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重点|23部门联合出台促消费新政  旅游提质升级成重心

圈重点|23部门联合出台促消费新政 旅游提质升级成重心

受疫情冲击显著的旅游业,迎来重磅政策“大礼包”。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我国将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意见》点名了当前我国将重点培育和鼓励的旅游业态,其中包括博物馆游、民俗游、入境海岛游、冰雪游等。

国内游:培育新型文旅业态

具体来说,《意见》提出,我国将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鼓励博物馆游、科技旅游、民俗游等文化体验游,开发一批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质和品牌影响力。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入境海岛游、近海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游、历史古都文化游等特色旅游。

疫情出现以来,我国旅游业几近停摆。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预测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一季度和全年的入境旅游人次负增长51.7%和34.7%。

不过,随着近期各行业逐步复产复工,以旅游景区为代表的国内旅游业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根据携程全球玩乐平台统计,截至3月11日,携程平台上重新开园恢复预订的景区数量已超过1000家,复工率超过25%。全国5A级景区开放数量超过100家,占5A级景区总数近40%。而且,开园后国内景区门票销售一直处于成倍增长状态。据统计,2月第四周景区门票销量环比上升160%,3月第一周环比增幅更是达到17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仍未结束,目前已恢复开放的景区都在积极采取限流措施,现阶段的游客人数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不少业内专家提出,疫情后,游客的旅游偏好会发生变化,当前各地要审慎稳妥地推进旅游机构的复工复业,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各类新型消费需求的释放做好准备。

入境游:改善旅游购物大环境

作为旅游业扩大消费的一大重点,入境游也成为关键词。在《意见》中明确,将鼓励各地区、各行业运用手机应用程序(APP)等方式,整合旅游产品信息,畅通消费投诉渠道,改善旅游和购物体验。同时,提升“智慧景区”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加大入境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在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人员往来需要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出台便利外籍人员入出境、停居留的政策措施;鼓励境内支付服务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与境外发卡机构合作,为境外游客提供移动支付业务;鼓励境外游客集中区域内的商店申请成为离境退税商店,优化购物离境退税服务;培育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高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实施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离境退税、免税业等政策,形成一批吸引境外游客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不仅如此,还要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模式。《意见》强调,要编制前瞻性入境旅游营销战略规划,更好发挥各地区旅游推广联盟、行业协会和新媒体作用,持续推广塑造“美丽中国”形象。鼓励成立专业化的文化旅游形象营销机构,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线上线下融合、游客参与互动的全方位推广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境外旅行社渠道,创新商业合作模式,促进境外旅行社宣介中国旅游品牌、销售中国旅游产品。

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该政策对于刺激入境旅游消费可谓力度非常大,比如完善移动支付、推动离境退税,以及形成一批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等,可大大提升入境旅游者在中国境内消费的便利度,“不过,怎么样让政策落地也需要关注,目前来看,各部门分工已定,但实际推进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跟踪。”

免税:加速境外消费回流

在国内疫情逐渐好转时,免税业也再次迎来了政策利好。《意见》提到,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市内免税店的建设经营提供土地、融资等支持,在机场口岸免税店为市内免税店设立离境提货点。

《意见》指出,以建设中国特色免税体系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破除行业发展障碍,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科学确定免税业功能定位,坚持服务境外人士和我出境居民并重,加强对免税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健全免税业政策体系。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市内免税店的建设经营提供土地、融资等支持,在机场口岸免税店为市内免税店设立离境提货点。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根据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情况,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国产商品销售区,引导相关企业开发专供免税渠道的优质特色国产商品,将免税店打造成为扶持国货精品、展示自主品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实际上,在2019年,我国市内免税店行业就迎来了一波集中爆发。不仅国内首家市内免税店落地北京,同年5月,青岛、厦门等旅游城市也首次迎来了市内免税店。此外,在2019年的战略方向中,中国国旅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市内店国人购物政策与市内店筹备工作,吸引消费回流,积极抢占国内免税业未来战略市场。去年,中国国旅还重新投资设立了上海中免市内免税店有限公司,并纳入报表合并范围。与此同时,凯撒旅游等旅游企业也开始谋划涉足免税业务。

在业内看来,疫情虽然暂时对旅游市场造成了冲击,不过从以往数据和消费趋势来看,入境游人数的逐年增长和国人不断增加的境外商品购物需求,将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免税业发展。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发布的2019年旅游数据显示,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增长4.4%。

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还表示,相较韩国、法国等免税业发达的国家,市内免税店早已超过机场免税店成为了当地免税业的主力,并且围绕这些免税店,还形成了各种针对外国游客消费、就餐、游览的旅游线路。未来我国免税业距离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格局,成为拉动境外消费回流的引擎,还有一段路要走。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蒋梦惟 关子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