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大系”崩盘!戴志康的百亿资金都去哪儿了?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证大系”崩盘!戴志康的百亿资金都去哪儿了?

导读

身为资本圈、地产圈曾经的“双料大佬”,戴志康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

9月1日,戴志康自首。

作为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的创办人、阿里巴巴的诞生地——湖畔花园的开发商,“上海滩大佬”戴志康的骤然触礁,令外界一片哗然。

祸起P2P

据上海警方通报显示,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大公司”)法定代表人戴某康、总经理戴某新等人于8月29日向警方投案自首,并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目前,警方已刑拘41名犯罪嫌疑人,并查封涉案资产。

其中,戴某康正是证大集团实控人戴志康。据界面新闻报道,戴某新为戴志康侄子戴卫新。

就在几天前,证大集团旗下的捞财宝官网刚刚发布了戴志康致捞财宝用户的第二封信,当时他明确表示“我和所有证大的高管不会跑路、失联,这样的行为配不上证大27年的招牌。

言犹在耳,证大的招牌已轰然倒下。

警方通报称,“证大公司”在未取得国家相关金融资质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旗下“捞财宝”线上理财平台(上海证大爱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证大财富”线下理财门店(上海证大大拇指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

小债了解到,目前警方公告的“证大财富”线下理财门店,其资产规模约在50亿左右。线上方面,捞财宝的官方信息显示,截止7月份,其累计交易额已高达296亿,借贷余额为50亿。

其实,戴志康的自首与“证大系”的倒下,早有先兆。据工商信息查询工具天眼查显示,戴志康的周边风险提示多达2062条

8月12日,戴志康旗下的另一家平台,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大咨询”)宣布提前终止全体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公开信息显示,证大咨询此前曾对外宣称,在全国70多个城市布局了125家信贷咨询服务机构,其员工人数约在5000人以上。

抛开以上已经出事的企业,戴志康掌舵下的“证大系”规模更为庞大。据证大集团官方网站显示,证大集团是一家以金融综合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文化创意为主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名下投资领域包括金融、地产和艺术三块。

但是,随着2015年戴志康退出地产行业,“证大系”的主要方向已转向P2P行业。

彼时戴志康曾说,“金融体系里所有发展方向,我最看好P2P。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金融脱媒,去中介化。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如此。

那一年,戴志康被授予“2015沪上金融创新人物”,正试图依靠P2P行业开启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来源于2004年《新财经》)

但是,这一次他显然“赌”错了方向。

百亿身家去了哪里?

戴志康1964年出生于江苏海门,近代著名实业家、清朝最后一名状元张謇也出生于此。

作为江苏海门走出的两位商界巨头,张謇纪念馆官网上有一篇文章对戴志康与张謇进行过对比。结尾时这篇文章介绍,有人曾给戴志康算过命,说他的运数与水有关,“他这辈子水越大命越好。

算命之说难辨真假,但戴志康的命运确实与水颇为有缘,出生于海门,求学于海淀,创业在海南,扬名于上海。

最终,他也衰落于“上海滩”。

势起运消,都没有离开一个“海”字,也许是冥冥之中真有定数。后来戴志康真的信了命,在青海拜了一位修密宗的师父,据说每当心中有惑,他就会去青海湖边拜见师父。

兴建“喜玛拉雅中心”时,正值戴志康事业的顶峰,他当时有没有算命小债不知道,但这个项目确实让他元气大伤。

公开信息显示,证大喜玛拉雅中心融入了酒店、美术馆、舞台和商场,由日本知名建筑师操刀,设计理念非常超前。

喜玛拉雅中心前后准备有十年时间,有着戴志康浓厚的个人情怀。他当时正热衷于美术馆和文化收藏,使得证大集团的发展方向也因此转向,舍弃普通住宅向文化地产转型。

在艺术品收藏领域,戴志康也算得上一位大佬。法国超现实主义大师恺撒的毕生杰作大拇指雕塑、美国著名雕塑家罗伯特印第安那的雕塑“LOVE”均被他一一拿下。而他还有一项专长就是收集宋元明清字画。

这个时期名家的基本上都收齐了,国宝级的有300幅以上”,戴志康说。

但是,耗资近30亿元,寄托过重个人情怀的喜马拉雅中心,作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却失败了。其只租不卖的模式,需要运营10多年才能收回所有成本。而在被问及此次失败时,戴志康认为,喜马拉雅的定位没有问题,不足的地方在于运营团队。

为挽回喜马拉雅中心的失败,被称为“私募鼻祖”的戴志康变得激进。2010年,在证大集团账上只有5亿的情况下,他以百亿天价拍下外滩地王(外滩8-1地块),想要一举赚回三个喜马拉雅中心。按照当时的规划,外滩项目的体量有三个喜马拉雅中心,而开发时间却缩短到了喜马拉雅中心的三分之一。如果成功,戴志康将有近百亿盈利。

但心有余,力不足。“上海新地标”外滩金融中心的主人,最终不是戴志康,而是郭广昌。

2011年底,证大集团将外滩项目50%股权转让给了复星,后又将剩余的50%股权卖给了SOHO中国,完全退出。

随后,戴志康将自己文化地产的理想投向南京,先后开发了南京大拇指广场、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等项目。但元气大伤的证大集团已经深陷文化地产困局,现金流日益吃紧。

2014年,证大集团地产业务业绩出现亏损。2015年,戴志康将与女儿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00755.HK)42.03%的股份,以12.5亿港元卖给了东方资产。

这一价格,戴志康形容为“半卖半送”。外界则普遍解读为资金紧张,不得已而为之。

卖出股份之时,戴志康曾甩下一句话,“房地产现在是最后的疯狂”,随即转身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P2P大潮之中。

他应该没有想到,P2P恰恰成为他跌宕起伏的商界生涯,最后的疯狂。

“双料”大佬成长记

与张謇42岁才中了状元不同,戴志康16岁便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成为80年代的一名“天之骄子”

回忆自己的家境,戴志康曾说,“家中十分清贫 ,常常吃不饱,要饿着肚子。童年时的活动就是干活、劳动。”

公开信息显示,戴志康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四,父母因患有肺结核难以参加重体力劳动,家境可想而知。戴志康去人大读书的学费,还是村里乡亲几块钱几块钱凑起来的。

走出乡村的戴志康实现了鲤鱼跳龙门。1985年大学毕业后,他又考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即有着“金融黄埔”之称的五道口金融学院)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后,戴志康进入中信实业银行总行,担任行长办公室秘书。

不久后他辞职奔赴海南创业。但首次创业半年后便以失败告终,他被迫回到北京。

1988年,戴志康成为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北京代表处中方代表。这份在当时称得上待遇优厚的外企工作,他也只做了一年多便再次辞职。原因是“不服气那些洋人和假洋人”。

1990年,戴志康受研究生同学、时任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张志平的召唤,第二次来到海南。1992年,戴志康受命组建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公司,任其总经理。富岛基金第一次便募集了6000万元,主要是用于炒股票和房地产。

此时,戴志康年仅28岁,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批资本市场的“弄潮儿”。

但是,很快戴志康就领略到了资本市场的凶险万端。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股市也雪上结霜,戴志康不但赔光了之前的利润,还倒亏一亿多,几乎破产。

即将山穷水尽的时候,1995年资本市场发生的一件大事,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这件事,便是后来非议众多的“327国债事件”。据戴志康讲,“那时候管金生做空头,我们做多头,管金生一家输了几十个亿,培养了估计几百个几千个百万富翁。”

后来的超级富豪魏东、袁宝璟、周正毅、刘汉便是“327国债事件”中的“四大赢家”。他们“三死一囚”,结局惨淡。而其他赢家起起伏伏,似乎也受到了某种不好的诅咒。

戴志康便是这样的赢家之一。

公开报道显示,拿到第一桶金的戴志康凑集2000万元资金杀入股市,层层加杠杆控制的资金多达2个亿。之后,戴志康开始大举购买“苏常柴”,一度将苏常柴80%的股票收入囊中。

1996年股票市场回暖,度过一段相当难熬的“被套”时光后,苏常柴成为股市黑马,股价一路飙升。彼时已是苏常柴第二大股东的证大集团逐渐出货,共收益2个多亿,戴志康本人大赚一个多亿

此后,戴志康先后投资四川长虹、电广传媒、中信国安、上海梅林等股票,大获全胜。

“冲浪”资本市场的收益让戴志康度过了海南房地产崩盘之后的危机,而90年代初他在杭州投资的地产项目湖畔花园项目,此时也取得了成功。后来,马云在这里创立了阿里巴巴,湖畔大学也由此得名。

由此,戴志康在房地产行业迎来转机,他将发展重心逐渐转向房地产。

2000年前后,戴志康的证大集团开始进军上海房地产业,相继开发了证大大拇指广场、证大五道口广场、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和九间堂等多个知名地产项目。其中,九间堂别墅以其充满艺术品位和人文气质的建筑设计“名噪一时”,吸引了众多名人入住。刚刚拿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的马云也是其中一位。

生意风生水起,戴志康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2004年,戴志康以17亿身价位列胡润百富榜第57位;2007年戴志康排在第65位,身价达到100亿。

也正是在2007年,“赌性”十足的戴志康最引以为傲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证大喜玛拉雅中心”破土动工。而他的事业,也随着“喜马拉雅”的到来,开始走向下坡路,并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天的彻底衰落。

对于戴志康,你有什么看法或感想,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