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道歉!诺亚汪静波对踩雷34亿的承兴事件仅“深表遗憾”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拒绝道歉!诺亚汪静波对踩雷34亿的承兴事件仅“深表遗憾”

8月29日, 上半年陷入34亿踩雷事件的纽交所上市公司诺亚财富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在半年报业绩电话会议上,诺亚创始人汪静波就踩雷34亿“承兴事件”公开表态,对此事件她 “深表遗憾” ,但并没有对投资人说道歉。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诺亚实现净收入17.61亿元, 去年同期为16.29亿元,同比增长8.1%; 非GAAP净利润5.68亿元 ,去年同期5.02亿元,同比增长13.2%。

其中,2019年二季度,诺亚实现净收入8.72亿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为2.63亿元。

财富管理板块,截止2019年6月30日,诺亚上半年共募集产品524亿元 ,其中二季度分销金融产品244亿元人民币,一季度为280亿元,同比下滑12.9%。

资产管理板块,截至2019年6月30日,诺亚资产管理规模为1808亿人民币,比一季度末增长5.6%;其中私募股权管理规模1044亿元,增长3.3%;信贷投资规模406亿元,比一季度增长4.6%;房地产资产管理规模191亿元,比一季度增长9.7%。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的注册客户总数为28.36万名;二季度,公司活跃客户总数为5882名,客户人均交易量为410万元人民币。

2018年全年,诺亚财富实现销售净收入32.9亿元,非GAAP净利润达到10.1亿元。规模方面,截至2018年底,诺亚财富产品募集量约1100亿元人民币;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692亿元。

对踩雷34亿“深表遗憾”?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在29日举行的Q2业绩电话会议上,诺亚财富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就踩雷34亿“承兴事件”再次做出说明。她表示,对此次事件“深表遗憾“,会配合警方调查。

汪静波表示,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承兴事件展开刑事调查。媒体报道显示,承兴事件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诈骗案,涉及多家大型电商和金融机构,诺亚和歌斐资产是受害者。

汪静波强调,2016年至今,歌斐资产管理的“创世核心企业” 系列基金与承兴国际的关联方京东世纪贸易之间的供应链贸易提供融资,歌斐资产持续对债权和交易对进行尽职调查和风控,相关细节和证据已提交警方。

此外,诺亚已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东承担责任和偿还义务,并要求承兴国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汪静波在电话会议中对投资人的损失并未表示任何歉意,其在总结中强调了三点, 一是诺亚与监管部门保持了沟通, 目前都在等待案件调查结果;

二是标普评级团队在事后继续给予诺亚“投资级“评级。

最后,王静波才提到了客户沟通。 她表示,诺亚事后与客户沟通了两次,并发了通报,根据合同,通知客户相关踩雷基金延期半年到一年。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汪静波还强调,踩雷客户资产约占他们在诺亚总投资的20%。

商评君不知道刻意强调这一点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指踩雷客户钱多,踩雷也不影响生活?

汪静波称,承兴事件中的 踩雷客户有10%重新在诺亚下单 ,汪认为,客户信心已逐渐恢复。

在媒体问答阶段,有摩根大通的研究员询问,承兴事件会给公司投资人造成多大损失。对此,汪静波回应称,目前案件尚在调查中, 她无法判断相关基金的最后清偿比例。

王静波最后表示,诺亚成立15年,管理资产规模超过6000亿,歌斐资产规模超过1800亿,承兴项目资产仅占歌斐资产规模的2%。

汪静波强调,对承兴事件,她作为管理层之一“深表遗憾”(注意是遗憾,不是道歉!!!)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在电话会议中,同声传译译员使用的词语是“deeply disappointed”,(非常遗憾)而不是“apologize”(道歉)。

互金商业评论认为,遗憾和道歉的差别真的很大,遗憾是一句外交辞令,对于可能造成投资人亏损34亿的第一责任人,诺亚还欠投资人一句“道歉”。

英国《金融时报》在8月28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诺亚“踩雷”承兴国际,令人对诺亚的能力和风险管理产生了怀疑,并引发了对风险可能蔓延的担忧。该文引述一名香港分析师的话称,承兴踩雷产品收回资金的可能性很低。

销售费用占成本84%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诺亚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募集费、管理费、业绩报酬收入及其他收入。 截至2019年6月30日,诺亚上半年的业绩报酬收入仅有1252万元,在总收入占比只有0.7% ; 募集费收入6.2亿元,占比35.21%;管理费收入8.56亿元,占比48.61%。

可见,尽管诺亚自己定位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冠军,但其本质上仍是一个理财产品销售公司,完全依赖线下销售和管理费用赚钱,产品管理能力和由此产生的业绩回报基本为零。

诺亚的盈利模式从其成本支出中也看得非常清晰。截至2019年6月30日,诺亚在全国83个城市共设立了306家分支机构, 理财师共计1428名 ,去年同期诺亚的分支机构数量为287家。

诺亚为线下庞大的理财师队伍支付了相当高昂的成本。财报显示, 2019年上半年,理财师的人力成本高达3.43亿元,在公司人力成本中占比40.8%,平均每位理财师的成本为24万元。 此外,2019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1.7亿元,超过了管理费用(1.4亿元)。

2019年上半年,诺亚的人力成本和销售费用在经营成本中占比高达84%;2018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为86%。

一边频频踩雷,一边重申打破刚兑

事实上,诺亚这种依靠大量线下理财师兜售理财产品,靠吃返佣盈利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过去几年,诺亚频频踩雷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2017年3月, 辉山乳业 资不抵债,陷入风险的债务达百亿元以上,歌斐资产涉及辉山乳业的债权达 5.46亿元 。歌斐资产曾试图向香港法院申请强制令,冻结辉山乳业及辉山集团实际控制人的资产,但遭到拒绝。目前看,这笔债权收回本金的希望渺茫。

2018年7月31日,江苏证监局对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指歌斐在两只以辉山乳业产品为基础资产的基金中 未履行诚实信用义务、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

2016年,南方周末曾报道,2010年,50多名投资人在诺亚财富的推荐下,投资了一只名为“悦榕基金”的私募股权基金。诺亚的宣传材料显示,这只基金的目标收益为“3.4倍回报、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然而,到2015年底,该基金净值仅剩7.49亿元,亏损近30%。

当时,诺亚财富创始人兼CEO汪静波公开“甩锅”,她表示,诺亚只是代销渠道,产品如何处置由基金管理人负责。也就是说,投资人亏了跟诺亚无关。

不过,到2017年底,项目基金方通过股权转让,让投资人实现了安全退出。

2014年8月,诺亚财富销售的“万家共赢售房受益权转让项目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即 景泰基金 )爆出被景泰管理公司 恶意挪用8亿资金 ,就是这款产品在销售时,曾被诺亚宣传为 “诺亚最安全ABS(资产证券化)” 。事后,诺亚同样宣称自己被“欺骗”。

诺亚在2012-2013年代销的 永宣资源基金 ,期限为5+2年,合计募集 16亿元 。但到2018年12月,有不少投资者声称, 基金仅回本5% ,退出困难。

和踩雷金额相比,诺亚过去几年的利润数字就不怎么好看了。公开信息显示,诺亚2016年-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7亿元、7.8亿元和8.1亿元,累计22.6亿元。如果真要刚性兑付的话,诺亚的利润还不足以赔偿踩雷承兴国际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 最应该感谢“打破刚兑”的是诺亚。 难怪 汪静波在电话会上再次强调,“不打破刚兑,劣币就会一直驱逐良币”。只是,谁才是那个劣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