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灵活、财政政策积极、房地产要稳,中央定调了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货币政策灵活、财政政策积极、房地产要稳,中央定调了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并对2020年的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点解读】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解读:核心在于优化支出结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分也提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同时提到,要改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缓解困难地区财政运转压力,决不让基本民生保障出问题。对比来看,明年除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外,还将更加注重结构的调整。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为应对经济下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宏观保障手段,因此,仍需大力提质增效。但经过了2018年及2019年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之后,财政要更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2020年更需要的是在财政支出的质量上做文章,其中,核心的在于优化结构,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中,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及一些重要的领域,主要是指通过财政的紧日子,节约资金用在国家建设最需要的领域,带来财政支出最优的效率,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更为精准的积极财政政策导向。

2.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解读: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将有所加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具体表述从2018年的“松紧适度”到2019年的“灵活适度”。专家表示,意味着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调节会更多、频率更大。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松紧适度”到“灵活适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预调微调力度将有所加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央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努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他表示,2020年,央行将坚持“以我为主”,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不同价格、数量、期限的组合,以价格型为主,实施灵活适度调节——“灵活”,根据经济增长、物价趋势等内外部因素变化,来进行更为灵活、有力的调节;“适度”,则意味着虽然调节会更多、频率更大,但幅度不会太大,不会滑向量化宽松,稳健仍然是货币政策的基调。

“加大逆周期调节”已贯穿近一年来的监管基调。不久前的12月1日,央行行长易纲发表文章《坚守币值稳定目标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他称,下一阶段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条件与潜在产出和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实施好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松紧适度,继续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以我为主”,在对全球降息潮中的“按兵不动”中也有所体现。与此同时,央行通过调整政策货币工具利率和投放量,来调节流动性的动作越来越多。

3.再提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解读:明年房地产市场仍“稳”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明年的房地产政策走向: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将延续之前的监管态势。此前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求“房住不炒”,代表了全国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将依然维持之前的状态。虽然,近期出现了部分城市的政策微调,但是整体看,基本原则依然没有改变,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也没有发生改变。此外,“房住不炒”也代表了未来楼市政策将会继续打击投机行为,保护真实的居住需求,未来的微调政策也将有利于刚需。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认为,此次会议强调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总体上不变。此外,还进一步明确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这也充分说明当前中央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明确及持续,投机炒房的做法依然被管控。同时,再次提出因城施策,也有助于后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重申“三稳”,也意味着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能放松,需及时管控一些趁势涨价、趁势干扰市场秩序的交易行为,最终促使房地产市场和预期进入稳定通道之中。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实际上,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未来租售并举将成为房地产行业一大趋势。

4.首次提及创业板、新三板改革

解读:资本市场改革持续稳步推进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直接提及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中,关于资本市场只提及了科创板,当时的表述为:“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动作频频,科创板开市,至今正常运行了四个多月,去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已经完成。新三板、创业板的改革也相继启动。

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炉,其中关于资本市场指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此后,相关监管部门多次提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相关改革措施也在逐渐落地中。

新三板的改革也已经在路上。10月25日,证监会宣布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重点改革措施包括优化发行融资制度,完善市场分层,建立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随后,新三板深化改革相关细则出台。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资本市场改革的聚焦点落在了创业板和新三板。目前新三板改革率先开展,对于投资者门槛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转板机制等重大问题,预计后续还会有其他政策的配套推进。新三板改革升级,在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性地位显著提高。

对于创业板的改革,虽然存量市场有一些挑战和难度,但箭在弦上、势在必行。参照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经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呼之欲出。预计接下来会加快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优化首发上市条件,提高创业板包容性和覆盖面,适度放宽创业板再融资条件,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5.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解读:要让百姓敢花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业内人士表示,居民部门的消费潜能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引导资金投向上述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让百姓敢花钱。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我们的需求在升级,但供给不足,所以要瞄准新的消费需求,增加这方面投资、供给,也就是培育新的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比如一些新的文化、旅游、信息、养老、健康、体育等需求得不到满足,就瞄准这个方向投资,培育新的产业,产业升级进而再带动需求升级。”徐洪才称。

他进一步表示,“乘数效应”指带动作用,例如一些产业链较长、环节较多的先进制造业,研发技术一突破,一些配套产业都得到发展,之前讲“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也是指这个。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供需共同收益”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我们希望供给和需求能同步增长,那么最佳政策就是同时促进供给和需求的政策。“乘数效应”是指一项政策出台后,带动的总需求、总产出的增加有好几倍。

为什么要引导资金投向上述领域,苏剑认为,例如资金流向先进制造业,一方面促进了供给,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生产出的产品恰好是中国消费升级所需要的,在这一情况下,供给正好满足了百姓对升级产品的需求。

“民生建设是能够促进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供给,增强供给能改善百姓生活水平。如果能够做出一些举措,就能打消对未来不确定性,让老百姓愿意敢于花钱,这样促进了消费也促进了供给。基础设施领域也类似,是供给侧内容,可以促进消费和投资等其他方面,比如一条路修通,可以带动周边百姓消费;自来水接通、网络接通都可以拉动消费,这也是产业和消费间形成的协同效应。”苏剑表示。

6.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

解读:切实改变“傍大款”现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六大重点工作,其中,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会议要求,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会议对大银行、中小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分别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此举在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意味深长。

首先,关于“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意味着大型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应坚持商业性与社会性有机结合,切实改变“垒大户”、“傍大款”等现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业务体系、机构网点、产品服务等方面采取进一步措施,并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及个人客户的支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型银行应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变革。”董希淼说道。

其次,关于“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董希淼认为,实则要求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进一步端正发展理念,回归本源、扎根本地、服务本土,坚持以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要业务模式,以本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和本地居民为主要客户群体,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服务大众中发展壮大自身。

再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据董希淼介绍,是以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主力军的身份存在。农信社系统要加强和深化改革,尤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提升农商行、农信社公司治理和发展质量,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