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降幅或超10%,政府发力救车市,牌照额度会增加吗?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全年降幅或超10%,政府发力救车市,牌照额度会增加吗?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就走下坡路的车市雪上加霜。放宽限购增加牌照,将立竿见影地提振车市

文 |《财经》记者 李皙寅 实习生 马文斌

编辑 | 施智梁

3月的最后一天,中国车市迎来政策春风。

在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出台。会议确定,一是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从本月开始,我们一周要上六天班了。”上海一位豪华车销售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说,他们准备增加人手把之前的业绩抢回来。

他泡着茶闲聊的一刻钟里,电话响了两次。“喏,总比之前好一点,一些朋友介绍来的客户开始询价了。”他表示,现在到店的人逐渐多了一些,当然还没有恢复往年的活跃。

业内预计,疫情使国内车市进一步下滑,预计全年降幅超10%。促进汽车消费刻不容缓。

近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研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督促各地区加快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

2月以来,中央多部委已五次提过要稳定促进汽车消费,随后已有多个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地方政府给出三板斧救市:直接购车补贴,放宽限购政策及鼓励经销商展开增值服务。

限购城市广州拟研究进一步放开牌照额度,浙江也鼓励杭州市采用阶梯摇号的方式,继续增加牌照指标。业内认为,逐步放开牌照供应、放宽限购,将是下一轮汽车刺激政策的重心。

“摇啊摇,根本摇不到啊。”家住北京的孙闻健坦言,摇号是他购车的最大阻碍。全国摇号的消费者达773万人。

“增加牌照额度能够立竿见影地促进汽车消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对《财经》记者表示,六个限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每年若新增50%牌照数量,就能新增40万-50万辆的新车消费。

冷、冷、冷,车市在等春来

受疫情影响,自1月底开始,各地经销商零售基本闭店、全面停止销售服务运营,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车辆上牌手续暂停,不少经销店2月前三周的零售销量基本为零。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2月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大幅下降,且降幅明显高于上月。当月汽车产销28.5万辆和31.0万辆,同比下降79.8%和79.1%。

伴随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销商逐渐恢复生机。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分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门店复工率已达94.7%。

“虽然普遍开工了,但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秘书长李开君告诉《财经》记者,由于订单锐减,经销商倚重的现金流薄如蝉翼。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的调查显示,有33%的受访经销商认为,2020年上半年其所属的经销企业预计亏损;另有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利润要比上年同期减少逾30%。商会预计,疫情使国内车市进一步下滑,预计全年降幅超10%。

唇亡齿寒。经销商展开自救的同时,汽车生产商也在努力共度时艰,比如不考核经销商2月份业绩,降低库存融资利息,支持经销商线上卖车引流等。

部分车企和经销商也进一步创新方式,线上VR看车、云销售、直播卖车、上门送车的无接触服务等也进一步打开了汽车消费渠道。

李开君忧心忡忡,她对《财经》记者表示,线上成交效果不彰;3月份起,汽车生产商再度启动了考核标准。最重要的是,很多车企并未下调全年销量预期,这将让经销商之后几个月压力颇大。

下调任务考核、出台灵活商务政策、降低库存考核、给予金融支持是当前经销商对厂家的最大诉求,李开君补充称。

从生产端来看,企业因复工进度慢、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导致产出水平低;产品消费停滞,市场需求受到严重抑制,对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业内忧虑,由于生产响应不振,或许会导致部分车型在3月份出现库存不足。

消费不振,这是业内最为揪心的问题。多位分析人士均对《财经》记者直言,汽车消费自2018年起就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赶上疫情对就业和收入预期的担忧,直接冲击消费心理,延缓大宗消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7%,跌幅远高于社会消费品的平均跌幅,以及大宗耐用消费品的跌幅。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皆受疫情影响,短期消费滞缓逐渐演变成长期影响,疫情对汽车消费造成的冲击,亟需依靠政策扶持和刺激消费来拉动。

为此,业内开始呼吁新一轮救市政策。

撒钱救不了中国车市

面对国民支柱产业,各相关部门、协会操碎了心。

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均向相关部委建言:当前提振汽车消费,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引导。具体建议涵盖生产到流通的方方面面。

2月20日以来,商务部多次放风,提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决策,将研究出台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抢先一步。

3月29日晚,长春市宣告购买本地产汽车,并在省内上牌,将给予每辆车3%的购车补助,最高不超过4000元。加上长春,给出汽车刺激消费的城市已增至10个。

具体措施主要是三板斧,即直接购车补贴,放宽限购政策及鼓励经销商展开增值服务。

今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率先表示,鼓励消费者买新车,将视不同情况,给予每辆车2000元-5000元不等的补助;今年3月,广州市提出,在年底前,自购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补贴;置换消费者,在广州买“国六”标准新车,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

肥水不流外人田。部分城市仅把补贴红利给予本地利税企业。

湖南湘潭市、长沙市、株洲市鼓励购买湘潭生产的吉利缤越、全新远景,每辆补贴3000元。同时,长沙提出,购买长沙产车辆,并在本地上牌的,可一次性获得裸车价款3%的补贴,每台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

这样的举措颇有争议。

“我觉得还是相对公平的”,威尔森市场分析师吴玉婷对《财经》记者表示,只补贴本地产汽车,有点地方保护主义,但可以理解。其实补贴力度并不是很大,比如长株潭三市对吉利汽车的补贴,限制名额3500人,实际上低于当地去年上述车型的总销量,对其他竞争车型影响有限。

“我不提倡购车消费补贴。”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对《财经》记者直言,补贴必然扭曲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不利于汽车行业结构调整,教训极为深刻。

王振宇补充称,用补贴应对疫情,反应的是地方政府的路径依赖,即便阶段性实行补贴或许是雷声大雨点小,该政策的边际效应并不显著,甚至会无效。

增牌照,有望在限购城市落地

把购车一族挡在门外,并非那几千块钱。对于消费信心不足的人,他们差的不是那几千块的零头,而是那大的十几万。

而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一牌难求则是真正的阻碍。

3月24日,商务部官方消息称,北京正研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其中提到将定向释放不少于10万个购车指标;研究推出限定在郊区行驶的专用小客车号牌;推出高排放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政策,并给予补贴。

“有张郊区用的牌照也好啊。”试图初次买车的高校研究人员孙闻健坦言,北京公共交通很发达,市区出行未必要开车。虽然,自己未必高频使用,但考虑到出个远门、搞个自驾游,有一辆自己的代步工具总是好的。

同样翘首以盼的消费者,没等来靴子落地,等来的是北京的一纸歉意。

25日,北京商务局就此前发布的“北京有关刺激汽车消费措施”致歉,称该措施尚未研究论证,对此事给社会公众造成的误解表示深深的歉意!

事实上,新增牌照供给符合新的车市刺激方向。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印发相关通知,提出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3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表示,将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

限购城市已经开始松动。

目前实行限购政策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贵阳8个城市和海南省。

广州市正在落实新增10万个中小客车指标额度的基础上,研究新增指标;浙江省也鼓励杭州有需放宽汽车限购措施。

目前对比各地政策措施,放宽汽车限购或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刺激政策,一方面有购车意愿,并且能力购车的消费者被解锁了汽车限购束缚,另一方面,据搜狐汽车研究室今年2月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国内在排队摇号、竞价购车的消费者超过773万消费者。

“增加牌照额度能够立竿见影地促进汽车消费。”郎学红对《财经》记者表示, 六个限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每年新增牌照不到70万张,如果能在这个标准上增加50%供应,就会新增40万-50万辆的新车消费。

郎学红补充称,在大面积减税的背景下,加上突发疫情,让财政压力不小。再拿预算刺激汽车消费或许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放宽限购、新增牌照,作为不花钱、少花钱的政策,反而容易在短期内落实。

为了避免对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添堵”,增加城市压力。若想进一步开放牌照限制也需要很多条件配合,例如最直观的城市基础道路规划和建设、限行政策、尾气排放等。

吴玉婷认为,伴随消费税的税收增量部分原则归属地方政府的举措落实,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有了创建更好用车环境的基础。

可以适度放开城市的限购、限行的政策,相应产生的拥挤现象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对冲,王振宇对《财经》记者说到。

技术上并非不可能。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曾对《财经》记者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每辆汽车装一个电子身份信息,一旦他开进城区造成拥堵,就按拥堵时长计时消费,明码标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