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型期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财经
财经 > 正文

行业转型期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我们在业务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排除短期利益的诱惑,时刻保持定力。

投资业绩是资管机构核心能力的体现,也是主动管理发展的基础。

产品创新需要形成整个资管机构的战略,必须自上而下充分调动各个岗位的能动性。

中国基金报记者 章子林

在券商资管领域,中信证券一直处于规模领先地位。自公司1998年起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以来,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刘曼就一直在这家老牌企业“服役”。这些年来,刘曼见证了中信证券资管业务从无到有,并成长为规模超万亿元的资管机构全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国内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缩影。

今年8月中旬,首批大集合转公募的产品出炉。中信证券作为首批试点券商之一,有一只债券型产品顺利拿到批文,正式进入公募基金市场。这只债券型产品开放申购仅3天就销量过亿元。一个月后,中信证券又从中国证监会拿到了公募化改造的第二只产品的批文。这意味着在竞争激烈的资管业务市场上,中信证券又打下了一个新阵地,这背后有历史业绩和市场的支撑,有品牌效应的嫁接,更综合反映了券商资管平台资源、投研实力和管理机制。

毫无疑问,作为全牌照的券商资管机构,中信证券资管在过去20多年中发展迅速,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来之不易的成绩也是刘曼职业成就感所在。放眼未来,刘曼认为,资管行业的发展方向不仅在于投资管理,而更在于综合解决方案,这也是中信证券资管未来的发展重点。

券商资管行业发展的见证者

从1998年加入中信证券资管以来,刘曼一直就在资管部门任职。当时,中信证券是国内最早成立资产管理部的券商,借助股东背景,为公司战略机构客户做代客理财的业务,而彼时其他券商的代客理财任务还集中在营业部或者其他部门。2002年,中信证券获得受托投资管理业务资格,资管也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过去几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资产管理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1年底,整个券商资管行业总规模不到3000亿。从2012年5月的创新大会开始,券商资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细分行业迅速成长为资产管理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2017年后,行业总体规模出现了下降。尽管如此,目前券商资管总规模仍有近11万亿。

2018年,券商资管业务规模和收入相对以往都有一定的下滑,券商资管发展遭遇困境。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75亿元,同比下降35.21亿元,降幅为11.35%;受托管理资金总额为14.11万亿元,同比下降18.25%。

中信证券也感受到了过冬的寒意。“对于券商资管来讲,去年的确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一年。”谈及去年的市场情况,刘曼认为,过去几年资管行业的规模增速虽然较快,但发展模式比较粗放,体现在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占比较高,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空转的现象,偏离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本源和服务实体。“我们在业务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排除短期利益的诱惑,时刻保持定力。”

刘曼也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她表示,过去几年,资管行业发展模式较为同质,一些投入少、产生收入快的短期业务成为了一些资管机构的发展重点。随着资管行业发展转型的深入,不同类型的资管机构正在朝着不同的发展方向调整。一些机构提出了全能化的发展思路,从产品布局、客户覆盖、平台搭建等方面探索向广度拓展,而另一些机构则向着精品化方向发展,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做深做精,逐步树立特色资管机构的品牌。

储蓄粮食,方能过冬。对于中信证券而言,这份“粮食”就是投研人才。在刘曼看来,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是投资管理,必须在投资管理方面大力投入,增强实力,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方面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只有提高投研团队的多元化资产和策略供给能力,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为越来越专业的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服务。据了解,目前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拥有近百人的投研团队。

多线并举 有效做大客户市场

作为综合性券商,中信证券资管业务仍是朝着全能型方向发展,因此,公司产品线布局会在牌照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朝着综合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不过,刘曼直言,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建设,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重点布局。例如,今年是职业年金集中招标,公司就在养老业务方面倾斜了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中信证券资管将力争机构、零售双管齐下,多线并举,进一步巩固一流综合性券商资管机构市场地位。”

从2017年的新八条底线到2018年的资管新规,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中信证券资管在业务转型中逆势发展得仍很稳定,为了提高主动管理规模,刘曼所在的资管业务也费了不少心力。

“投资业绩是资管机构核心能力的体现,也是主动管理发展的基础。”刘曼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她深刻认识到,好的投资业绩自己会说话。通过做好产品业绩,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客户信任,形成了正向循环,也加强了品牌在客户心中的认知度。这使得其在推进各类新业务和模式的时候可以有一批长期战略合作、利益绑定的忠实客户。

据了解,目前中信证券资管在根据资产类别设立相应投资团队,再按照不同细分类别的资产和策略对投资经理和研究员进一步分组。例如,在固定收益中分为利率、信用、衍生品等不同专业组,实现充分的专业分工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

另一方面,在净值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市场波动将直接反映在客户的资产收益变化中。在实践中,刘曼发现,部分客户对市场波动过于敏感,在短期下跌时会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资管机构在发展净值化管理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投资者教育和客户引导,帮助客户建立正确的风险理念和投资逻辑,让客户坚持长期投资,避免短期炒作,以获取更为理性的投资回报。”

扩大主动管理规模还必须要依靠产品线的建设。任何一个明星产品和明星投资经理也都必须经历自己的市场周期,一个大型资管机构也不能只靠一两只产品和一两个策略。在刘曼看来,只有把产品线、资产以及策略多元化,才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面向各类不同客户都能够满足其需求,从而熨平了市场波动对资管业务规模和收入的影响。通过内部研发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中信证券资管的产品线获得了较快的延展,不仅在传统股票、债券投资策略方面不断丰富,还在商品、金融衍生品等多种另类资产,以及量化投资、AI辅助投资方面积极投入,并进行了相应的产品布局。

在刘曼看来,不断做大做强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做大做强传统牌照业务,如养老金、社保等,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能顺应财富管理的大方向。“除了金融同业客户外,我们也在努力拓展非金融企业、高净值个人等多样化资金来源,提高资金的稳定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她表示,在提供传统投资管理服务的同时,公司也在加强对客户资产供给、投行服务等投融一体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加大客户黏性,有效做大客户市场。

在多年的资产管理生涯中,养老金投资业务的持续稳步发展让刘曼印象深刻。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正在加速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未来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可以预见,和以前老百姓要买房子一样,养老投资将成为刚需。在刘曼看来,养老金作为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是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和长期耕耘的重要业务领域。目前,中信证券受托管理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养老金资产规模合计超过2200亿元,有望在2020年底突破3000亿元。其中,养老金产品规模近400亿元,产品类型涵盖固收、混合、权益,以及非标、量化等全策略谱系。

基于多年的养老金投资管理实践,刘曼认为,产品化投资是养老金投资业务发展最重要的趋势,通过大类资产配置体系+细分资产或策略的产品化,可以将中信证券的投研实力和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到养老金账户的投资业绩,并且完全打开了养老金业务管理容量。

关于个人养老第三支柱,在刘曼看来,个人养老账户类似一个小型FOF,是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和资产策略的组合,中信证券对养老金产品的高度重视和持续资源投入,无疑为未来进入个人养老第三支柱投资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成为新起点

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也成为中信证券资管产品布局的新起点。

作为证监会首批试点券商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的公司之一,中信证券已经有2只产品获批,第一只偏股型产品即将发售。该产品为“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一年持有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一只偏权益方向的混合型产品。其前身“中信证券红利价值集合计划”,自2011年8月25日成立以来,折合年化收益率达到13%,长期业绩优秀。

公募基金的广阔市场由此向中信证券打开。刘曼表示,尽管在公募基金市场是个新面孔,但中信证券资管发展历史超过20年,服务的客户已经形成了很好口碑,为后面发展公募业务打下了基础。而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完以后,券商资管产品的起点降低,可以公开宣传,产品的品牌效应就会出来。此外,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资管新规后的公募产品体系,通过稳健的投资业绩和客户服务,券商资管也将为公募产品的体系完善做出一份贡献。

她透露,目前公司第一只转型大集合产品已经取得证监会回函并变更完成,实现了公募化运作,下一步公司将按照既定方针,有条不紊地推进剩余大集合产品的改造工作。一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快推动更多的产品改造落地,以服务更大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既有投资者利益,做到平稳过渡。特别对于客户需求较大的历史业绩优异的权益产品,中信证券资管将力争加快供给,争取为更广大的投资者服务。

通过对全国社保、基本养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服务为养老金融服务添砖加瓦,通过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为更多小客户提供一流的资金保值增值服务,实现普惠金融,可以看出,机构和零售客户两手抓的背后是中信证券产品布局的大智慧。“我们还将不断加强权益类产品的开拓,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并以资管业务为纽带,整合证券公司的资产和服务。”刘曼说。

居安思危 居危思危

在采访中,谈及这些年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刘曼思考良久,“成就感有,但更多的是危机感和使命感”。

作为规模领先的券商资管机构总经理,刘曼的这份危机感难能可贵。事实上,这份危机感也伴随刘曼的整个职业生涯。“居安思危”、“居危思危”莫过如是。

危机感也带来了创新的灵感。例如去年中信证券资管推出的全明星FOF产品,以及今年结合投资者对高收益债券投资的需求创新的产品等,都新意满满。“产品创新需要形成整个资管机构的战略,必须自上而下充分调动各个岗位的能动性。我们回溯过往经验,所有最终得以落地实施的重大产品创新都是统一决策、统一布局推动的结果。”刘曼说,产品创新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各类产品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客户需求,长期没有客户需求的创新就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既没有达到服务实体经济的终极目标,也无法实现资管机构的商业目的。

谈到愿景,刘曼表示,当前资管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信证券资管致力于成为让中国投资者满意的管理机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管行业的发展方向不仅在于投资管理,更在于综合解决方案,特别是各类高净值的机构客户在投资过程中对于研究支持、系统开发、人才培养、税务筹划等各类综合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刘曼表示,对于资管机构而言,在具备强大投资管理能力的同时,必须具备更强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才能提升客户黏性,这也是中信资管未来的发展重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