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领衔,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将启动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长三角、珠三角领衔,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将启动

到2020年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落户的重点。

4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促进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城市群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两大城市群的发展,下一步预计在两大城市群外,包括成渝、海峡西岸等城市群也会跟进。

无论是对人口还是人才来说,城市群内部由于城市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也更多。以长三角为例,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热度越来越高,吸引力越来越大。对流入杭州的人才而言,选择杭州,不仅基于杭州本身的就业机会,而且在高铁出行的半小时半径中还有上海、苏州等地,选择的机会更多,因此城市群比单个城市更有吸引力。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有利于加速人才、人口向重点城市群集聚,加速劳动力在城市群内部的自由流动,大幅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另一方面,《意见》提到,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相比审批制,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这一变化也将使得未来一些城市的落户变得更加简单。

同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下称《任务》)的通知。其中指出,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督促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其他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坚持存量优先原则,取消进城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城的人口等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超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特大城市的门槛是城区常住人口500万到1000万之间。Ⅰ型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到500万之间。

根据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目前有29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300万,15城超过500万,6城超过1000万。这6个城市,除了京沪两个强一线城市外,其他几个城市包括广州、深圳、天津和重庆,都还有不少的发展空间,这些城市也是放宽积分落户的重点。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相比之下,广深等城市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都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任务》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另外,《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在彭澎看来,根据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资源,有利于推动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加快补齐公共短板。以每万人床位数来看,在目前新一线城市中,郑州、长沙和昆明居前三,都超过90张,其中郑州最高,达96.7张,成都和武汉分列第四、五位,而外来人口占比最高的东莞,每万人床位数最低,仅为37.1张。

彭澎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个城市医院的床位数、执业医师数量都是按照户籍人口的数量来定编的。过去户籍与常住人口相差不大,但现在很多沿海城市的外来流动人口很多,尽管这几年沿海城市也逐渐在按常住人口来配备医疗资源,但总体来看,一些外来常住人口很大的城市,配备的医疗资源还是不够。

此外,东莞一些特大镇的公务员、事业编制都远远不够,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彭澎说,按常住人口来配置资源,有利于这些地方增加编制,让更多提供公共服务的队伍享受同等待遇,进而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