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发文撬动文旅消费: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 鼓励灵活休假、错峰休假
财经
财经 > 宏观 > 政策 > 正文

国办发文撬动文旅消费: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 鼓励灵活休假、错峰休假

刺激消费继续放大招,一批接地气的刺激旅游和文化消费的政策出台。

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9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包括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推动景区提质扩容,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等。

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

文件称,将推出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举办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

文件还提到,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国内景区的高价门票也是长期受诟病,近年来全国性的景区门票减免在地方有所落实,但总体来说国内景区门票偏贵,一些名山门票价格在150元以上,很多历史人文景点门票也都在120元以上。

比如近期被文化旅游部通报批评的云南石林景区,2017年底,记者去石林景区时,景区门票加上电瓶车车票,费用在200元左右,2018年10月门票价格从每人175元降到130元。

根据携程联合相关调研机构发布的《2018-2019中产家庭旅游消费意愿调查报告》,有近37%的人认为门票等旅游成本的下降能刺激出行。

文件还提到,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发行文化和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以规范发展为前提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

优先部署5G

文件还特别提到增强消费便捷性,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使用便捷度,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依托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

鼓励依法依规对传统演出场所和博物馆进行设施改造提升,合理配套餐饮区、观众休息区、文创产品展示售卖区、书店等,营造更优质的消费环境。

博物馆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在中小城市一般多处于“编制少和钱少”的单位,上述政策或意味着地方文化场馆有望在硬件配套上有所改善。最近北京市文物局最新政策提到,(博物馆)延时或夜场开放需增加的软硬件设施等保障性需求,各馆列入年度预算予以解决。

文件还提到,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在具备条件且用户需求较强的地方,优先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

文件称,到2022年,实现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除现金支付外,都能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和4G/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明显提高。

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

文件提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安排和个人需要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错峰休假。

年初有地方发布刺激消费的文件称,“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施“2.5天小长假”措施,一时引发热议。假日消费经济在国内发展的越来越好,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

文件称,把握节假日及高峰期旅游消费集中的规律特征,优化景区与周边高速公路的衔接,督促各地在节假日期间加强高速公路和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及时发布景区拥堵预警信息。

在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方面,文件称,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