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海南海药信披违规屡教不改,背后有什么财务困境?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火中取栗!海南海药信披违规屡教不改,背后有什么财务困境?

作者 | 花朵财经

全民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靠蹭特效药、研制疫苗热点来拉升股价的上市公司不少。但是在自己吹出的泡泡一个个被戳破的同时,可能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来弥补自己信批违规所造成的损失。

海南海药又撞到了枪口上。

1

疫情期间蹭热点 招来一纸警示函

2020年2月15日,海南海药的一纸公告,让投资者对其股票开始疯狂买入。

海南海药在公告中称,自己“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已经完成瑞德西韦原料药及制剂工艺研发。”并且已经具备年产350万支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同时,海南海药还提示说“即使该产品能够获批上市,预计该产品不会对公司 2020 年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前后矛盾的表述,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方面,是当时市场盛传瑞德西韦是能够快速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核,进入绿色通道,一旦上市就会产生巨大收益,“不愁卖”;另一方面,是海南海药提示,即便能够获批上市,对自身的营收也无法“产生重大影响”。

公关一经发出,海南海药股价大幅上涨的同时,也受到媒体和投资人的质疑。

焦点在于,海南海药到底有没有能力生产瑞德西韦?

为掩人耳目,海南海药甚至在2月17日公告进行风险提示,再次重申“瑞德西韦”原料药和制剂目前只是生产样品,“不会用于投入市场销售”。

显然,海南海药此时的表现,是一个资深操盘手应有的操作:反复炒作,欲盖弥彰。

2月17日开盘,海南海药股价缩量涨停。

市场的质疑和股价的反复波动引起深交所的关注。在3月1日,终于对其下达了通报批评处罚函。

深交所在函件中解释道:“海南海药于 2020 年 2 月 14 日晚间直通披露的《关于抗病毒药物研制取得进展的公告》(以下简称《进展公告》)称,海南海药“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已经完成瑞德西韦原料药及制剂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完成瑞德西韦制剂的第一批生产,并已具备年产 350 万支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公司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已进行瑞德西韦制剂的中试生产,可批量生产瑞德西韦 50mg、100mg 两种剂型”“公司及国内外合作伙伴成功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技术和制剂技术,并可量产瑞德西韦原料药,原料药纯度在 99%以上”。

但公司在《进展公告》中未对抗病毒药物研制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权利义务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而上述信息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构成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误导性陈述。”

此时,海南海药的股价,已经在技术形态上形成三重顶趋势,并且在快速拉升之后,在高位都出现连续放量减持的现象。

2

信披违规累犯 海南海药早已不是第一次

其实,海南海药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处罚,已经不是第一次。

在2018年5月16日,海南海药(000566)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因信披违规,证监会对海南海药(000566)等作出行政处罚。

当时海南省证监局认定,海南海药在对外重大担保事项和关联交易事项的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未按照规定如实披露的现象。

2016年3月28日,海南海药控股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与平安银行海口分行签订《质押担保合同》,以海口制药厂在平安银行海口分行认购的3亿元对公结构性存款产品作为质押物,为重庆金赛医药有限公司开立的银行承兑汇票提供担保。

海南海药对上述担保事项未及时披露,也未在2016年半年报和2016年年报中披露。

2016年11月15日,海口制药厂与平安银行海口分行签订《质押担保合同》,海口制药厂以其1.5亿元的银行定期存单作为质押物,为重庆金赛开立的银行承兑汇票提供担保。

海南海药对上述担保事项未及时披露,也未在2016年年报和2017年半年报中披露。

2016年,海南海药的营收总额为15.43亿元。而同一年,累计4.5亿元的对外担保,没有进行信息披露,让所有投资人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下而不自知。

除了担保,海南海药还同时未按照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事项。

这次关联交易,涉及到当时方兴未艾的小额贷企业。

2016年8月1日、2日、3日和8日,海南海药原合并报表子公司重庆市忠县同正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向重庆金赛转入0.95亿元、1亿元、0.55亿元、0.3亿元,共计2.8亿元。

重庆金赛收到上述款项后当日立即支付给海南海药控股股东深圳市南方同正投资有限公司。在收到南方同正归还的资金后,重庆金赛于2016年12月14日将2亿元本金转至同正小贷的银行账户。

2017年8月7日,根据同正小贷的指示,重庆金赛将0.84亿元本金及利息转至海南海药控股子公司重庆市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银行账户。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结合本案的事实和证据,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正小贷通过重庆金赛向南方同正提供资金的行为构成关联交易。

上述关联交易金额合计2.8亿元,占海南海药当时最近一期(2015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2.21%,且海南海药未在2016年年报和2017年半年报中披露该关联交易事项。

处罚函表明,海南海药被海南证监局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的罚款,刘悉承、王伟等相关责任人也被处罚。

也因为这张处罚函,众多在2016年3月28日至2017年11月7日之间买入海南海药(000566)股票,并且在2017年11月7日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开始自发组织对海南海药进行索赔。

3

累犯背后,是尴尬的财务谜团

熟悉海南海药的股民,都知道这是一支“擅长资本运作”的股票。近几年海南海药的资本动作频繁,但公司业绩平平。

根据海南海药公开披露的数据,据海南海药公开披露的数据,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海南海药实现营收分别约为15.43亿、18.24亿和24.71亿元。

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64亿元、0.86亿元和1.02万元。2019年三季报显示,海南海药的归属净利润降幅为46.24%,在2017年,海南海药扣非后净利润更是亏损约2412.47万元,2018年为亏损67万元。海南海药2017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约1.2亿元,其中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收益约1911.26万元,当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2457.28万元。而在2016年,海南海药的非经常性损益数额约6002.81万元。

今年上半年海南海药的经营情况也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海南海药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1.53亿元,同比增长51.06%,归属净利润约为1.49亿元,同比增长31.61%。不过,报告期内,海南海药的扣非后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9.09%。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非经常性损益作为支撑,海南海药的2017年和2018年年报实际上应该是连续发生亏损的。

仔细研究这两年年报,可以发现,2017年,海南海药依靠政府补助(0.5亿)、投资理财(0.38亿)和处置“非流动性资产”(也就是卖房卖地卖项目,0.26亿)逃过一劫;2018年,则同样通过政府补助和处置“非流动性资产”(0.83亿)的套路,将自己的净利润“回正”。

2018年5月19日,海南海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持有参股公司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抗体”)31.01%股权,本次公司拟以每股276.44元转让中国抗体已发行的361745股普通股,股权占比10%,价款总额为1亿元,受让方拟为松乐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中国抗体21.01%股权,本次交易预计公司获取处置收益9380万元。

按照监管规定,上市公司连续2年亏损,将被ST。很显然,海南海药通过不太高明的财技,用非经常性损益规避了被ST的命运。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海南海药缺钱么?从营收增长和毛利逐年递增的角度来看,这家企业似乎不缺钱。但翻看企业的经营成本,我们却发现海南海药的主营业务,似乎一直处于失血的状态。

海南海药的前身为海口市制药厂,创立于1965年,1994年1月首次公开发行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此后经过多次资产收购发展至今。

公司主营化学药及中成药,产品有:以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头孢唑肟钠、美罗培南、氨曲南、头孢克洛等为代表的抗生素系列,以枫蓼肠胃康颗粒为代表的中成药系列,以紫杉醇注射液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系列,以7-ANCA、头孢西丁钠为代表的原料药及其中间体,以注射用维生素C为代表的维生素系列。

公司的头孢、原料药收入,占营收比重达到50%以上;中成药及紫杉醇、肠胃康产品占营收的40%左右。

海南海药的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销售费用从2015年的2.82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7.4亿元。翻看2018年年报,海南海药销售费用中最大的一笔支出,是销售推广费和市场开发费,达到6.55亿元。这笔费用,在医疗改革之前,主要用于企业公关费用。有调查表明,其中面向医生的回扣,占到一半左右。

与之相比,海南海药2018年的研发费用,却只有可怜的0.19亿元。

海南海药的财务费用,从2016年的0.89亿元,猛增至2018年的2.01亿元。财务费用高企的原因,在于企业的有息负债规模大幅度增加,2015年,公司短期借款3.4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0.62亿元、其他流动负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5亿元、长期借款2.63亿元、应付债券4.9亿元,有息负债合计16.55亿元。而2019年三季报显示,短期借款暴增至22.17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达到3.75亿元、长期借款达到7.66亿元,有息负债翻倍,达到33.58亿元。

与此同时,2019年三季报显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只有800万元。

期末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余额,锐减。

现金流不足,财务运作上大存大贷,存贷双高,从财务角度看,至少证明公司目前以短还长,其资产负债结构是不合理的。

上一个拥有此类存贷双高结构的药企,是康得新和康美药业。

而海南海药募集来的钱,都去了哪里呢?海南海药给出的答案,是投资。

最初投资成本,是5.8496亿元,截止至2019年三季度,账面价值为3.25亿元,亏损2.12亿元。

2018年5月,海南海药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全资子公司海药投资涉嫌超比例持有人民同泰股票未及时公告、在限制期买卖人民同泰股票、短线交易人民同泰股票,证监会决定对海药投资及相关董事、高管立案调查。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人民同泰2017年9月1日收盘价为9.95元/股,而2020年3月5日收盘价为8.02元/股。

乱投资?抑或是有意为之?

4

新规出炉,对海南海药们容忍度有多高?

不得不说,海南海药这次虽然接受处罚,但是时机还是把握的很好。

深沪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共十条,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报喜不报忧”“无中生有”“添油加醋”“云山雾罩”的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均被监管纳入视线。

监管层在新证券法实施后,对上市公司蹭热点、炒概念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2月份至今,沪深交易所已下发3个通报批评,发出监管函8份,特别是对前期炒作热度较高的中小创公司集中处理了一批。交易所人士表示,除上述公司外,目前已对部分蹭热点公司启动了纪律处分程序,随后还会有几批自律处分和自律监管措施即将下发。

这表明,新证券法正式实施之后,市场对于信披质量的要求将会更加严格,相应违法违规责任也更重。新证券法大幅提高罚金金额:从原来最高处以60万元罚款,提高至1000万元。同时,今年一月份以来,上海检查机构针对原中毅达四名高管违规信披提起公诉一事,也向市场传递出公司董监高违规信披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信号。

但是根据新老划断原则,海南海药在3月1日之前进行的这轮操作,还处于老证券法的管辖范围之内,暂不会受到新证券法的雷霆一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擅长在财务和信披领域极限操作的海南海药,究竟在2019年年报季中,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花朵财经会持续为您关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