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纳入一家!三大国际指数已拿下两家,疫情未影响境外投资者信心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又纳入一家!三大国际指数已拿下两家,疫情未影响境外投资者信心

从2月28日起,摩根大通公司逐步将中国国债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 Global Diversified Index),全部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其中,GBI-EM Global Diversified指数和GBI-EM (Narrow) Diversified指数中的中国国债权重将达到10%的上限,预计可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超过200亿美元指数追踪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国际债券指数供应商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

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量持续增加

全球三大国际债券指数为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BGAI)、富时罗素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和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除了摩根大通,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也于去年4月开始纳入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至此,中国债券已被纳入三大国际债券指数中的两个。

接近央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0年1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约100.4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丰富,交易工具序列齐全,基础设施安全高效,已经具备相当的市场深度与广度。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有利于增强指数的代表性和吸引力,也有利于全球投资者更合理地配置债券资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累计发行“熊猫债”2564亿元人民币,同时已有807家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规模约2.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通过“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投资者有502家,持债规模约3357.3亿元人民币。若按账户维度统计,截至2020年1月末,共有2693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去年9月,富时罗素将中国继续保留在潜在升级到市场准入水平2的观察名单上,中国债券暂未被纳入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

对此,上述人士表示,富时罗素今年3月还不会做出是否将中国债券纳入其指数的决定,但会对过去有所回顾。据悉,央行和富时罗素保持沟通顺畅,对于其提出的问题,央行也在积极推动解决。近期或有相关的便利化、优化举措出台。

近期,疫情在全球扩散,市场避险情绪强化。北京时间28日下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史以来首次跌破1.2%。该人士称,疫情的发展并未影响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债市的信心,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量持续增加,2020年1月份,境外机构共达成现券交易超5570亿元人民币,较上月增加17.4%;1月份,境外机构净买入量近55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12月增加2.5倍。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稳步增长,投资我国债市的境外机构已遍布亚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全球各地区。

上述人士称:“目前引入的境外投资者,绝大部分是中长期投资者,并不会太在意短期内的收益率甚至是汇率变动,他们更看重全球的资产配置,获取相对综合收益。此外,中国债券跟全球其他主流品种之间的风险隔离也比较高。”

向制度规则开放深化发展

对于下一步工作的打算,接近央行人士强调,将推动从要素流动性开放向制度规则开放深化发展。从法制、规则、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标国际主流债券市场,体现出深度开放。与此同时,将继续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和境外优质发行主体来境内发债。

从具体的细节性工作看,包括在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方面给予一些支持;对一些债券托管结算业务环节拓展或优化;给予境外投资者更多时间完成结算等。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继续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备案入市,丰富境外投资者类型和数量。逐步推动境内结算代理行向托管行转型,为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

对于如何便利境外投资者备案入市和逐步推动境内结算代理行向托管行转型,上述人士称,“若以单个产品入市,操作较为繁琐,我们将其简化为以资产管理人的名义入市。同时,我们也在推动境内大型商业银行更多的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托管服务,使中资银行借着人民币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契机,与国际托管银行相衔接,也可以互相竞争和借鉴托管行的体系,提高我国金融竞争的软实力。”

目前,对境外投资者仍实行“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接近央行人士表示,由于大部分境外投资者在本地未设立实体或机构,完成备案需要依托本地的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存在备案的时间周期等问题,需要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做相应调整。

此外,央行曾于去年发文,拟对直接入市和QFII/RQFII渠道入市两种方式进行整合。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两种方式入市的准入标准一致,只是渠道不同,整合核心在于两个渠道的债券资产、资金的互相流动。目前这两个渠道的资金互相划转已经实现。

外资进入衍生品市场将更加便利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对于境外成熟投资者来说,衍生品对冲基本上属于避险操作。因此,他们确实有比较强烈的交易或使用衍生品的需求。目前在外汇方面,境外投资者询价银行从一家扩大到了三家,基本能满足投资者在这方面的需求。衍生品市场来看,关于产品主协议的使用已经更加灵活。

对于衍生品主协议,上述人士称,“可以允许境外机构自主选择签署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中国证券期货市场(SAC)或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衍生品主协议。”

另外,此前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称,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