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论文谈金融危机传导:加强预期管理,注意协调本外币政策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央行论文谈金融危机传导:加强预期管理,注意协调本外币政策

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的当下,继央行2020年1号工作论文聚焦金融危机传染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讨论论文的第一篇也将目光投向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上。

这篇题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预期传导和政策共振》的论文,作者为孙国峰、李文喆、刘琼、 张淳奕 、宋婧瑄,均来自央行货币政策司,其中,孙国峰为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孙国峰等人在论文中以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加速器和考虑国际因素的泰勒规则为理论基础,选取24个主要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001年发源于美国的互联网危机、2008年发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发源于法国等欧元区国家的欧债危机及2013年发源于俄罗斯等国的新兴市场危机共四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预期传导和政策共振。

论文对不同的预期和政策变量运用泰勒规则回归,将其残差作为“预期缺口”和“政策缺口”,通过危机发源地经济体和受冲击经济体间预期缺口或政策缺口的相关性来度量金融危机的预期传导和政策共振。论文主要关注两类预期,即宏观经济预期和金融市场预期,金融市场预期又进一步细分为股票市场预期与债券市场预期。政策共振主要关注货币政策,用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立场的衡量指标。

论文的结论是,宏观经济预期传导的实证分析显示,国际金融危机中存在明显的宏观经济预期传导,跨国经营与全球分工导致不同经济体市场主体的宏观经济预期在危机中存在明显的联动效应。

金融市场预期传导的实证分析显示,国际金融危机中存在明显的金融市场预期传导。四次危机中,股票市场预期和债券市场预期都存在比较明显的联动效应,债券市场预期的传导效率相对低一些。

政策共振的实证分析显示,前两次危机期间,美国政策缺口会显著影响部分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欧美经济体)的政策缺口。

基于上述结论,孙国峰等人提出4条政策建议:

一是要加强预期管理。

注重稳预期,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及时回应关切,消除市场疑虑,避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加快对预期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家信心,为稳定预期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加强宏观政策国际协调。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保持与主要国际金融组织、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密切沟通。既了解其他经济体经济金融的最新进展,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意图和考虑,充分评估对本国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及时解释本国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的考虑因素,促进其他经济体央行对本国的了解并将本国因素纳入其决策函数中。

三是注意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以我为主,兼顾外部均衡,把握好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宏观政策国际协调三方面的平衡。

四是继续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向价格型为主转型。

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大都采用以价格型为主的调控框架,推动调控框架向价格型为主转型有利于加强与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宏观政策国际协调的效率。

《货币政策委员会讨论论文》刊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撰写的研究论文、货币政策委员会合作研究员的工作论文以及货币政策司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研究类论文等,旨在面向国内外打造我国货币政策学术研究品牌,刊发与货币政策理论及最新实践有关的独创性学术论文,引领货币政策研究方向。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及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