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上行、经营下行,汇源果汁到底经历了什么?
文丨李清远 丁志斌
来源丨投中网
12月12日“汇源果汁或将退市”的消息仍然占据着微博热搜榜前十的位置,消息后面一个“流泪”的表情,代表了多数网友的心情。
曾是家喻户晓的“国民果汁”,曾创下港交所规模最大IPO,被曝卷入“先锋系”风波之后,汇源果汁(01886.HK)及其创始人朱新礼,再曝新的危机。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一份民事裁定书,事涉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德源资本有限公司。根据裁定书,招商银行曾于2019年9月20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查封、扣押、冻结德源资本持有的股权、银行存款及其他价值共计人民币41.03亿元财产。
而德源资本背后的有权代表人,正是知名果汁品牌“汇源集团”的创始人朱新礼。与德源资本被查封一同曝出的,还有朱新礼被限制消费的消息。继昔日“味精大王”莲花味精实控人夏建统、金嗓子创始人江佩珍之后,朱新礼也被列入“老赖”名单。
“国民饮料”汇源果汁和朱新礼,何以沦落至此呢?
一、从高光时刻到死亡螺旋
早在今年7月20日汇源果汁就被港交所发函:“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复牌条件,将启动对公司的退市程序。”到今天,汇源果汁停牌已经20个月了。
可若想复牌,首先就要解决巨大的财务挑战。截至2017年底,汇源果汁的负债已达114.02亿元人民币。其实,从2011年起,汇源果汁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
(图片来源:汇源果汁2018年4月19日《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项目账目》)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4月,汇源果汁发布了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公司收入为53.82亿,同比下降6.26%,资产负债率51.8%。此后一次又一次宣布延后披露2017年报,到了即将跨入2020年的今天,汇源果汁依然没有发布2018年业绩和2019年中期业绩。
将时间线拉长,情况就更不客观。2014年至2016年,汇源果汁负债规模分别为65.35亿元、76.62亿元、99.95亿元,可见其负债呈逐年上涨趋势,且增速明显。2017年汇源果汁净利润为1.35亿,即使同比增长10.35倍,仍无法填补5.46亿元的利息支出。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导致了汇源果汁的债台高筑?
2008年是汇源果汁的转折点。彼时,汇源果汁IPO风头正盛,一举筹集24亿港元,创下了港交所IPO规模的记录。可谓民营企业的典范。
这也引来了巨头可口可乐的关注,其准备以每股12.20港元、共179.2亿港元全额收购汇源果汁。对此,创始人朱新礼十分愿意,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可口可乐强大的渠道对汇源果汁来说提高了渠道能力,同时后者也能安心布局上游。
看似大势已定,却没想到收购不符合《反垄断法》,被商务部紧急叫停。然而此时,汇源果汁已将资源集中放到上游,在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建设了水果加工基地,发展水果品种改造及深加工,仅两个月时间就投入了20亿元,同时销售人员总数由2007年底的3926人削减到2008年底的1160人。
收购失败,意味着汇源果汁要终止部分上游建设,同时还要重新搭建渠道。来去之间,损失巨大,也成为汇源果汁由盛转衰的关键截点。更可惜的是,汇源果汁随后开始的转型表现一再变差,没有抓住自救机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落体运动。
相关资料显示,汇源果汁2008年后不断进行融资,增加对厂房设备、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投资,10年来花在厂房设备上的钱保守估计在60亿元以上。同时朱新礼的投资昏招也是一个接一个:对三得利饮料中国区业务莫名其妙的并购;对渠道经销商的反复折腾;与天地壹号的甚是拧巴的合资方案;以及贸然入股中石化零售公司。不得不加大融资贷款的力度,使得汇源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由此也就形成了汇源果汁的恶性循环链:拿到资金后,一味狂热扩充产能,既未立足产品品质,跟上消费升级步伐,也未加强受到重创的渠道建设,导致其盈利能力提升缓慢。巨大资金压力下,只能依靠银行借款,债券、融资等手段维持企业运作,遇到债务连锁爆发就卖资产还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从数据中也能印证。汇源果汁2014年至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2.29亿元、0.13亿元。这在行业快速发展,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的背景下,表现格外刺眼,充分说明其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这其中,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也许难辞其咎。
二、一手好牌打烂了
有人评价朱新礼是将“一手好牌打烂了”。一度,“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喝汇源,才算过年”等广告语是陪伴90后成长的重要记忆。
投中健康通过走访北京街头,汇源在家乐福、物美、永辉等大型商超及中小型连锁超市内铺货量充足,社区及街边店销售情况正常。据商场理货员介绍:因年底聚会增多、圣诞等节日临近,果汁等饮品需求量增多,其中口碑好、口味好又主打健康的汇源果汁格外抢手,补货频次较高。现场遇到选购汇源100%橙汁的消费者则表示:喝汇源是家人的习惯,今年新换包装之后,汇源果汁就更显得年轻有活力了些。
除北京外,投中健康与山东青岛及山东济南两地的汇源果汁经销商沟通。其中青岛经销商表示:看到了网上的一些报道,对企业资本、股市层面的事不了解,但目前来看,经销商层面进货出货正常,且正在备战春节旺季,比平时更加忙碌。济南市经销商则称汇源果汁是近30年的大品牌,一直卖的很好,不可能退出市场。
此外,天猫、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汇源果汁产品数量充足,销售、发货正常。由此可见,近日网传的汇源退市说,并未影响到汇源果汁的生产及销售。
一位食品行业专家表示道,汇源的品牌、产品团队、体系都比较老化,在主业经营上,汇源并没有真正花足精力。跟很多企业失败的原因一样,汇源对主业的不够专注,盲目沉迷投资指望“一夜暴富”,最终酿成苦果,其实,类似的悲剧时有发生。
带给我们很多“儿时记忆”的健力宝,彼时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被日本媒体誉为“中国魔水”而声名大噪。1994年,健力宝产品销售超过18亿元,1997年,产品销售额突破了50亿元大关。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4项上均排名行业第一。
就是这样一个众人曾以为可以和可口可乐抗衡的行业龙头,后来却陷入了改制困局、管理混乱中。经历了几次易主、公司资产被侵吞,创始人与品牌奇迹双双陨落......虽然现在品牌还在,却早已没了曾经的辉煌。
好的产品不意味着企业的成功,众多销声匿迹的企业并不缺乏好产品,然而却因为自身经营管理问题,经历衰败、易主、淘汰,最终沉没在历史的长河。
总之,任何企业都应该掌握好增长的节奏。避免出现在扩张中迷失,或者是自我陶醉。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呈井喷之势,在一个又一个风口上,热钱滚滚,不少企业疯狂追逐,通常在主业做大之后,就去寻求上下游扩张、横向扩张乃至空间上的跨区域扩张。
事实再次证明,凡是盲目多元化扩张的,很容易走向失败;几乎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汇源在追求快速扩张的同时,没有把握好节奏、没有控制好安全边界,最终造成了汇源的当下困局。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