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涨价?复工后海底捞啤酒涨4块,米饭7块钱一碗 网友:过分了

报复性涨价?复工后海底捞啤酒涨4块,米饭7块钱一碗 网友:过分了

报复性消费话题之后,日前“海底捞复工后涨价约6%”的话题登上热搜。

近日,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晒出菜单,原本海底捞线下重新开灶令他激动不已,但一看价格顿时傻了眼,“人均220+,血旺半份从16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过分了啊。”

海底捞的涨价也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眼下成本都在涨,再加上疫情受到巨大损失,“海底捞有涨价的权利,吃不吃是你们的选择”。而反对者的声音是,工资没涨,消费却涨了,不可思议。

4月5日晚间,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回应,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疫情曾导致堂食停摆近50天

近日,海底捞发布了2019年的年报。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56亿元,同比增长56.5%;实现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42.4%。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

翻台率一向是海底捞最引以为傲的、优于同行的指标,其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平均翻台率分别为4.5次/天、5.0次/天、5.0次/天。但2019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下降为4.8次/天。这是海底捞公布财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而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海底捞旗下门店 2020 年 1 月 26 日起停业,2 月 15 日起外卖恢复、3 月 12 日起堂食陆续复业,按此计算海底捞堂食业务 1 季度停摆近 50 天。据中信建投此前发布研报,判断疫情估计为海底捞 2020 年的营收带来损失约 50.4 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为 5.8 亿元。

但机构仍然看好海底捞的前景。东方证券在4月1日的研报中表示,继续看好公司发展,竞争优势愈发宽广,门店拓展空间仍可观,疫情影响过后成长黄金期仍在:

1)公司已经形成了品牌、供应链和人才梯队三大先发优势,后来者难以超越: 海底捞“服务好”的品牌已经根深蒂固,后来者难抢夺心智;公司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其关联公司颐海国际和蜀海供应链已经成长为行业标杆;人才梯队难以复刻。

2)公司开店数量尚有翻倍空间,仍具备较大的成长潜力: 公司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长期门店中枢为246/552/753家,合计1551家,相较于目前中国大陆716家(截至19年底)的门店数量还有翻倍空间;每年200家左右的高速开店有望持续至2022年,疫情的一次性影响过后,公司仍处在发展的黄金阶段。

餐饮行业是否会普遍涨价?

近日,西贝莜面村也被眼尖的网友发现涨价了。“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土豆条炖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

据北京商报,一位餐饮业内人士判断,“只要疫情没有完全被控制,防疫工作还要继续,餐饮消费不能完全放开,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遇到这类问题,参与涨价的企业也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多。”

不过,旺顺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雅青表示,目前旺顺阁堂食正在稳步恢复,暂时没有感到食材成本上涨。而在嘉禾一品创始人刘京京看来,餐饮食材成本有些许涨价,目前没有涨价的意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海底捞涨价也看到了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头部企业趁势而为进行涨价,在消费端,涨价对消费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响。但对于消费能力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海底捞的粉丝、重度消费人群是中等偏上的消费人群。所以涨6%其实对于这些消费群体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对企业来说,利润将会有所提升。

朱丹蓬认为,疫情对中国的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分化器,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头部企业依托自身的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品牌力等红利拥有涨价的话语权、定价权。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可能是进行促销活动,所以分化的趋势将非常明显。

当涨价遇上消费券,你还买买买吗?

“自己在家吃火锅不香吗?非得去店里花冤枉钱?”有人表示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开源节流也是一种方式,但也有人因此担心,消费需求走下坡路会影响经济环境。

“报复性消费,必定会带来各商家对商品的报复性涨价,到时候国家应该会给居民发放消费券,然后继续报复性消费。”赵先生曾对朋友这样说。

如今,有南京的消费者表示,虽然海底捞价格略涨,但自己摇号抽到餐饮消费券,用支付宝付款直接扣减,感觉反而便宜了许多。

微博网友晒出南京餐饮消费券。

3月以来,不少地区开始发放消费券,似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涨价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3月2日,山东济南推出了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3月13日,浙江宁波宣布发放1亿元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券,江苏南京推出3.18亿元消费券,包括餐饮、体育、图书等七大类;3月26日,广西发放第一批价值268元的暖心卡……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一个多月,全国17个省份30多个城市公布将向市民发放消费券,金额超过50亿元,后续加入者络绎不绝。

“在消费受到抑制的时候,运用消费券的方式能够比较好地带动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反弹,或者推动它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介绍,但他同时也提醒,消费券的应用应该有的放矢,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

据南京市可信数据管理平台监测,5天时间里,南京市共使用电子消费券34522张,总消费金额942.93万元。除去电子消费券抵减金额外,带动消费金额613.16万元。

而广西的“螺蛳粉消费券”操作使螺蛳粉的销量一时大增,让不少网友开始呼唤:上海啥时候发“生煎消费券”?成都是不是可以发“火锅消费券”?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