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落地仍业绩承压 云南白药遭平安人寿套现27.88亿
财经
财经 > 正文

混改落地仍业绩承压 云南白药遭平安人寿套现27.88亿

2016—2018年,云南白药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未超过10%,2019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增长7.46%,在申万划分的67家中药上市公司中,排名第32位

《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彦强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南白药,000538.SZ)的“混改”成功给了市场很大的期待,可是持续低迷的业绩增速,却令不少投资者逐渐失去了耐心。

2月26日,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在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21日期间,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人寿)以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1082.14万股,占总股本的0.85%,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这已经是平安人寿自2019年以来实施的第三次股份减持,而三次股份减持原因皆为资金周转需要,此次减持完毕后,平安人寿仍持有云南白药6387.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事实上,从2008年12月以定增方式花费13.935亿元入局,11年间平安人寿获益不菲。据《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平安人寿三次股份减持,已累计成功套现27.88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获利了结是一个财务投资者的正常选择。而自2016年末开始混改的云南白药,某种程度上并未展现出外界一度期望的“质的飞跃”,这或许是平安人寿“见好就收”的另一个原因。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16—2018年云南白药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未超过10%,2019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增长7.46%,在申万划分的67家中药上市公司中,排名第32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云南白药业绩或将继续承压。

遭大股东连番减持

平安人寿对云南白药的减持计划酝酿已久。早在2018年8月,平安人寿就因“资金周转需要”宣布对云南白药实施减持。但直到减持期限届满,前者也未正式实施减持。

进入2019年,平安人寿的减持计划正式拉开序幕。

2019年4月2日,云南白药公告了平安人寿的第一次减持计划。随后,平安人寿在2019年5月8日—2019年6月25日期间,累计减持1041.39万股,减持均价为79.73元/股,减持金额为8.3亿元。

紧接着,2019年7月26日,云南白药公告了平安人寿的第二次减持计划。在2019年8月19日—2019年11月19日期间,平安人寿累计减持1277.4万股,减持均价为82元/股,减持金额为10.47亿元。

在第二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后次日,云南白药又公告了平安人寿的第三次股份减持计划。随后,在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21日期间,平安人寿累计减持云南白药1082.14万股,减持均价为84.16元/股,减持金额为9.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人寿三次减持计划的股份均来自2008年12月获取的云南白药定向增发(包括增发后以送股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部分)的股票。

据了解,2008年12月,平安人寿以13.935亿元参与云南白药的定向增发,认购的股份数量为5000万股,彼时定增价为27.87元/股,而后历经数次股份送转,这部分股份数量增加至9750万股,占总股本的9.36%。

经过2019年一系列减持操作之后,平安人寿成功套现27.88亿元,而余下5%的股份,若以2020年2月28日收盘价78.69元/股来算,价值50.26亿元,与2008年的投入成本相比已浮盈460.55%。

对此,平安人寿曾回应称,云南白药的投资是平安人寿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结果,减持计划是公司整体投资组合再平衡和动态调整的一部分。

云南白药今年以来股价走势

数据来源:Wind

业绩瓶颈顶难突破

云南白药主要经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等,以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和云南民族特色药品系列为主,共17种剂型200余个产品,是中国极少数拥有绝密配方的中药企业之一。

在经过20余年的长牛走势之后,云南白药于2016年踏上混改之路,并被不少行内企业奉为经典,公司也曾在定期报告中多次表示,“将把握重组改革孕育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资金、品牌、渠道和体制优势,把握潜在增长点,创造新的盈利模式,驱动业绩稳健增长。”

然而,从近年来云南白药业绩表现来看,发展仍然承压。

据Wind数据显示,2016—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云南白药分别实现营收224.11亿元、243.15亿元、267.08亿元和216.46亿元,同比增长8.06%、8.50%、9.84%和8.36%;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9.20亿元、31.45亿元、33.07亿元和35.42亿元,同比增长5.38%、7.71%、5.14%和7.4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2016年混改开始,云南白药业绩增速,依然徘徊在10%以下,相较于之前的动辄30%的业绩增速而言,颇为疲软。

具体而言,《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云南白药按照主营构成主要分为批发零售(药品)和工业产品(自制)两部分。以2019年中报来看,批发零售(药品)贡献了89.50亿元营收,占当期总营收的64.4%,但其毛利仅为7.78亿元;而工业产品(自制)贡献了49.09亿元营收,占当期总营收的35.32%,其毛利达32.38亿元。

也就是说,在整体业绩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盈利能力强的业务,营收贡献较小;盈利能力不太强的业务,贡献营收较大。

此外,《投资时报》研究员发现,近年来,盈利能力较强的工业产品(自制)的业绩增速要显著低于其批发零售(药品),且2019年中期,工业产品(自制)的业绩已开始下滑。

当然,云南白药突破瓶颈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目前公司正围绕“新白药、大健康”产业战略方向发展,探寻大健康、医疗康复等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从混改到提出整体上市,说明云南白药管理层已意识到目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变化,其初衷是希望在完全竞争化的市场环境中能更快速做出决策,应对市场调整,提升公司的经营活力及资源整合能力。

不过,传统中药企业比创新药企业的市场培育时间长,新市场开发、品牌建立、消费者认同等方面,更需耐心培育。

截至2020年2月28日,云南白药股价报收于80.66元/股,较52周高点下挫20.40%。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