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为什么降息无法解救美国股市暴跌?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李奇霖:为什么降息无法解救美国股市暴跌?

凤凰网财经讯 (徐彩月)全球股市深度调整,未来市场何去何从?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3月11日下午3点半,凤凰网财经邀请到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做客凤凰直播间,为广大投资者把脉2020年投资机遇。

一周前,美联储突然宣布紧急降息0.5%,降息的理由是因为新冠病毒构成了不断变化的风险。降息如此之大,按理说美股应该应声暴涨,但当晚,美股反而暴跌3%。3月9日晚间,美股更是开盘暴跌7%,直接触发熔断。

为什么降息无法解救美国股市暴跌?

李奇霖表示,近10年来支撑美股上涨的逻辑已经坏掉了。“之前美国股市,包括海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市场,股票之所以能够上涨,上市公司回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外是私人资本,所以降息就会导致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进一步收缩,整个企业部门信用溢价非常高,导致融资成本还是居高不下。如果说企业端融资成本在往上走,并且信用风险、信用议价在往上走,这样整个回购链条就出现了断裂,这个断裂就会导致美股出现比较大的调整,这是比较确定的事件,此前上涨支撑逻辑已经坏掉了。”

同时,李奇霖认为,“随着疫情在海外蔓延,要控制住疫情,必然就要有一些封城或者是其他隔离的措施,这是控制的根本。西方国家的经济驱动尤其是美国经济驱动更大程度是依赖消费开支,消费支出占整个经济增长大概60%以上,如果说消费开支往下走,美国的经济肯定就会掉下来了,企业盈利也会收窄,这是必然的。基本面角度来讲,对美股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并且,随着股票下跌,居民资产负债率就会被动往上,这样就会对消费业造成冲击,造成财富效应的负反馈。”

短期来看,美股可能还有调整压力,那么中国的A股市场能不能独善其身,走出独立行情?

李奇霖表示,“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短期来看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就是大家对需求的预期太足,实际上这个预期可能不会有一个很强的兑现,这是第一个预期差。疫情控制住之后可以有一些基建,这个就是国内股市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的股市而言的优势,人民币资产可能是有一定的溢价,但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能不能独善其身还需要观察。”

关于后市资产配置,李奇霖分享了比较确定的几个趋势。第一,科技板块后续仍然有一定的机会,第二个就是存量的一些新基建机会,第三个就是老基建也可以关注。第四金融板块里面,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券商的机会。

以下为李奇霖直播实录:(部分有删减)

李奇霖:之前都是线下和大家面对面交流,这样一种直播方式我还有点不太习惯,今天简单分享一下我个人对疫情、对金融市场的看法。

现在市场也是热点问题,不管是美股还是欧洲股票,包括日韩的股市都出现了非常剧烈的调整。昨天又出现了很大的波动,所以你会发现现在整个市场的波动率非常大,这到底是为什么?后续投资者应该怎么应对?就是我这一次直播想讲清楚的核心问题。

01 货币宽松无法改变消费下降的事实,过去一个月大家信用卡的卡债降了不少

先来看国内的状况。现在国内的疫情控制已经相对非常得力,湖北省外早就没有什么新增,除武汉市以外,全国目前新增病例也都是输入性为主,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其实国内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而言,基本面应该是最确定的。

为什么这么讲,主要是因为各类政策支持,尤其像海外的一些货币宽松政策——降息。

但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一块还是要有需求去做支持的。这实际上就是中国跟国外相比目前最大的一个优势。

一些货币宽松的动作,像降息、减税等,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能够激发总需求。比如降息了,我去买房子,房地产产业就修复了;相应的美国也一样,降息后,我的偿债成本变低之后就有可能去消费,进而带动企业订单,带动企业开支,企业就能解决就业,这样就形成正向循环,这就是降息和货币宽松产生最直接的作用。

疫情期间,最头疼的一个地方就在于切断了刚刚说的传导途径。降息后,确实企业的偿债成本变低了,包括消费者的偿债成本也变低了,但在疫情扩散的背景之下,大家都居家隔离,没有群体性活动,消费不可能因为降息而起来,这是跟过去最大的不同。

待在家里,就是中国过去一两个月大家都在做的事。可以看到信用卡的卡债降了不少,消费是无法通过宽松来改变的。

这就意味着总需求起不来,不管是财政也好(我说的财政是指基建),还是其他的企业资本开支都起不来。所以,降息无法在总需求端起到作用,就无法改变企业缺少经营性现金流的需求,包括融资成本这一块,这时候就意味着企业的风险议价会提的很高,企业的信用风险会加强,以至于,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理性人,不太可能继续支持企业。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些政策考核的要求,包括监管的倒逼,做逆周期调节。

02 为什么降息无法解救美国股市暴跌?此前上涨支撑逻辑已经坏掉了

但国外不一样,国外是私人资本,所以降息就会导致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进一步收缩,整个企业部门信用议价非常高,导致融资成本还是居高不下,降息就不能有效传导到企业部门。

近10年来,美国股市包括海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市场,股票之所以能够上涨,上市公司回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企业端融资成本在往上走,并且信用风险、信用溢价在往上走,这样整个回购链条就出现了断裂,这个断裂就会导致美股出现比较大的调整,这是比较确定的事件,此前上涨支撑逻辑已经坏掉了。

随着疫情在海外扩散,日韩做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但是欧洲还处于一个扩散的态势,美国现在都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检测。目前来看,西方国家还未达到疫情得到控制的拐点。

要控制住疫情,必然就要有一些封城或者是其他隔离的措施,这是控制的根本。如果西方国家也采取封城隔离,先不说体制办不办的到,假设他这么做,就会导致刚刚讲的整个实体总需求出现明显下降。

而且大家都知道西方国家跟中国还不一样,西方国家的经济驱动尤其是美国经济驱动更大程度是依赖消费开支,消费支出占整个经济增长大概60%以上,如果说消费开支往下走,美国的经济肯定就会掉下来了,企业盈利也会收窄,这是必然的。

基本面角度来讲,对美股也会产生负面作用。美国股票这一轮上涨包括经济企稳,很大程度靠消费。消费动能来源于股票持续牛市产生的巨额财富效应。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居民资产负债率平稳下降,但平稳下降里面至少有10%以上都是由美股上涨,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把资产负债率推下去的,相当于我的权益资本变厚了,资产增值了,把我的资产负债率给降下去了。

现在出现了逆过程,股票下跌,居民资产负债率就会被动往上,这样就会对消费业造成冲击。所以现在市场悲观预期,不仅仅是居家隔离的影响,还有财富效应的负反馈。

再者就是市场的结构问题。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最近这十年以来发了很多被动性基金,核心是由于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是没有超额收益的。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因为你有大量的主动型基金的存在,你要去寻找超额收益才会消灭被动性基金,但现在是没有主动型管理的产品,这就会导致市场波动变的非常大,这是目前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因为现在都是被动基金,大家都集中在几个头部的公司或者几个网红公司,一旦流动性出现收缩,刚刚讲的大企业就马上出现股票的流动性互相强化的下跌机制。很多量化程序基金,一旦出现预警情况就会被动止损,止损市场就会下跌,互相强化流动性负反馈,这就是目前美股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预计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除非逻辑发生改变,就是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大家能正常消费,经济才会走向一个正反馈的轨道。

目前来看显然疫情在欧美处于发酵阶段,如果仅仅是指望降息或者昨天特朗普说的减税,这些不会对美国股票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帮助,顶多就是短期的反弹。目前的核心是疫情能够控制住,需求能够起来。需求不能起来只是降息减费,没有正向现金流,这些没有太多的用处。

03 A股能不能独善其身,走出独立行情?

短期来看,美股可能还有调整压力,那么中国的A股市场能不能独善其身,走出独立行情?

从基本面来说,一季度GDP增长肯定有压力存在的,但是从政策的决策基调来看,对全年的社会发展目标还是要有一定的期待的。

其实即使不考虑疫情,今年经济增长本身就有一点压力,原因在于去年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维持了5%以上的增速,但这个增速的支撑靠的是房地产投资。

但今年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往下走,原因在于此前房地产是快周转的战略,通过拿地盖楼预售,再拿地,再搞预售,再回款现金。融资很紧,只能快速拿地快速预售,但是到了2019年基本上拿地都差不多,整个房地产投资都集中在2019年,到2020年尤其是下半年开始就会出现竣工潮,竣工可能就对经济推动会比施工弱的多,所以本身就房地产投资就有下降的压力,但是疫情出现了反而会加剧刚刚讲的趋势,可能对房地产投资有一个更大的负向推动。

从一季度三四城市房地产销售数据看,同比出现60%、70%左右的负增长。现在开发商必然有现金流压力,意味着疫情一旦控制解禁之后,大多数开发商第一反应肯定会选择回笼资金,这样一个行为就意味着拿地开工肯定是暂缓的,所以意味着未来房地产投资,至少在二季度可能很难进到向上的拐点。

其二就是制造业投资可能有下行压力,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实际上制造业有一波补库存做冬储,疫情来的很突然,需求是突然骤然下降,结果就是很多制造业企业库存都在库里卖不出去。所以在疫情结束之后,所有的制造业企业想的一定是去库存,去了库存回笼现金之后再看看情况要不要去投掷,所以短期来看制造业二季度看不到向上的拐点。

另外一个就是消费,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消费回补力度待考察。由于中国现在疫情防控得利,需求相比海外市场是一定有更大的空间,但是一旦疫情控制肯定马上复工,这样消费回补力度有多强?这也有一个问号,所以我们核心要在基建上面,因为需求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端能够运转下去,核心是要有需求。

基建也有两个问题要面对。第一个问题就是量,我们也可以看整个现在民营GDP大概是100万亿左右,去年6.1,现在是5.6就可以了,可以少完成0.5%,但是一季度可以会拖累大概3个点。第二个就是隐性债务没有放开,还保持比较强的高压状态。至少从目前来看决策层没有放松房子的意思,现在没有人公开表明是强调房住不炒,还是强调终身债务,这个时候基建能推动多大规模?我觉得也是个问号。

此外,基建会产生很大的挤出效应,现在疫情在全球扩散,从需求扩散无法到生产端扩散,出口压力是非常大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把基建或者把财政打的量很足,必然会导致国内的利率偏高,加大中美两国之间的利差,进而会传导到汇率端。全球总需求往下走你的汇率还升值,这个对出口部门肯定是巨大的挤出。

所以,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短期来看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就是大家对需求的预期太足,实际上这个预期可能不会有一个很强的兑现,这是第一个预期差。疫情控制住之后可以有一些基建,这个就是国内股市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的股市而言的优势,人民币资产可能是有一定的溢价,但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能不能独善其身还需要观察。

再来看一下政策层面。大家比较关心的货币政策这一块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至少从目前来看,债券市场长端利率处于振荡的状态,短端利率出现了隔夜回购偏紧的迹象。可以判断的是至少从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进入到了一个观察期,要看后续演变的情况。所以现在的货币政策多数都聚集在债券化,支持防疫部门跟受疫情比较大部门的定向支持,没有一个很强的货币总量出现。

04 各类资产后市如何表现?科技、券商股仍存在长期机会

下面讲一讲后续各个资产类别的一些表现。

先来看楼市,首先对部分城市而言,短期可能会有调整的压力,在疫情控制住之后,可能会低开,短期来看开发商出于现金流回流压力可能会加价促销,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低开之后可能马上就会修复。而核心一线城市可能还是会有一些上涨的空间。

第二个是债券,通过十年期国债做交易,这个可能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不确定性,可能短期的波动会变的非常大。我们认为现在对资本市场而言,对债券市场而言,最确定的机会仍然是博弈下沉资质,博弈一些高票期的房产和城投,这是比较确定的趋势。后续稳增长的趋势之下,首先龙头房企的信用风险可能会控制住,另外一个就是后续由于稳增长,必然是会稳住城投,这是肯定的。

对于股票来讲,我们觉得科技股后续仍然会有一定的机会。一方面,争夺全球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这一块,必然是要靠科技推动的,再者后续中国经济转型,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些龙头科技类企业后续还会有一定的配置价值,当然也要看估值。第二,科技类企业受到疫情冲击相对较小,包括线上办公、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消费等,对科技类企业还会存在利好。

第二个就是存量的一些新基建机会。新基建部门比较小,但是增量毕竟还是比较重的。从投资角度来讲,相关企业的业绩可能会有一个明显的支撑,所以新基建的链条是可以关注的。

第三个就是老基建也是可以关注的。因为光靠新基建是不够的,可能还是要靠老基建发力,所以一些估值偏低、业绩比较确定的龙头周期还有老基建,也可以适度考虑布局。

第四个金融板块里面,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券商的机会,一方面市场成交量很大,这个是实实在在的业绩,第二个更重要的就是整个融资结构,中国的经济增长的融资结构从过去的土地向资本市场切换,意味着后续券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是长期比较确定的逻辑。

这是我们认为后续投资可以把握的几条确定性的主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