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国产果汁品牌代表的汇源,又陷入了一场危机。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一份民事裁定书,根据裁定书,招商银行曾于2019年9月20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查封、扣押、冻结德源资本持有的股权、银行存款及其他价值共计人民币41.03亿元财产。而德源资本背后的有权代表人,正是知名果汁品牌“汇源集团”的创始人朱新礼。
而此前,汇源果汁因向汇源集团旗下的关联方北京汇源出借42.75亿元贷款,被港交所宣布停牌。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 汇源果汁将面临退市局面。
从之前叱咤风云,到现在一落千丈,汇源的命运让许多人为之惋惜。汇源神话的落幕,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包括企业盲目扩张,汇源集团全国布局了几十家家工厂,但由于产能闲置占用了大量资金;包括家族式企业经营的弊端,虽然朱新礼曾引入职业经理人,试图打破这一局面,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包括品牌形象老化,过度依赖传统的烧钱营销模式,林林总总。
不过,要说汇源由盛而衰的节点,可以追溯到2008年,可口可乐并购汇源那场轰轰烈烈的舆论风潮。当时,可口可乐开出179.2亿港元、溢价两倍的高价收购汇源果汁,朱新礼也铁了心要卖,为了顺利实现并购,朱在公司内部大刀阔斧改革。然而,令可口可乐和朱新礼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并购却触动了舆论敏感的神经,在捍卫民族品牌的旗帜下,反对收购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
参与这场民族品牌保卫战的,不仅有普通网友相关专家,多家企业也义愤填膺,纷纷上书反对这场收购。而当时朱新礼说的“企业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那句话,更成了舆论的箭靶,遭到了铺天盖地的声讨。在这种舆论氛围之下,汇源并购案遭遇强大狙击,最终被主管部门否决。
对照现在汇源的局面,也不能简单说并购被否就是错,舆论不应该反对,众所周知,被外资并购的国内企业,不是个个都顺风顺水,死掉的也有不少。但至少,当初公众在讨论这场并购时,明显搞错了方向。对于汇源这种既不影响国家安全,也与核心技术无关的企业,外资能否并购,主要考虑的是企业本身。也就是说,并购是不是能够改善企业治理,帮助企业发展和壮大,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长和利润。
但当时的舆论,却将这一并购简单解读为“中国饮料行业遭遇洋品牌威胁”。汇源因此无奈地被绑架在这辆道德战车上,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事到如今,看着汇源惨淡的境遇,不知当初激烈反对的人该做何感想。
时代在前进,从汽车、金融等行业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开,到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这些无不显示,坚持开放,扩大外资进入,已成当下主流。不仅外资并购国内的企业,早已变得稀疏平常。许多国内资金企业也纷纷出海淘金,并购国外优质企业。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汹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汇源果汁十来年的命运跌宕,令人扼腕,也应让人们警醒。要警惕对于企业的道德绑架,让市场的归市场,让企业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才符合企业利益,符合国家利益。一旦企业垮掉,其他的也就成了一团虚幻的泡影。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