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瑞幸神话破灭 资本“多快好省”造神时代面临终结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独家评论:瑞幸神话破灭 资本“多快好省”造神时代面临终结

作者| 周掌柜 凤凰网财经特约顾问

瑞幸咖啡的“欺诈门”事件对中概股信誉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目前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会放大世界对中国制造、中国企业的不信任。

4月2日,中概股瑞幸咖啡(LK.US)自曝数据造假,股价暴跌75.6%。公司发布公告称发现COO等多位高管伪造22亿交易额,瑞幸咖啡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大约48亿美金。瑞幸咖啡扇动翅膀后,4月3日早盘“师出同门”的港股神州租车(00699.HK)也出现暴跌,停牌前暴跌了近55%。

美国多家电视台都跟进了对瑞幸咖啡的报道,基本口径除了“业绩造假”、“管理层欺诈”之外,隐约传递出对中概股和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质疑,由此引发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反感,从4月2日晚间美股大盘上涨而中概股却集体跌落可见一斑。

而大洋彼岸的中国网民在朋友圈掀起了对瑞幸咖啡暴雷的“狂欢”,这种心理一方面源自长期以来对瑞幸神话争论盖棺定论的宣泄,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于资本造富发自内心的厌烦。排除事件本身带给投资者气愤这个因素,也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疫情带来的群体性焦虑,明星公司暴雷符合一部分看空者的预期。

那么,抛开现象看瑞幸咖啡乃至神州租车神话,究竟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和反思呢?我想有三点是值得中国企业界深刻思考的:

其一,瑞幸和神州商业模式的根本逻辑在于宣扬“中国市场规模万能论”在瑞幸咖啡崩盘前的一个星期,至少两位在美国投行工作的朋友和我们讨论过对瑞幸的看法,他们都是一致看多。有两个很简单的理由,第一个就是瑞幸咖啡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星巴克,而中国市场咖啡消费量严重低于美国市场,有数据显示美国人均年消费咖啡400杯,欧洲750杯,日本、韩国200杯,而中国仅有4杯,他们认为中国的咖啡销量有百倍成长空间。这种逻辑仔细推敲起来,完全不顾中国人喜欢喝茶的文化特质,有着根深蒂固的西方文化优越论的味道,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就好像说美国人一年吃汉堡是中国200倍,中国人以后一定都吃汉堡;第二个理由就是星巴克的估值是瑞幸的10几倍,星巴克是760多亿美金市值,暴跌前瑞幸的市值是50亿美金左右,所以他们简单的判断瑞幸咖啡有封顶10倍多成长空间,那么眼前至少有两三倍机会。

以上对比中美市场的惯性思维其实不仅仅在瑞幸咖啡身上,在很多领域屡见不鲜,仔细推敲是一种对全球化的扭曲思考。一方面无限放大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以及中国公司无与伦比的成长性和进攻性,一方面又带着文化一定是弱势和被塑造的下意识弱势心理。而一强一弱,基本都是脱离实际的,根本上源自一种对中国神话“多快好省”快速成功的渴望。在这种渴望中,中国市场人口基数的消费价值被极度放大,好像是“高大尚”结合“全快廉”就会无往而不胜。但冷静思考一下,目前在内外部压力之下,这种对于神话不切实际的依赖心理应该是普遍存在的;

其二,瑞幸咖啡也代表着一种极致的“金融创新大跃进”思维,完全有悖于产业化和专业化的普世规律。我们想想看,在2月1日最早浑水发布报告做空瑞幸咖啡的时候,其市值曾经跌落了26.5%,但随着瑞幸在SEC发布公开回应,4日开始逐步回升,10日回归到暴跌前水平。显然有一批投资者,特别是中国投资者是很相信瑞幸的商业逻辑的,而美国投资者由于对SEC权威性的信任,也不免加入到对中国咖啡梦的憧憬之中,从美国人的角度看,可以理解他们对于自身文化中咖啡对于中国的普及是带着一种价值观传播信仰的。但这背后,是国内外投资者沉浸在自己勾勒的这个文化移植幻想中,这让瑞幸侥幸逃过一劫,直到2个月后才再次崩盘。

我们回顾一下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2017年成立以来,瑞幸咖啡一直以敢于烧钱著称,几乎在两年多的时间内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也成功的通过给全球投资者讲咖啡故事站稳脚跟,最高峰时股价从2019年初的20美金左右涨到2020年1月的50美金。而背后的逻辑其实特别简单,不断开店,不断带来新收入,不断憧憬利润增长,不断预期成本规模化压缩。开店靠投资,利润靠想象,这无疑是一种资本催肥的逻辑。美国投资者喜欢也许是因为这种模式最早发明于美国,包括美国国宝级科技公司通用电气(GE)在美国资本市场顶峰时期也是这么一路投资和收购才壮大成为世界第一的公司,最高峰收购1000多家企业,wework也是基于这样类似的逻辑被吹捧起来的,所以,华尔街并不排斥瑞幸咖啡模式,瑞幸神话也是中美资本共谋的结果;

第三,中国创业投资VC和PE行业这么多年弥漫着一种远离产业的迷之自信,资本大佬不断向社会传播一种让创业成为狼性赌博的伪管理文化。拿瑞幸咖啡来看跟随它的投资人就是从种子轮开始,一路的跟进投资,而同时也是一路的邀请更多的投资友人加入这个资本催肥的大局之中。而执行这些梦想的究竟都是些什么人呢?瑞幸咖啡和神州租车的董事长和第一大股东均为陆正耀,瑞幸咖啡CEO钱治亚等多位核心高管,也包括这次自曝造假的COO刘剑均出自神州租车团队,也就是说几个人同时操作两家甚至其他关联的多家公司,是典型的万能高管。公开资料显示,这次主动承担责任的瑞幸COO刘剑2005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8年到2015年担任神州租车车辆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主任。2015年到2018年担任神州优车收益负责人,瑞幸上市前,直接空降瑞幸咖啡担任COO。而2019年1月媒体披露,瑞幸的首席营销官因为删帖曾经入狱一年多,出狱后又回到神州租车。

也有业内人士披露,瑞幸的实际控制人陆正耀和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大钲资本创始人黎辉是铁三角,也是在神州租车上市一起赚过几个亿的好兄弟,但在这次发生暴跌之前,外部投资人都已套现或者离开管理层,套现数额在百亿人民币以上。也有国内银行熟悉瑞幸的人士透露:“瑞幸的投资者们都是下手很重的,一波波的吸引新投资进来,不断的讲故事,其实都不是做实业的人,早期有人有SP的经验,对于社会关系和媒体影响力到是很看重”。有理由相信,在这个快速造富时代形成了一批迷信于资本力量的投资人,他们一方面通过向媒体布道成功经验,一方面将一个个资本催肥的神话通过一些同样有野心但没有专业性的企业家落地,而这个资本的圈子与美国华尔街催肥实业的神话套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管理团队注定是草台班子加野心家。而瑞幸的“欺诈门”也提醒我们再次关注资本思维管理企业的弊端。

但像华尔街注定不会反思“金融创新大跃进”带给美国实业空心化、金融化一样,目前的中国资本投资圈可能也没有深刻反思瑞幸的教训,相反,他们某种程度上乐见美国资本催肥故事能在中国获得更多成功,进而带给他们更多的投资回报。至于瑞幸和星巴克在企业品牌上的差距,他们无暇顾及。这完全是两个不同土壤里生存的品牌,星巴克代表美国文化,欧洲人很少喝星巴克因为欧洲人更喜欢专业的咖啡品味,但这些投资人就潜移默化的相信中国人一定会接受美国文化和审美。

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大可不必因为一个个体的欺诈案例自惭形秽,转而对所有的中国创新公司都抱有怀疑,瑞幸和它背后的投资人、管理团队并非真正的实业家。反观整个中概股,从我们对企业战略管理的长期研究观察看,可以很负责的说:去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平均素质都是高于国内A股的。从这个角度看:绝大多数中概股企业信任美国资本市场,本身也一定信任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对国人来说,大可不必为美国人操心中概股搅了美股的浑水,客观上也不是这样。

但从美国投资者和媒体的角度看,可以预见瑞幸产生的影响一定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大体可能有几点:

第一点, 美国主流媒体一定会持续渲染瑞幸这个案例,而且他们会冠以“中国公司欺诈”来扩大化传播影响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声誉。就像之前荷兰媒体和西班牙媒体对于个案的冠状病毒试剂和口罩不合格来抨击“中国制造”一样。我们理解特殊时期西方媒体的感情因素,他们对于中国所有的问题看法都不免带着杂糅的多种因素影响,加之一个确凿的证据,渲染放大符合逻辑。这方面中国的中概股公司和全球化公司应该有这个预期,在西方受疫情影响出现社会多种问题的时候,政客和媒体找一个舆论出口是必然的,加之中国公司自己的问题多种因素叠加并不奇怪。我们自身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符合全球资本市场监管标准是我们必须的工作,像瑞幸这种发现问题或者被逼迫发现问题,坦然的认错是很好的态度,我们也应该坦诚接受批评,不过确实没有必要面对渲染的问题过于扩大自我批判;

第二点, 西方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在这个时候有抢占道义制高点的内在需求,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案与西方舆论形成对抗,或明确的对抗性反馈。不仅瑞幸和神州租车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的雷可能会爆出,海外舆论“唱衰”中国的声音不会中断,这和中国国内一部分人看着欧美疫情怯怯欣喜逻辑是一样的,大可不必随之起舞,口舌之战进而扩大中西方的对立情绪。在一个全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经济数据“比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从问题出发反思自身,解决问题,而非为了维护一个所谓的“神话模式破灭”陷入口舌之争,加剧全球舆论的对抗情绪。

实际上,从这两天我们监控海外多国舆情的角度看,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质疑已经大面积出现,包括社会、经济、商业和文化多个方面,瑞幸咖啡和神州租车带来的资本市场波澜是这样一个大背景的一个大浪,后面还可能有波涛汹涌的更多不确定性。

概括起来,对瑞幸咖啡和神州租车的处境,我个人并没有太多同情,却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多了很多理解。在过去40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改革开放大浪不断托起一位位敢于冒险的企业家走向巅峰,他们一部分人倒在海水里也许也是企业家的宿命,他们每个人的人格和道德不可避免也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但相信绝大多数企业家“造富”的初衷是正面和没有原罪的。

当瑞幸和神州这两家典型从美国师傅那里学到的美式商业模式破产的时候,需要反思的肯定不是学艺不精的问题,而是中国企业要摒弃美国曾经犯下“过度金融化”的错误,“实事求是”走诚信经营实业的路,也是推动美国早期繁荣的正路。如果最终瑞幸和神州倒下了,希望他们能化作商业诚信的土壤,滋养更多励志于走向世界的企业;如果他们侥幸活过来,也希望他们带头摆脱“多快好省”经营企业的思维。

在这个新冠疫情带给全社会、全世界多种不确定性的时期,也希望中国企业家们用诚信经营带给公众更多确定性期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