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军:今年我国人均GDP或超1万美元 文旅消费已成为刚需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刘士军:今年我国人均GDP或超1万美元 文旅消费已成为刚需

凤凰网财经讯 12 月 13 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2019 中国文化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合作局副局长、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合作局副局长、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

刘士军在峰会上从四大方面介绍了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文旅产业涵盖面广,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刘士军介绍到,据统计,2018 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 6 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 8.93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8.2%,文化及相关产业 9 个行业中增速超过 10% 的有 3 个,即新闻信息服务、创业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等。旅游业在过去许多年也是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2018 年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 55.4 亿人次,同比增长 10.8%, 旅游总收入达到 5.97 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10.5%。据测算,2018 年这是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旅游业对 GDP 的综合贡献为 9.94 万亿,占 GDP 总量的 11.04%。

相比于其他的行业,文旅产业体量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非常高,特别是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政策推动下,可以预见人们对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在总量上依然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庞大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将助推文旅产业及相关产业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

刘士军分享的文旅发展第二点是,文旅融合加深提速,业态形式更加丰富。文化和旅游都是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开放性、融合性很强的产业。文旅要素融合了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与经济、社会、生态相关领域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更高的层次融合创新、互为补充,推动着产业的业态裂变。去年在机构改革中,中央和地方都分别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门,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各地在资源、项目、平台以及各种活动的有机结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在旅游项目中增加了文化内涵,发展旅游演艺、促进文创产品的开发。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打造精品文旅项目和线路,实施了文化 +、旅游 + 等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的业态。

第三,文旅消费成为刚需,转型升级步伐不断的加快;一般来说一国一地区人均收入 GDP 达到 3000 美元的时候,就出现了观光旅游的需求。达到 6000 美元的时候,就出现了休闲度假的需求。旅游休闲消费、文化消费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刘士军表示,去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 9900 美元,据预测今年会超过 1 万美元。文化和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必要品、必需品,也是人们的刚需,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种替代。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多层次、多元化的文旅需求和消费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 90 后人群已经达到了 1.74 亿,00 后人群达到了 1.47 亿,两者相加,新生代人群超过了 3 亿。他们更喜欢在网上自由选择各种产品,包括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

2018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超过了 2.5 亿,我们正在加速进入到老年社会。同时,根据 2019 年国务院财富报告显示截止到去年 8 月份,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超过 3320 万户。行业内应该对这些市场的细分更加关注。

第四,文旅促进国际交流,展示提升文化自信;当前文化和旅游已经成为国家对外交往中的重要硬实力和软实力。从硬实力来讲,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展开了。中国庞大的出境旅游人群被各国视作提振本国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为中国外交的主动作为提供了有利条件。

刘士军表示,从软实力来讲,频繁的人员出入境和往来,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民众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不去交流、不聊天,怎么能相互理解呢?用文化和旅游讲好中国故事,世界一大批的支华、进华、友华的力量在逐渐的形成,我们的朋友圈在逐渐的扩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