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药房”捂紧“药袋”,中国原料药订单猛增:专家预计4月下旬或现涨价势头

“世界药房”捂紧“药袋”,中国原料药订单猛增:专家预计4月下旬或现涨价势头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孙源 于玉金 北京报道

近日的A股市场,多支原料药概念股价格走出一波波火红的上涨潮。

4月以来股价节节攀升的华海药业(600521.SH)是典型的原料药概念股之一,公司4月10日发布业绩预告,称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预增6,100万元到8,800万元,同比增长约45%到65%。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制剂及原料药销售大幅增加影响。

华海药业还在4月9日发布一则拟公开发行不超过约18.4亿元可转债的公告,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年产20吨培哚普利、50吨雷米普利等16个原料药项目、生物园区制药及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华海药业此次发行可转债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原料药产能?华海药业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问题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关,当前公司处于年报静默期,不便回答。

除了华海药业外,4月8日,原料药企业天宇股份(300702.SZ)因“股价自2020年3月2日以来累计涨幅达58%”收到创业板公司管理部发来的关注函,被要求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等。公司方面在4月9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产一直在做,扩产力度会按照计划来,需要走审批,不是想扩就扩那么容易的。”

目前,海外疫情的变化影响着全球医药产业链,其中“世界药房”印度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从3月25日起封国21天,3月初限制部分制药原料出口,被限制产品合计销售额占印度总药品出口的10%,国际贸易流动下,中国原料药产业也开始共振。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内原料药出口订单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不少,今年中国原料药企业会迎来一波爆发。

“原料药价格后期一定会涨”

一方面是海外疫情较严重国家和地区的原料药产业生产力被削弱,另一方面是印度等国的药品限制国际贸易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原料药企业复工率逐步提升,也普遍收获了较为亮眼的一季度业绩。

天宇股份也在4月8日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一季度实现归属母净利润1.6亿元-1.7亿元,同比上升24.84%-32.64%。天宇股份指出,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不断拓展,尽管公司2月份受疫情停工影响较大,公司主营业务原料药销售仍保持稳定增长。

天宇股份的主要业务包括心脑血管类药物、降血糖药物、降血脂类药物、抗凝血类药物和抗哮喘类药物等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其中缬沙坦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原料药价格后期一定会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认为。他表示,由于目前中国企业产能恢复时间不长,国外形势变化的实际影响未至,所以目前还没有出现原料药行业普遍涨价的情况,但是预计影响会在4月下旬至5月份开始显现。

同样,出口订单增加也是“苗头”初现,史立臣从原料药企业方面了解到:“目前订单有明显增加,因为是刚开始受影响,所以货品真正运输出海关的现象不明显,一些企业下订单是为了‘占’下,防止复工之后缺原料。但是运输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出口物流还在逐步地恢复。”

“华海主要生产心血管和精神类原料药,当前总体出口价格稳定。华海药业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总的来讲,目前公司出口订单并没有受到大的变化或者影响。部分存在因疫情导致的假期延长造成出货积压,使得恢复生产后短期出货量增长。”

对于目前国际业务开展是否面临物流方面的困难,华海药业方面回答《华夏时报》记者称:“当前因疫情造成境外交通物流影响比较明显。因为不少国家封国,导致交通中断,如客运直飞航班很多被取消,而货机航班又非常少,所以造成货物运输问题。当前我们通过货运快递和海运等形式,缓解运输压力。”

史立臣认为,在国外的封国行动、原料药厂商关停的背景下,未来国际市场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原料药短缺的情况,预计接下来约半年的时间,中国原料药企业的经营状况会非常好,无论是在销售总量上,还是在利润上,今年整体相较往年会有较大的提升。

史立臣表示,长远来看,他比较看好的是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原料药企业,但在短期内,如果全球的疫情有明显的抑制,企业逐步复工,中国的大宗原料药市场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同时原料药价格也一定会涨。

能否把握转型机遇

“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中国的原料企业能不能把握这次机会(转型升级)?利润增加后,能否进一步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史立臣说道,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中国以大宗原料药出口为主,大宗原料药早期主要产自欧美国家,但是牺牲的是环境,随着中国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企业进行废水处理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向高技术含量的生产路线升级的机会,因为约束企业发展的因素,一是资金,二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如今这两个条件的阻力将大大减小。

谈到应对环境影响评价,这是原料药厂商每年的一笔相当大的开支,包括设备、人员等的投入,甚至高达上千万,不少盈利状况不佳的原料药企业正在不堪重负而倒闭。

史立臣还提到一种新的经营形式,他表示:“国外一些高端、高附加值的原料药企业多受疫情影响而停产,而中国目前的复工复产情况非常好,于是有部分国外企业在国内‘巡查’,寻找具备相应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中国企业进行合作生产。其实对于中国药企来说,后续也占有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对于双方来说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考虑与国外停产的高端原料企业在国内合资建厂,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除了国际疫情影响,随着国家集中采购政策对仿制药市场的洗牌,相关的单纯生产原料药的企业能否转型为“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也是一个有机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思路。

以华海药业为例,“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优势就是其争夺市场的坚固堡垒。华海药业在4月10日的一季度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制剂及原料药销售大幅增加,国内制剂方面,随着国家集中采购的推进,公司依托扩围联盟地区中选契机,产品市场覆盖率得以快速提升;原料药方面,随着厄贝沙坦、氯沙坦钾、缬沙坦产品CEP证书的恢复,公司沙坦类产品销售大幅增加。

“如果原料药企业自己生产制剂,优势肯定非常大。”史立臣认为,问题在于,一是原料企业有没有这个想法做制剂,二是因为生产制剂的投入可能比较大,不仅要做生产线,还要拿批准文号,生产周期和投资都增加。“但有些原料药企业是很保守的,同时对仿制药这一领域还是就是有点畏惧,因为大宗的原料药供应没那么多的市场拓展行为要做,但是制剂产品需要有团队营销,但是原料药企业本身没有相应的销售推广团队。”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