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美药业2019年盈转亏,风口逆行、收紧投资战线退出设立健康险公司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莱美药业2019年盈转亏,风口逆行、收紧投资战线退出设立健康险公司

近年来,政策大力支持健康保险产业发展,行业前景方兴未艾。恰值发展好时期,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美药业”,300006.SZ)却宣告,将退出发起设立健康保险公司。细究来看,或是因莱美药业自身业绩转亏、财务承压,不得不收缩投资战线。

蓝鲸保险注意到,2016年至今,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将目光瞄准健康险市场,意图参与筹建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至少有7家均处在排队等待阶段。业内人士分析,监管何时放开保险公司牌照批筹并不好说,但肯定的是,将逐步加强对股东的资质背景审核,考量与保险行业的契合度等。

值得警惕的是,业内专家同样指出,尽管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但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并未与其余保险公司在产品、经营方面形成差异化,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

2019业绩转亏、财务承压,莱美药业退出设立健康险公司

回溯来看,2016年末,莱美药业首次公告称,拟出资1.6亿元,与西藏爱尔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爱尔”)、湖南电广传媒(000917.SZ)、永清环保(300187.SZ)、华测检测认证集团(300012.SZ)以及拓维信息(002261.SZ)参与设立爱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尔健康保险”)。

从发起人背景来看,可谓实力雄厚,包括5家上市公司,西藏爱尔尽管是非上市公司,却是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SZ)控股股东,旗下医疗资源丰富。

根据公开信息,爱尔健康保险注册资本10亿,西藏爱尔出资2亿,持股20%,为第一大股东,其余5家股东各出资1.6亿元,各持股16%,并列第二大股东。按此前规划,爱尔健康保险将结合主要发起股东的客户资源优势,开业初期在北京、天津、河北、湖南四地开展业务,第二年开始外拓经营范围。

“高配”之下,莱美药业为何选择逆行退出,答案或是“缺钱”。

目前,莱美药业正持续收缩对外投资战线,表示将“进一步聚焦主业,集中核心资源围绕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在陆续处置5家子公司股权后,与退出发起设立健康保险公司一并披露的,还有减少产业并购基金投资额、终止设立知识产权基金等消息。

在此之外,莱美药业的业绩也不容乐观,2019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21.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滑264.94%。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邱宇持有的22.70%股权处于被质押状态,22.71%股权处于被司法冻结及司法轮候冻结状态。

业绩转亏、财务承压的莱美药业近日披露11亿元的定增计划,引入国资中恒集团施援,意图脱困,在扣除发行费用后,约有7亿元用于偿还借款,剩余部分补充流动资金。而中恒集团直接持有和拥有表决权的股份约2.21亿股,股比约27.19%,中恒集团将成为莱美药业单一拥有表决权份额最大的股东,这也意味着莱美药业实控人“让权”。

如此一来,莱美药业显然要先解决完“家事”,才能继续医药健康相关领域投资。蓝鲸保险了解到,目前,爱尔健康保险尚未正式进入设立阶段,莱美药业已与其他合作方签署《退出投资协议书的补充协议》,根据约定,爱尔医疗同意于补充协议签署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退还前期已支付的筹建费 320 万元。

对此,莱美药业也表示,终止对爱尔健康险的投资,不会对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和正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从发起人背景看,多是上市公司,莱美药业退出后,可能会重新寻找新的投资人,由于还在筹建初期,并不会有影响”,保险业内人士王立刚对蓝鲸保险分析称。

行业风口之下,专业健康险公司“专业化”未凸显

当前,保险行业正面临转型发展,银保监会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商业健康险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提倡发展多元化健康保险,完善商业健康保险顶层设计,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补充医疗保险,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全面推开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

蓝鲸保险注意到,近年来,已有不少上市公司拟进军健康险市场。

举例来看,2016年,持续重点布局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东软集团(600718.SH)表示出资1亿元,参与设立阳光融合健康保险公司,持股20%;同年7月,灵康药业(603669.SH)拟参与发起设立长寿健康保险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20%;2017年,荣之联(002642.SZ)公告称将参与设立华大健康保险公司;次年,诚志股份(000990.SZ)发起筹建诚志健康保险公司,布局动作旨在推动自身健康产业链的发展,完善战略布局。粗略估算,目前至少有7家健康险公司处于排队等待阶段。

“未批筹也与监管环境有关,可以看到,银保监会合并之后,除了批筹外资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外,基本没有新增,审批并没有正式放开,什么时候‘开闸放水’还是未知数”,王立刚分析称,后续监管也会更注重审核股东的资质背景,考量与保险行业的契合度等。

“健康险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商业健康险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参与程度不断增加,参与保险公司对医药健康相关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位寿险业内人士对蓝鲸保险分析称。

从商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参与发起健康险公司,一方面有利于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健康保险发展的机遇,介入保险业务,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获得良好的资本投资回报。另一方面,投资于大健康战略发展方向,也有助于医药健康企业形成业务协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值得警惕的是,尽管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但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可以看到,现有的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大多持续亏损。

“一方面与市场竞争激烈相关,目前寿险、财险公司均可以发展健康险业务,专业健康险公司优势不明显;另一方面,新开业的健康险公司,受限于渠道、人员等要素,且健康险产品形态较为单一,前期展业相对艰难”,王立刚分析道,“健康险市场有很好的发展趋势,并不代表专业健康险公司会活得很好,竞争风险很大”。

上述寿险业内人士同样表示,当前专业健康险公司在业务开展方面并没有在专业领域做深做透,未与其余保险公司在产品、经营方面形成差异化,也并没有形成特有的竞争力。

这也值得意图在健康险市场分羹的企业警惕。在王立刚看来,专业健康险公司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除运营科技手段外,还必须具备引流渠道,或者是有专属的沉淀客户群,“针对这部分群体推出特定产品,精细化运营,而非纯粹走量走规模”。就未来趋势看,专业健康险公司需要更多“高精尖”人才,也需要更多医疗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突破发展“瓶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