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苏莱曼尼之死,让财兔君认识到——嘴炮在实力面前一文不值;
招行钱端事件续集,让财兔君知道——普通大众和行业巨头打“口水战”,嚼文嚼字较起真来,屁都不是。
好拗口的自辩
招商银行和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钱端”)的关于9000名投资人、14亿元逾期争议事件的后续来了,
如果不是2019年4、5月,钱端出现大规模逾期。众多招行储户的投资人还不知道当初招行卖给自己的理财产品是P2P,血汗钱稀里糊涂的就不知所踪了,至今无下落。
持续大半年之久的“抛绣球,打太极”之后,招商银行,作为一家市值过万亿的上市公司,从未对这一重大事件公开披露,只是通过官网和线下跟投资者沟通渠道发布消息。
(2019年6月27日 招行股东大会)
就连期间开个年度股东大会,也演变成堪比飞机安检的信息孤岛,封闭空间、会场屏蔽信号、股东提问时间缩短、直接砍掉高层互动环节......
现在监管层的盖棺定论终于来了。
前段时间,有投资人收到银保监会消保局一份《银行业消费者投诉事项回复函》,列举了招商银行的四项违规。认定招行未就与钱端开展合作业务情况向原银监会或原深圳银监局提交业务申请或备案,在整改期间实质违规扩大了业务范围。
针对银保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就钱端事件的回复函,招商银行总行做出了最新回应,招行表示银保监会消保局的回复函内容属实。
招商银行总行回应全文如下:
一、银保监会消保局的回复函内容属实;
二、回复函第一点,招行违规扩大了见证业务范围、拓展了第三方渠道钱端APP发布和销售见证项目,上述招行见证资产项目已于2018年初全部结清,公安已初步查明钱端App逾期资产是犯罪嫌疑人挪用投资者资金造成。
三、回复函第二点,招行通过员企同心活动违规推介下载钱端APP,招行是推荐下载钱端APP,而非推荐和销售钱端APP发布的具体理财产品;
四、招行将按照银保监会的要求,针对相关问题认真落实整改,从管理、制度、规范、执行等各方面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招行在与钱端合作期间,被监管机构认定存在违规问题,我们会按照监管机构的认定,依法承担我们应负的责任。
五、公安已通报了钱端刑事案件的最新进展,招行正在积极推动和配合公安为投资人追赃挽损;引起钱端爆雷的是一个刑事案件。根据公安机关的侦查公告,是钱端实际控制人陈强为首的团伙,挪用了投资人的资金,导致不能兑付投资人。招行之前也作了相应公告。
六、按照我国法律诉讼案件先刑后民的程序和规定,银保监会确认的招行违规行为与投资人因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造成的资金损失之间的法律关联性,需要通过司法程序予以最终认定,招行承诺将根据司法机关判定结果承担责任。即招行承担责任,需在法律框架下进行。
听话听音,为了避免断章取义之嫌,财兔君贴上招商银行总行回应全文,认认真真,一字一句读了好几遍,才明白官方语言背后的潜台词。
事情我干也干了,该认罚的认罚罚了;人(陈强、左创宏),该抓的也抓了。”见证资产项目已于2018年初全部结清“,这事早就雨我无瓜了!
至于投资人的最关心的损失应该由谁来背锅,”招行是推荐下载钱端APP,而非推荐和销售钱端APP发布的具体理财产品“。
简而言之就是,这都是钱端实控人陈强做的恶,想要钱去监狱里找他要去吧,这事早就雨我无瓜了!
财兔君想,写这篇回应文的一定是深爱星爷的电影《九品芝麻官》,这逻辑深得豹子头真传——我玩完她不给钱,就不算卖身咯!
不背锅的倔强
招行一直死咬住这事情雨我无瓜,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事情还有从2013年,普惠金融、满街P2P风起云涌说起,一向以创新为标签的零售之王自然不甘落后咯。而且当时证监会也并未明令禁止银行开展和P2P相关的业务。
在2013-2014年左右,招行就开始试水P2P业务,那事叫做小企业E家,也就是钱端的前身。
那时候,小企业E家做的可是真正的P2P。
招行只负责对借款人的身份,项目和抵押物(一般是承兑票据)进行审核,俗称”见证服务业务“。
没有资金池就没有非吸,出借人和借款人是点对点的借贷关系,招行只当媒婆,只管结婚领证,不管婚后幸福与否;
不承担保底保息,也就没有虚假标的、自融诈骗动机。
但是到了2105年金融乱象开始频出,监管收集相关业务。招行就把原来的小企业E家进行切割,交由钱端独立运营,双方变成松散的合作关系。
招行虽然依旧对推出的产品提供见证服务,但是产品无论推出还是签约都是在钱端app上进行了,直至2017年4月,招行与钱端终止合作,2018年初招行全部结清见证资产项目。
问题就出现在2017年4月之后,钱端一直没有停止使用利用招商银行品牌为其产品进行信用背书,就此事招行在2019年3月还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状告钱端未经同意擅自使用招行标识和名称,误导投资者。
(图片来源:企查查)
这也是为什么招行自辩,但凡现在违约涉及的客户,都是被钱端欺骗了的立据。
比如违约的某月优选,既没有借款人的信息,又没有投资协议,属于三无产品。本身投资者签署的协议也不是P2P协议,是投资者和钱端平台的协议。
这就像是你在大众点评上找到一家饭店去吃饭,过一段时间这家饭店被大众点评下降了,你依然去这家饭店吃饭,结果食物中毒,你说你能去找大众点评负责嘛?
这是招行认得理,但是投资人不认可这个逻辑呀!
各说各话
在立案时间上,财兔君发现一个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按理说,钱端非法使用招行品牌应该是从2017年4月,招行与钱端终止合作就开始。可是财兔君从企查查上查到的招行起诉钱端的立案时间是2019年3月14日。
中间有着近两年的时间都干嘛去了?之前的合作方在合作终止之后,还一直打着你的大旗,利用你的终端渠道进行销售,相安无事、视若无物的持续两年之久。
直到钱端大面积逾期的2019年4、5月份,爆雷前一两个月才想起来起诉,时间点是不是忒巧了点,而且是不是有点晚了呀?
至于投资人的钱都去哪了?
种种迹象表明,资金划拨明细流向了招行专用机构号1443,为招行“小企业E+”清结算专用账号,然后就没了下文...
后续的警方侦查公告说明,是钱端实际控制人陈强为首的团伙,挪用了投资人的资金,导致不能兑付投资人。
可是钱端实控人陈强,现在人在铁窗之内,很多投资人依旧不认为招行可以独善其身,撇的干干净净,希望招行来赔付自己的损失。
让投资人气愤难平的是2019年5月底,钱端事情爆发后,招行向各分行发放了统一口径的话术书,要求各分行清理当年推广期间遗留的各种宣传物料。
心里没鬼,你心虚什么?
投资人拿到的宣传册中对钱端的介绍是“钱端是招商银行委托第三方软件公司开发的,基于我行员企同心和票据见证产品的互联网移动端投资工具。钱端上所有理财产品均为我行资产,由永安财险承保,我行承兑,安全可靠,固定期限收益,可放心认购”。
招行承认向自己的持卡人大力推荐钱端APP,为什么后来又称投资人只是钱端的用户?
招行声称只推荐APP,却没有推荐APP上的理财产品。
可是无论是招行自己当初参与推销的员工,还是招行的用户始终觉得招行长期通过网点渠道,以“旗下平台”的方式背书,推荐引导人们将储蓄资金投入P2P钱端,这是事实。
如果不是招行的品牌大旗,谁会买一个收益只有5%的,名不见经传的P2P呀!
据招行前员工透露,80%的投资人和推销钱端的招行员工不知道钱端不是招行的项目,大多数都以为钱端就是招行的子项目。至于招行和钱端是什么形式的合作关系,啥时候终止合作,更无从得知。
曾有一个钱端投资人的粉丝给财兔君打过一个比方:说这就好比我抱着赌博心态去炒股,业绩造假、商誉大减值、扇贝跑路、猪饿死了,股民赔的关灯吃面。
愿赌服输认赔,集体起诉上市公司,要闹也要到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去闹,再怎么也不至于大闹交易所。
但是,如果买的股票是交易所工作人员拍胸脯打包票推荐,说是交易所自家出的,稳赚不赔,事情是不是就当另说了。
关键是这钱没得稀里糊涂,心不顺,气不服,理说不过呀!!!
一个招行的过期下架大众点评逻辑,一个投资人的交易所出来打包票买股票逻辑,您认可谁的呢?留言区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