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景生物“租”技术科创板上市 核心技术非原创存巨大风险

热景生物“租”技术科创板上市 核心技术非原创存巨大风险

财联社(合肥 记者 刘梦然)讯,医药制造企业是科创板重要组成部分,自科创板开始受理上市申请以来,医药制造企业成为申报的主力军之一。其中,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热景生物”)是最早提交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上交所受理的医药制造企业之一,公司于7月30日过会,上市委同意热景生物首发上市申请。

据财联社记者查询,热景生物核心产品的专利来自第三方,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均导致热景生物的科创质量备受质疑。特别是核心技术来自于外界租用,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一旦出现租用技术风险,那么对公司的冲击会非常大,业绩会呈现断崖式下跌,并且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出现。

“外援”专利产品营收过半

作为拟登录科创板企业,热景生物的科创板质量是此次上市委重点问询的内容,而公司核心业务的技术依赖风险则备受关注。

招股书显示,热景生物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热景生物2016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1.42亿元及1.87亿元,对应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879.95万元、3007.23万元与4818.77万元。营收呈现稳定上升的表现,不过其背后科研属性和可持续性却存在难以回避的漏洞。

作为“科创企业”,热景生物的核心专利技术却是来自对第三方的租用。招股书显示,2010年8月12日,热景生物同军科院微生物所签署《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获得军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以独占方式实施其拥有的两项发明专利权。

该项发明专利是一种经过表面修饰活化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许可期限是2010年7月31日—2030年7月31日,发行人每年按照上转发光试剂销售收入规模的2%计算支付专利许可费。

值得注意的是,上转发光业务的核心技术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在报告期内产品营收收入占总营收均超过一半。热景生物在军科院微生物所底层专利基础上,得以实现持续研发,并开发出多种系列产品。

在报告期内,上转发光试剂产品收入分别为8,454.70万元、10,090.29万元、10,624.3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19%、71.01%和56.78%,收入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不过仍然是公司的主力产品。

事实上,在招股书中,热景生物就提示存在部分产品技术依赖的风险,尽管相关专利授权许可期限均为专利有效期满截止,但不排除专利授权许可被提前终止的情形。

此外,该项模式可能仍然是热景生物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之一。招股书显示,公司另一项核心技术同样来自“外援”。2016年、2017年热景生物通过普通许可方式分别获得了北京大学所拥有的“一种高度灵敏和特异的血液HBVpgRNA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和检测方法”和“核苷酸组合物、试剂盒及其用途”专利使用权,目前相关研发产品已进入注册申请阶段。

对此,券商行业分析师吴烁对财联社记者说,“核心收入的技术高度依赖于外界租用,这个风险会非常大,一旦出现技术租用纠纷,那么对公司的冲击会非常大。。”

技术高度依赖外面租用技术,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表现一般。报告期被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报告期分别为10.88%、11.00%、9.82%,而同期可比上市公司均值为9.61%、10.07%、10.26%。

“技术投入不到位,研发有所欠缺,导致热景生物只能依靠外面租用技术,如果研发投入不增加的话,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公司随时会出现很大风险。”吴烁对财联社记者说。

销售费用率同行最高

财联社记者在招股书中发现,不仅报告期内存在技术依赖导致科研“含金量”不足,其本身的财务数据同样值得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研发费用率徘徊在10%左右无明显增长,但销售费用率却远高于同行,这也间接说明其在市场中处于的弱势地位。

以2018年为例,同行企业万孚生物的销售费用率为21.72%,基蛋生物为22.16%,九强生物为12.32%,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为18.73%,而对应时期热景生物的销售费用率为28.85%。

对此,热景生物解释为受职工薪酬影响。由于公司规模较小,人均产值较低。同时,公司销售区域较广相对分散,需要的销售人员数量较多,导致发行人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占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13.48%、13.46%和13.82%,可比公司该比例基本位于2%-10%之间。

此外,报告期内若将仪器折旧计入销售费用,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99%、18.05%、18.73%,占比相对稳定。不过,在同行业企业普遍控制销售费用率的大背景下,热景生物的销售费用却呈现持续“放飞”状态。

在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达到3202.86万元、3961.28万元、5398.65万元;对应年份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6.21%、27.88%、28.85%,不仅明显高于同行可比企业,且还在逐年递增。

销售费用居高不下,首当其冲的受到负面影响的是企业的净利润表现。据招股书披露了,在今年1-3月,公司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均为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4.5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9.39万元。除了研发费用有所增加,公司销售费仍然较上年同期增加418.36万元。

业绩依赖政府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财联社记者发现,在热景生物近几年的净利润收入中,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是重要来源。报告期内,公司分别确认政府补助收益387.31万元、170.12万元、1,173.66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1.41%、4.92%、21.15%。

此外,公司在2016年12月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2016-2018年度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公司在报告期内享受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叠加分别达到807.92万元、616.76万元、1787.66万元,而公司的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879.35万元、3007.23万元、4818.77万元,合计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 28.05%、20.51%、37.10%。

有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对重点企业进行财政补助在资本市场中属于正常现象,不过占比如此之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该两项收入的相加让热景生物的账面美观不少。不过,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在今年即将失效,另一方面如果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相关产业和技术研发方向扶持政策发生变化,都将对公司的业绩水平产生消极影响。

事实上,热景生物对经营业绩水平提升也采取了一定措施。招股书显示,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拟投入到年产1,200万人份体外诊断试剂、850台配套仪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中,该工程包括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缓解公司产能紧张的现状,提升供货效率,进一步降低存货生产带来的风险,支持未来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

不过,新基地投产后的库存消化能力却让人存疑。财联社记者在招股书中发现,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净额分别为1,100.95万元、2,184.66万元、3,028.31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88%、11.52%和11.34%。公司存货周转率为2.72、2.24和1.88,呈现下降趋势。

对于上述问题,财联社记者曾联系公司并发出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并未得到回应。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