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3月PMI大反转:订单指数发出“收缩”信号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解码3月PMI大反转:订单指数发出“收缩”信号

夏旭田,何中夫 北京报道

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企业复工率为98.7%,上升13.1个百分点。

3月PMI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在上月大幅下降之后,3月制造业PMI跃升至荣枯线上,并创下近年来新高。

数据显示,3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在上月大跌基础上环比大幅回升,其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

受访专家认为,3月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是对上月历史低点的环比修复,2月由于经济活动停滞创下了35.7%历史性低点,3月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生产的边际改善带动采购量、就业、原材料库存等指标的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经济也并未出现趋势性好转。

有专家对PMI同比化处理后发现,3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9%,较2月的-5.4%降幅略有收窄,但仍未看到明显的反弹。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分别是46.4%、46.3%,仍处于收缩区间,当月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7%和52.3%,比上月上升2.6和4.1个百分点。随着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外贸订单或将遭受更大冲击。中国经济眼下的主要矛盾不在生产端,而在需求端。

生产边际改善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月创下了35.7%的历史性低点之后,3月制造业PMI大幅跃升至52.0%,回升16.3个百分点。PMI的大幅反弹显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总经济师陈中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3月PMI大幅回升在其预期范围之内,“很多人并不清楚,PMI是一个环比数据,由于2月份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基数创下历史新低,3月复工复产态势明显,供需两侧也有明显改善,因而3月PMI出现明显改善是可以理解的。

国家统计局也在答记者问中强调,PMI是环比指数,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发生的经济变化,2月份受疫情冲击,PMI甚至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但3月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

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企业复工率为98.7%,上升13.1个百分点。

“很多人认为,3月外部环境大幅恶化,PMI指数难以出现这么大幅度的反弹。为了打消这些人的不解,我们将3月制造业PMI的环比数据作了同比化处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不同的参数选择,同比增速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将图形的波动形状尽可能吻合近年来经济周期的基础上,其结果是:同比化处理后的3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9%,较2月的-5.4%降幅略有收窄,但仍未看到明显的反弹。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3月PMI大幅回升是对上月历史低点的环比修复,在国内疫情好转、政策加码、生产加快等积极因素的促进下,存在企业心理修复的可能。他强调,3月生产指数回升到54.1%,是五大分项指数中最高的一项,其原因是前两个月受疫情影响很多订单难以完成,3月份以来正在抓紧完成积压订单生产。

陈中涛认为,生产的边际改善是指数反弹的主要原因。由于3月企业大面积复工复产,生产活动趋于活跃,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指标全面向好,其中生产指数为近年来新高,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52.7%和49%,较上月上升23.4和15.1个百分点;随着多地下调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人员流动明显加快,企业员工返岗率上升,从业人员指数为50.9%,较上月上升19.1个百分点。

那么,重回荣枯线的PMI是否预示着经济的完全恢复与趋势性好转?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PMI是反映经济走势的月度指数,能灵敏地反映经济的短期变化,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上升反映当月多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通常情况下,当PMI连续三个月以上同向变化时,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仅仅单月数据升至荣枯线上,并不能判断经济已完全恢复正常水平,实现趋势性好转,还需持续观察变化。

需求不足成最大挑战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虽然3月份制造业PMI大幅回升,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本月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7%和52.3%,比上月上升2.6和4.1个百分点。

陈中涛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仍面临很多困难。3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6%、51.5%和50.9%,小型企业PMI虽然大幅回升至扩张区间,但仍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且其新订单指数为49.7%,处于收缩区间。

PMI公布之前,陈中涛发现,社会物流总额已出现大幅度下降,他认为这是社会总需求存在萎缩风险的一个重要信号。“3月PMI的改善更多的是生产端、供给端的边际改善,但需要高度关注的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分别是46.4%、46.3%,仍处于收缩区间,我们的调研发现,超过一半的企业都存在缺少订单的情况,未来订单不足的问题或将更加突出。当前的主要矛盾不在生产端,而在需求端。”

赵庆河表示,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严峻挑战。3月份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6.4%和48.4%,虽环比有所回升,但处于较低水平的收缩区间。

陈中涛指出,眼下疫情已蔓延至200多个国家,大量国家和地区封国、封城,企业停工,商店关闭,世界经济遭受重创,海外需求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中国出口面临严峻的订单压力。

在陈中涛看来,需要高度关注需求不足顺着产业链向生产端及其他经济活动传导,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需求不足就会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现金流断裂、债务违约风险提升,部分企业可能会倒闭;对员工而言,这意味着收入下降甚至失业,而这些又会进一步压制有效需求。”

刘学智有着同样的担忧,他表示,当前的需求更多是在完成前期积压的订单,新增订单状况并不理想,这可能导致当前生产指数的回升难以持久,而3月以来的高频数据显示,企业存在复工不复产的现象,真实的产出水平也可能不如PMI表现得这样积极。

“对宏观经济而言,鉴于1-2月数据普遍很低,即便3月份疫情得到控制后加快复工复产而有所改善,但大部分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仍然可能较低,难以抵消一季度整体下行趋势。”

陈中涛指出,在国外需求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只能立足于国内,从内需中挖掘更大的潜力。

在货币政策上,陈中涛认为,随着全球新一轮宽松的推进,中国也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中国企业利润率较低,必须在定向宽松上发力。“财政政策上也还有较大的空间,这首先体现在减税降费上,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陷入了困境,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应当在税费、社保、贷款等方面为企业纾困,中国明确将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未来有可能在投资等领域进一步发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