启动,已经部署热成像摄像头的铁塔点位达2.5万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铁塔公司赴港上市前夕,行业专家项立刚也指出,“在非通信业务方面,未来中国铁塔也意在寻求与行业之外的合作,这些很可能是在原有基站资源的基础之上加以开发。”同样的,2018年7月24日中国铁塔的发售会上,已经成为中国铁塔董事长的佟吉禄表示,中国铁塔已经为环境监测、海事监测、地震监测等16个行业提供服务。截至2018年6月底,跨行业的租户数量由2000多个快速增至5.7万个。
正是在这样的共享格局和战略框架之下,中国铁塔的上市,一举创下了2018年度港股募集资金最大一笔IPO。
不仅如此,对于其上市后发布的第一份年报,高盛、野村、光大、中国银河等机构都对中国铁塔的未来前景看好,维持买入评级,他们认为中国铁塔的主要增长动力是:1、4G 网络继续扩张; 2、5G 推出; 3、非电信用户的塔使用量; 4、共享率上升; 5、并购。
更直接地说,5G和共享率成为中国铁塔发展的两大焦点。说白了,除了行业内的共享之外,中国铁塔要立足于资源共享,强化多点支撑的业务增长格局。中国铁塔的招股书显示,中国铁塔目前主要从事三类业务:塔类业务(宏站业务和微站业务)、室分业务、跨行业站址应用信息业务。
在佟吉禄看来,如果说塔类与室分为主的“一体业务”是公司稳定发展的核心基础,那么,跨行业与能源经营为主的“两翼业务”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将铁塔变身为“共享塔”和“社会塔”,则是跨行业与能源经营业务发展的必经路径。
举例来说,3月14日,中国铁塔在广东牵头发起成立“智慧杆产业联盟”,计划通过全新的业务体系,来缓解运营商在4G、5G建网上面临的站址稀缺及投资成本压力。在广州兴盛路商圈,由于人流密度大,三家电信运营商有着地面微站建设需求,却苦于没有地方建设。中国铁塔通过统筹协调,在兴盛路十几根灯杆上协助运营商分别安装了各家的4G天线,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据统计,2018年,中国铁塔新建地面宏站、地面微站中,利用社会杆塔资源建设的比例分别达到13%和70%。
按照中国铁塔定义,“智慧杆”是遵循城市道路、街道分布,按照“共建共享”的理念,将各种前沿技术和应用集于一身,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末梢神经元”的“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简单来说,它就是把电线杆、通信基站、路灯杆、充电桩、传感器、摄像头等各种设施和服务,集成到同一根杆上。
除了资源节约,它还能对照明、公安、市政、气象、环保、通信等多行业信息进行采集、发布以及传输,形成一张智慧感知网络,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以及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最终实现符合数字政府管理的、真正的智慧城市。
未来 “通信塔”和“社会塔”的相互赋能
行业专家项立刚曾预言,“5G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铁塔意味着显著的业务增长空间。”但是,来自运营商资本投入的压力,也正成为中国铁塔继续向前狂奔的掣肘。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9年,5G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截止到2018年底,三大电信运营商合计建设4G基站478万个(移动241万个,联通99万个,电信138万个)。
在业内专家看来,“由于5G建网在更高的频率,理论上需要更密的基站覆盖。在完成目前4G覆盖效果的目标下,保守估计,5G基站数量将会是现有4G基站数量的1.2-1.5倍。”公开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7年,运营商无线网络的资本性支出累计为6568亿元,除去2G补盲和3G深覆盖,预计4G投资为(6568亿元×85%=5582亿元),由此,有专家预计5G投资将破万亿。
“5G呈现的覆盖特点,是有广度、深度和容量的覆盖,从物理形式上来讲,有宏站与微站的组网形态。如果光是局限于行业内的共享,或者说按照传统建设的模式,我想我们的投资还会成倍地增长,三家的压力和负担会越来越多。”中国铁塔判断。
显然,对业绩日益窘迫的运营商来说,远超以前任何一代通信网络的5G建网成本,正成为接下来的巨大挑战。就在一个月前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就指出,5G需要大投资,但亦要“捂紧口袋”,需要谨慎及逐步扩展业务。这也意味着,中国铁塔的发展要不想受到运营商投资压力的限制,必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进而实现新角色的蜕变,比如从“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者”向“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者”的过渡。
周丽莎就表示,面向5G时代,基站密度加大,数量成倍增长,传统建设模式必须转变,需充分共享路灯杆、监控杆、电力杆等社会资源,为此,中国铁塔还提出了变“社会塔”为“通信塔”,变“通信塔”为“社会塔”的转变,以推动开放合作、共享共赢,迈向5G时代。
的确,塔多杆多,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后4G时代,由于5G技术的特征,路灯杆、监控杆、交通指示牌、电力杆(塔)等社会资源毫无疑问都是可用的资源。通过社会资源的共享成为通信塔,会更快速地满足需求,会更经济地来服务于行业。
2019年北京世园会将于4月底开幕。中国铁塔北京市分公司总经理范晓青表示,世园会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除园区内外的12个大型基站外,还有74个微型基站、114根智慧灯杆,并且对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11座展馆实现了5G信号的全覆盖。据悉,房檐下、木栅栏内、幕布中,各个5G微基站将完美融入展馆背景中。不仅充分实现行业内铁塔、机房、电力引入、传输光缆等资源共享,还推动了通信资源和社会资源开放共享。通过让各方最大化共享资源,大幅降低了投资成本,提升了建设效率。
世园会中国馆内通信基站建设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要使社会塔成为通信塔,需要政府的主导;目前中国铁塔公司已经和各省(区、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省级到地市级政府,陆续以“红头文件” 等形式,开放公共资源,简化审批手续,纳入政府规划,支持“通信塔”、“社会塔”双向开放共享。
“智慧灯杆作为载体,未来可化身成为5G基站。”中国铁塔佛山市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智慧杆’的理念与模式并不复杂,也并不新鲜,相关的技术与产品都已经成熟。它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产业链各方组织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大规模地推进高效整合和集约建设。”
观察 共享经济的“使用权”痛点
共享经济诞生以来,曾被赋予了诸多不同层次的认知。有人认为它是一场资源革命,可以使资源的使用最优化,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场产权制度的革命,因为它解除了“所有权”基础的公私矛盾,借由“使用权”的共享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的新产权制度。
当然,也有人说它是一场有关生产关系的革命。比如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就指出,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生产资料所有制演变为租用制,我未必拥有原料、工具、技能和时间,但皆可租得。同时产品的分配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通过新型的协作性消费关系反复分配。”
无疑,如果将上述对“共享经济”的描述套用在中国铁塔的商业模式上,就会发现惊人的一致,只是区别于Uber、Airbnb、滴滴、小猪短租等,中国铁塔的“共享”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车和房子,而是具备更大的延展度,由通信塔到社会塔,由社会塔到通信塔,这种模式几乎涉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5G所带来的数据化时代所有物联网的可能性。
比如伴随5G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铁塔可以充分反映通信技术基础建设情况,而通信技术是现代很多新兴产业的基础,在此衍生出众多的互联网、物联网甚至创新制造应用。
今年3月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回应时指出,“将来20%左右的5G设施是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80%用于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那么,由此,中国铁塔公司在进行基础设施布局时就可以基于设备共享或数据共享考虑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在与智能城市、网络制造、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领域进行商业结合、协同创新的机会。
事实上,中国铁塔公司已经向着行业外共享的模式进行多种探索,并着力推进一个“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
不过,按照新的角色定位,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的效率与效益,将极大地考验着中国铁塔系统运筹能力。
有专家就指出,“这将是一场事关基础设施‘使用权’的盛宴,但痛点也恰恰在使用权上,比如如何平衡不同使用者间的关系,如何切分相关的利益,如何提升共同使用者的效率,以及建立共同使用权上的协调机制等,都有待问题出现后的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