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数据看“水果自由”忧虑
财经
财经 > 正文

从经济数据看“水果自由”忧虑

  【想入非非】

  对“水果自由”的忧虑,应该更多地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来研究。

  蔡非

  全民营养周期间,中国营养学会表示,“近年来居民总体蔬果摄入量不足,专家建议一个人每天应该吃够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接下来,4月的价格指数发布:全国水果价格同比上涨11.9%。这两起新闻在一起似乎起了化学作用,网上纷纷吐槽“水果自由”难以实现。

  如果读者留心一点,会发现营养学会公布的,其实是2012年的数据。

  我把新闻原文贴一下: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蔬菜的摄入量为269.4克,与2002年相比,总体平均蔬菜摄入量下降,尤其是农村居民减少了29.5克;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水果的摄入量为40.7克,处于较低水平。

  这条新闻该如何解读呢:

  首先是蔬菜,营养学会说的蔬菜摄入下降真值得忧虑么?

  随着生活水平上升,蔬菜摄入量下降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手头上有篇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论文《海峡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比较研究》。论文里显示:自1984年至今,中国人均蔬菜消费量就一直在下降,从1984年的141公斤下降到2000年的108公斤,再到2012年的99.2公斤。而随之而来的是肉、蛋、水果等消费量的上升。

  虽然营养学家经常说多吃蔬菜,但对于从温饱到富裕的中国人来说,随着肉蛋奶等副食的增加,蔬菜消费量的下降其实属于正常趋势。台湾地区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1977-2012年间,台湾人均蔬菜消费量由年均118公斤,下降到103公斤。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蔬菜所占比重本来就是过多而非过少,所以“2002-2012年农村居民减少29.5克蔬菜摄入”属于正常。至少从人均消费量上来看,我们的蔬菜消费并不比更富裕的台湾人少。

  然后是水果消费,2019年我们真的吃水果太少么?

  我提供几个数据,1984年大陆人均消费水果仅为12.8公斤,1999年上升为30.45公斤,2012年上升为40.31公斤,而2017年是48.3公斤。一直在随经济发展而增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等)

  根据学术论文《我国水果消费水平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分析》,水果人均消费量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相关性,城市化水平越高,水果消费量越高,从日韩台港澳等东亚地区的情况看,我国的年人均水果消费量最终会达到50-70公斤的水平。

  虽然“摄入量”和“消费量”是两个不同的指标,但水果消费量自2012年以来其实已经增长了19%,假设摄入量也同步增长19%,那么2017年的人均水果摄入量已经达到48.8公斤,距离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每天半斤水果”非常接近了。

  根据以上的数据来看,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人营养状况的警告,似乎不能得到经济数据的证实,要想让人相信,也许他们应该提供更新的数据。

  目前来看,确实不能得出“水果自由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结论,对“水果自由”的忧虑,应该更多地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来研究。

  (作者系历史文化学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