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现场图片: 凤凰网主持人胡捷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文:肖旭宏
提问:人工智能开启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AI是否真的很快就能替代了人力?
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特点的转向与发展,站在世界科技竞争的舞台,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如何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
科创板刚刚开锣上市,扶持中小企业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如何“培育”支持科创企业的“土壤”?
带着以上问题,7月23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姚洋在主题为“智领未来,创新发展”的《2019智能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闭幕后接受了凤凰网财经的专访。以下为姚洋院长专访核心观点摘要:
1、AI部分的替代人脑不是梦但也需要提高警惕
姚洋向凤凰网财经表示,中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进入一个新转型期,以往的外延式扩张发展道路块走到尽头,现在要走内延式的发展模式,而科技创新就成为了最大的动力和机会。
姚洋表示,从大的历史背景来说,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的确是革命性的,它推动整个全人类科技发展。毋庸置疑,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对智能科技推动经济增长抱有太高的期望。
姚洋表示,“有很大一部分技术将替代现有劳动力,我们可以期待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未来5G时代的到来,传输速度更快,人们生活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例如,据媒体公开报道,7月16日晚,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马斯克在一个产品演示会上表示,人类面临被人工智能(AI)超越的风险,但如果人脑能通过与电脑连接,将让人类实现“某种与人工智能的共生”。
对此,姚洋表示,“未来AI的技术会达到一个什么状态?至少部分的替代人脑不是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种案例的发生,甚至有人预测最迟2049年,早一点2029,人和机器可以融为一体。你也许觉得这是一个梦幻,但是这一天可能会来到。我们作为人可能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新人类的事情。但这还是20年之后的事情,其实20年是非常快的。但我们要警惕的是,AI的广泛应用的确是会产生一个分层的不平衡。比如,一批比较富有的阶层或希望AI能够改造自己或子女,通过AI科技芯片一类获取知识和技能,而穷人或承担不了。这种两极分化或真的会变成阶级的情况。这种东西坚决不可想象,以前大家还是在观望,但市场上已经出现类似的智能,真是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2、深耕科创土壤: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本的直接接入
在谈及智能科技对于传统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智能科技在世界竞争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与突破的问题上,姚洋表示,总体而言,智能科技的发展是对于原有传统经济做了一个改造或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智能,因此积极的成分是多一些的。
对于国际竞争,姚洋表示,这应该交由市场去评判。中国要利用好国际市场,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不要轻易去放弃和掐断一些路子,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一些行业,这些行业一旦成功了,应用场景特别广泛,市场特别广泛。
此外,在技术竞争方面,姚洋建议中国企业要找好一个发力标准,而不是被某一个国家的标准钳制,而是说产品或技术一旦做出来,能有多大的市场,让产业持续才是在一个开放,共融的世界环境当中要做的事情。
而从国内宏观方面来看,要重视两个方面以提升培育创新科技企业的“土壤“。一是,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第二点是要鼓励金融直接接入投资。
“大家辛辛苦苦做出来了东西被抄袭了,谁愿意投资,几十亿就没了,这就是成本,后果非常严重,因此知识产权保护要很看重。第二就是VC,PE还需要大力发展做好。近两年VC,PE产业在萎缩,这对科技创新是不利的。毕竟不能拿纳税人的钱去投资,所以社会资本的力量可以推动这个事情,”姚洋称。
3、寄期科创板企业上市更快并完善自由退出机制
对于可创办的评论,姚洋表示,“科创版制度有很多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创新是注册制。这不是说不需要审核,当然要审核企业资质审核,但是不是对上市条件的审核,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第二个不需要盈利,具体而言,以前企业想上创业版,至少要盈利3年。上科创板的企业可以不用盈利,你就可以直接上市了,这个都是对创新企业有利的地方。“
7月22日,科创板第一天上市企业达25家。姚洋表示,希望以后上市的速度能够快一些。同时,也希望能够看到有一个自由的退出机制,如果科创板企业不行了,那就退出,这样有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更完备。
姚洋也寄语科技智能创业人:“脚踏实地,别浮躁,没用的东西不要去做,做有用的东西,去做能让你主业赚钱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创业人和科技部门应该汲取教训,按照政府鼓励的方向,踏踏实实的做创新。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创新,即便一个小配件,你把它做到极致,谁离不开你,就可以占据很大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就强了。”
更有价值的细节内容,请详看专访姚洋实录(阅读时长约6分钟):
凤凰网财经:您认为在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大背景下,我国智能科技的发展前景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北大国发姚洋:中国经济从12年开始就进入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那种外延式扩张发展的路基本上走到了尽头,那我们现在要走内延式的发展,所以科技创新呢就成为了最大的机遇。那么我们智能产业又是引领科技创新的潮流的行业,在很多地方都是,甚至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深入进去,所以智能产业肯定是未来我们国家,也是全球最新兴的产业,也是对我们影响巨大的的产业。
凤凰网财经:有业内人士曾经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人工智能是最有潜力来提振我国的经济增速,您在会上也分享,当前可能是处于一个低速增长期,您认为人工智能或者发展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是怎样的?
北大国发姚洋:我觉得人工智能一方面当然是推动整个全人类科技发展,因为人类的历史包括科技进步这一块,所以从大的历史背景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对他推动经济增长抱有太高的期望。因为这里头有很大一部分是替代现有劳动力。它不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甚至也不像第三次工业革命。比方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机器大规模使用,很多人从农村到城里来,就是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很快就替代了人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期待它对经济增长没有那么高的作用。但是呢我们可以期待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如何辩证的去看这个问题了。
凤凰网财经:您刚提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人工智能的革命,在您看来,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北大国发姚洋:这个影响其实我们也体会到了,今天我们在用手机,实际上这个东西已经达到电脑的功能了,比我们10年前的电脑不知道要强大多少倍。我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几乎是随时的取得联系。
如果是5G上来了,这个传输的速度,还有清晰度,都会成百倍的提高。这个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才刚刚开始,未来不知道AI的技术会达到一个什么状态。马斯特刚宣布说人脑和机器接触应该可以实现了,至少可以部分的替代人脑不是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种案例的发生,甚至有人预测最迟2049年,早一点2029,人和机器可以融为一体。这种我觉得也许是一个梦幻,但是这一天可能会来到。这个对人们的生活,还有生命,很多地方都会有巨大的改变。机器人的出现,定义什么叫生物,一个纯粹的机器人不能讲它是有生命的,但是如果人和机器结合起来,那他还是人吗?还是机器,或者说我们创造了第三种人,第三种性,这种特殊的改变,影响非常非常大。但是这还是20年之后的事情,其实20年是非常快的。其实我们作为人都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新人类的事情。
凤凰网财经:近日马斯克在一发布会上,亮相了Neuralink脑机接口在系统应用的巨大的进展。未来可能有很多智能机器人来取代人类?
北大国发姚洋:我觉得这个淘汰人类不太可能,毕竟机器是人掌握的,人要愚蠢到那种地步,最终造一个机器最后把人替代了,这种事情我觉得是科幻小说中的,我觉得人类不会走到这种地步。但是AI的广泛应用,的确是会产生一个分层的固定,就我们计算机,我们移动通信已经产品了很多的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我们还是可以来解决的。可是一旦是人工智能改造人了,这个挑战实在太大了。你可以想象第一批能够改造自己的这些人肯定都是比较富有的阶层,那么他们的子女也装着芯片,不用上学了,那穷人的孩子装不起这个芯片,他的知识,他的技能永远都落后,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分化。这个东西坚决不可想象,以前大家还是在观望,可是这一次马斯特宣布之后,真是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凤凰网财经:您认为怎么样去平衡发展智能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
北大国发姚洋:我觉得这两个不冲突,智能科技是在传统经济上插上了翅膀。智能科技的传统经济做了一个改造,也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一个新的东西。所以总体上来讲我觉得积极的成分还是多一些。
凤凰网财经:那在当前这样一个国际竞争形势下,您认为我们中国最需要的是在哪些方面的智能科技方面的创新?
北大国发姚洋:我觉得这种事情最好还是留给我们市场去解决。首先第一个贸易伪问题,是长期的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必要把它看得那么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利用国际市场,是有巨大的潜力的,不要轻易来说脱钩,像有些人说我们瞬势脱钩,这种想法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很危险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一些行业,这些行业一旦成功了,应用场景特别广泛,市场特别广泛,这种地方应该自己去公关,比如说芯片,因为占有了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就非常之大。但是有些地方尽管我们不知道,但是他的应用产品很小,我们一定要去做吗?我们就不用做了。
可能你花了很大的公关,质量还是不稳,因为不适应这个市场,太小了,做出来也没多少,不像芯片。我的想法是,中国要找好一个标准,一个标准不是说美国或者欧洲能掐住脖子,而是说我们一旦做出来,我们有多大的市场,否则的话这个产业是无法持续的。总而言之我们还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再一个开放,共融的世界环境当中做事情。
凤凰网财经:您认为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我们中国应该为我们这些做智能科技,或者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什么样的一种土壤?
北大国发姚洋: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两点,第一个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辛辛苦苦做出来了,被人家抄袭了,谁愿意投资。AI这个事情太重要了。比如我们写的东西被人家偷去了,那就白费了,几十亿就完了,那就是成本,成果成本非常巨大的。但是你很容易被人家抄了,所以第一点之后,第二点我们还是要鼓励直接接入,VC、PE,还是要大发展的做好。这两年VC,PE产业在萎缩,这对我们的科技创新是不利的。
凤凰网财经:科创版刚刚上市,然后您觉得这对我们国内智能科技领域的机遇或者说未来的前景是怎么样的?
北大国发姚洋:我觉得科创版有很多的创新,最重要的创新当然是注册制,不是审核制,当然也要审一下企业的资质,但不是对你上市条件的审核,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第二个考核盈利指标,那对于我们搞科技创新的企业是很有利的。比如上创业版,要求企业盈利3年。科创板不要求企业盈利可以直接上市了,这个都是对我们创新企业有利的地方。
当前,我们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了25家,希望以后上市的速度能够快一些。我也希望能够看到有一个自由的退出机制,如果科创不行了,那就退出。那就是你上市了能成功那很高兴,不成功对不起,那你就下去,第二是有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
凤凰网财经:最后,您对智能科技领域创新的企业有一些什么样的寄语和期许?
北大国发姚洋: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别浮躁,做有用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其实创新啊,你要想在创新里面干点东西,你的东西一定得有用,没用的东西不要去做。而且你的主业赚不到钱的东西别去做。
过去几年我们政府对市场的整顿,应该就是在整顿这个。希望我们的创业人和科技部门,应该汲取这一轮的教训,按照政府鼓励的方向,踏踏实实的做创新。也许你是一个很小的创新,就是做一个小配件,你把它做到极致,谁也离不开你,你就可以占据很大的市场,而且你也没有多大风险。
凤凰网财经: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姚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