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议不设GDP目标遭批!PMI飚至52%,经济真的向好了吗?
财经
财经 > 宏观 > 政策 > 正文

学者建议不设GDP目标遭批!PMI飚至52%,经济真的向好了吗?

雨过之后,总会有天晴!

在一连串坏消息中,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3月份,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 其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

01 是否代表经济回暖?修复而非扩张

采购经理指数是反映经济走势的月度环比指数,能灵敏地反映经济的短期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因为 PMI是环比指数,环比基数有很大影响,此次基数是二月份的,疫情影响二月份全国经济已经是史上最低了,所以 这个值一定程度上只能说明比二月好。

统计局也表示,通常情况下,当PMI连续三个月以上同向变化时,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仅仅单月数据升至荣枯线上,并不能判断我国经济已完全恢复正常水平,实现趋势性好转,还需持续观察变化。

统计局表示,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 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3月份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6.4%和48.4%,虽环比有所回升,但处于较低水平。

不过,与2008年相比,本次PMI回升速度较快。对比2008年来看,当年11月的PMI指数为38.8,是2月PMI新低之前的最低值。2008年12月及2019年1、2月,PMI均低于50,直到3月回升到52.4的水平。

02 制造业复苏 航运股大涨

分析卫星图像的Orbital Insight公司的调查也显示,在拥有全球的最大贸易港口的上海,出港的船舶数从3月中旬开始急剧增加。

情况正在恢复的不只是中国,来自世界第二大港口新加坡港和欧洲枢纽港荷兰鹿特丹港的货物运输也在恢复。数据分析公司Cirium的一名分析师认为,货运的恢复直接反映出中国的复工复产情况。

此外油价持续维持在20美元的水平,极大降低航运企业成本。资本市场也有所反应,今日航运股异动,招商轮船拉升触板,中远海能、中远海控、招商南油等跟涨。

03 外贸企业打响订单“保卫战”

世贸组织(WTO)总干事阿泽维多最近透露,经济下滑和失业问题会比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还要严重。这些给中国外贸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不仅人员往来和国际货运等受阻,海外订单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很多人没想到事情的转折来得这么快:1、2月份中国疫情严重,作为“世界工厂”却无法生产,海外客户紧急催单;进入3月份,国外疫情严重、市场低迷,原本催单的客户纷纷推迟订单,甚至取消订单。

甚至有的客户前一天还在催货,后一天就突然取消订单。而更极端的是甚至出现“货到了?客户却破产了”这样的局面。

国家正出台各项政策帮助外贸企业减少损失,企业也积极采取措施抗击疫情,打响了出口订单的“保卫战”。

3月26日,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对外表示,商务部将密切关注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挑战,积极有序推动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保障重要企业和关键产品生产出口,支持企业通过网上洽谈、网上参展等方式主动抓订单,与各国一道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全力稳住外基本盘。

面对突如其来的“退单潮”,很多外贸企业展开积极自救。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周德文说,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转行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二是出口转内销,与电商平台合作销售,通过直播“带货”。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国外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要及早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可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开拓更加多元的市场;二是增强线上开拓市场和出口的能力,如通过中欧班列等渠道出口;三是强化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04 今年不设GDP目标?专家反驳

在疫情影响下,今年我国GDP增速备受市场关注,国家统计局也即将在4月发布一季度GDP增速。

而按照惯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确定全年GDP增长目标、新增就业目标、单位能耗目标、CPI控制目标等。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近日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上视频座谈会时表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GDP增速很难实现6%的目标。鉴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建议今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

马骏说,如果确定一个不切实际的GDP增长速度,地方政府的反应往往就是大搞基建上投资。但实际上这些基建投资一般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对解决就业问题、失业后的民生问题短期内没有什么帮助。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了反驳。

中泰证券杨畅认为,单纯从数字上看,没人会觉得GDP增速目标有那么重要,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只要就业能解决。但当前环境是受到了异常的冲击,而且主要矛盾已经开始切换,3月之前国内疫情正在发展,内需被“暂停”是主要矛盾,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CDFI)大幅下挫,尤其是铁矿石、煤炭、粮食(大豆)等商品运价指数下跌明显,而进入3月,伴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疫情快速演化,外需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在近期高频数据上,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出现了明显回落迹象,已经开始反映外部需求受到扰动。

而当前外部冲击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要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更加迅速,危机向中国出口传导的时间正在被快速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复工复产,将损失尽可能控制在一季度,尽可能缩小损失,理应是当前政策的核心考量,在此背景下,内需政策发力也是必然选择。

杨畅认为,评价复工复产需要一个工作目标。政府工作从来都是目标导向的,只有设置工作目标,才能使得各部门、各地方鼓起干劲,加快复工复产,为后续大概率到来的全球贸易衰退、全球经济衰退做好准备,也为已经初现苗头的就业问题做好应对。

其同时表示,新增就业数不能作为唯一的工作目标。首先,近几年新增就业数远超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值;其次,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新增就业数”,只是由人社部门统计的“新增”,并没有统计“新减”,如果考虑到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明显提升,尤其是其中非主力就业人群调查失业率更高,那就必须要各部门、各地方抓紧复工复产。再次,即使把就业作为工作目标,也需要一定的GDP增速作为保障,而且需要设置工作区间。

如果不设置目标会怎么样?杨畅认为,现阶段,正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在新增就业数并不适用, 尚未提出较GDP增速更优目标前,不适宜取消GDP增速目标,那只会影响各部门、各地方复工复产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上讲,GDP增速目标当前需要,不能取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