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危为机 蒙牛特殊时期保价保供的幕后

转危为机 蒙牛特殊时期保价保供的幕后

“1月21日,我当时正在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看到关于国内疫情形势紧急的新闻报道,也陆续有一些外国媒体来采访关于疫情的话题,心情有些沉重。”而就在这个时候,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也同时意识到,自己的行业要马上做好准备,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迅速回到国内后,卢敏放和他的“战友们”立刻就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奶业龙头企业,蒙牛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响应国家“保质量、保物价、保供应”的号召,紧急调集疫情防控物资,确保全国各地特别是湖北省奶制品稳定供应。直至目前,除了武汉工厂由于疫情原因还未复工外,蒙牛全国40个生产基地均已投入正常生产。目前,蒙牛各个事业部复工复产已经步入正轨,从常低温为主的整体产量来看,2月产量已经恢复到1月的70%以上,2月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1月产能的80%左右。

卢敏放指出,疫情攻坚战是对蒙牛文化和天生要强精神最好的体现,是对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一次最好的考验,蒙牛交出了一份100分的答卷。

“不停工、保生产、保供应”的背后不是没有困难,来自乳源收购、牧场、运输、生产、零售终端的各个环节的挑战,蒙牛又是如何应对的?如何把高层的指令不变形地传达下去?特殊时期,该如何发挥组织的协同效应?这一次“战役”给卢敏放带来的是怎样的思考?

《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中国经营报》:当你在瑞士感觉到国内疫情形势紧急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卢敏放:我当时正在参加达沃斯论坛,看到了国内疫情的报道,还有一些外国媒体来采访关于疫情的话题,心情就有些沉重。但正如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候说的一样,我对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非常有信心。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乳品企业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蒙牛是经历过“非典”的企业,对于疫情给行业和市场的影响有充分心理准备,也有相关的应急预案。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提到了应急预案,这一机制在这个特殊时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卢敏放:是的,蒙牛有非常完备的应急预案,事实上,平时我们也经常做推演。这些准备,帮助我们在疫情来临后,迅速调整姿态,从奶源、生产、物流、销售、品牌传播等各个领域开展相关工作,这对于我们快速复工复产、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这也帮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投入助力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去。

《中国经营报》:在这个特殊时期,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包括决策和执行等层面。

卢敏放:我对蒙牛员工的奉献精神、要强精神印象深刻,他们都令我非常感动。我们很多工厂、销售的员工,从春节前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我们的许多同事奔走于仓库和医院之间,将捐赠的产品送到医生和患者们手中;我们在海外的同事们也积极采购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帮助我们国内员工做好个人防护,还捐赠到抗疫一线。

举个例子,1月22日蒙牛宣布了第一笔捐赠,但你知道这天是武汉宣布封城的前一天,也是蒙牛公司武汉低温厂厂长宋春庆打算回四川老家过年的那一天。

谁不想和家人一起过年呢?但是当宋春庆接到了需要准备低温奶去慰问武汉第一医院的最新工作安排时,宋春庆立刻改变了回家的计划,一面联系事务部,确定医院方面的接洽人员,一面联系销售部,从经销商手中调取低温奶,毫不犹豫地加入抗击疫情的战役之中。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低温奶的运输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因为是低温的产品,所以运输和储存要求比常温奶要高很多;另外武汉市区内不允许大型货车行驶,宋春庆就和送奶队伍一起把大货车上的酸奶分别装进四辆小货车,工作量加大,送奶队伍也从5个人变成了13个人。宋春庆觉得压力很大,这些兄弟们要跟着他一起,把奶送到武汉第一医院,他内心期盼着团队每位成员的平安。

还有蒙牛武汉经销商刘莲,听说蒙牛要捐献,第一时间就把刚进货的71件最新鲜的冠益乳全部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

这些事情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听说得太多太多了,我也被我的员工和合作伙伴们一次次感动着。蒙牛人真的是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我们“哪里需要捐哪里”的口号。从1月23日开始,蒙牛根据一线需求不断扩大捐赠量。1月31日宣布了6.6亿的产品捐赠。随着工作量的加大,整个蒙牛运输一线的员工都全天候运转了起来,为的就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营养支持的关键一环。很多员工不畏困难,默默付出。

从1月22日蒙牛为武汉第一医院捐赠冠益乳等低温酸奶开始,蒙牛9天内6次追加捐赠,捐赠物资总额达到7.4亿元,

1月27日,正是火神山医院建设如火如荼之时,蒙牛特仑苏牛奶率先送达建设工地现场,为工人们送上营养支持。1月29日,雷神山医院建设基地也收到了蒙牛人送去的3000箱牛奶。

这些数据的背后,凝聚了一个个蒙牛人的热血和信心,我怎能不为之感动。捐赠也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了让全球捐赠物资更快捷高效地到达一线,蒙牛还与中华慈善总会在武汉合作建立“中华慈善总会(蒙牛)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中心”,解决武汉捐赠落地的痛点、难点、堵点的问题。

我认为,疫情是一场大考,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乳业在考验中保持了初心。“达则兼济天下”,用企业创造的价值反哺社会,蒙牛交出了一份既注重企业的发展,增强行业实力,又把社会责任放到重要位置,随时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满意答卷。

《中国经营报》:作为国家重点牛奶生产加工企业,蒙牛如何保证高层的安排、指令能够不变形地高效传导到企业末端的每一名员工?

卢敏放: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蒙牛的做法是积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骨干员工、特别是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利用班前会、小组会等场合统一思想、贯彻决策精神。此外,我们也有比较完备的流程监控、督办、绩效考核制度,来确保全系统较好地贯彻和执行公司决策。

“工作方式的改变让我思考未来”

《中国经营报》:在保障全国供应的同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的?比如原奶的收购环节、运输成本的问题以及终端销售。

卢敏放:作为产业链上游,疫情给奶农和牧场带来严峻考验。蒙牛第一时间向奶农和牧场做出保障收奶承诺。2月15日,蒙牛集团发布“稳定信心、守护上游”五大保障举措,包括保收购、保供应、保运力、保资金、保运营,对与蒙牛签订长期生鲜乳购销合同的牧场给予支持,同时也倡议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疫情来临,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困难也纷至沓来。在疫情开始之初,蒙牛就迅速协调公司物流供应商车辆300余辆,增加牛奶运力近万吨;并且疏通运送渠道,为上千家合作牧场供应了5大品类30多种牧场急需品,供货量达到了5万余吨,保障牧场饲草料“运得进”,生鲜乳“送得出”。

此外,公司协同自身资源,联动银行、中粮资本、腾讯联易融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授信额度,2020年授信规模预计达100亿元,保障合作牧场持续经营、稳定发展。

在销售端,蒙牛率先启动了终端产品临期调返货信息预警,以确保疫情期间和复工后终端产品新鲜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国物流配送系统与工厂的紧密衔接,顺利保障各地供应。线上线下渠道,蒙牛都保证了产品及时配送到市场和消费者手中,并确保价格稳定。

《中国经营报》:疫情发生以来,你和你的团队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这几天,你思考最多的是什么问题?

卢敏放:疫情来临后,我们日常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研究决策和指令下达都是通过电话会、网络视频会完成的,但是现在决策速度、执行效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却有了很大的提升。

疫情来临后,除了考虑如何抗击疫情方面的具体问题外,我主要思考了疫情将对中国人生活方式、购物方式和健康理念带来的改变,以及乳品行业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改变,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中国经营报》:我注意到,蒙牛在此次特殊时期转危为机,发力了新零售领域,那么在这方面的创新和想法能否谈谈?未来,还有哪些机遇可以探索?

卢敏放:随着疫情的发展,乳制品消费正在快速回升,产能方面暂时不会做较大调整。疫情对乳制品行业的确带来了挑战,但也蕴藏着机遇。公众对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健康领域关注度明显提升,乳品消费开始复苏,整个行业将迎来产品、渠道、数字化生产的全面转型。

我认为,本次疫情正在倒逼国内乳品企业对销售渠道进行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革新,推动订奶渠道、供应链、配送方式全方位提升。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各乳企不断融合创新,以转危为机的思路、用科技发展的新举措不断开拓新业态。

在零售方面,我们迅速开展社区营销,牛奶不涨价、社区送到家。除了与大型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盒马等保持密切合作、满足消费者的“无接触”配送需求外,还积极推广我们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天鲜配”智能订奶平台,采取“线上平台订奶,楼下冰柜取奶”新模式,保障了部分城市的鲜奶日常供应。疫情结束后,我们会积极总结这些新零售渠道的经验,推动销售渠道和服务水平的转型升级。

在产品方面,广大消费者对健康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牛奶、酸奶在提升免疫力、提供均衡营养方面的功能受到关注。未来我们将重点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科研创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内容来源:新消费

作者: 李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