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微企业再获激励 落地时效成关键

北京中小微企业再获激励 落地时效成关键

在疫情防控工作向常态化转变的背景下,为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北京市在此前“支持中小微企业16条”的基础上,于近日发布了《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涵盖延长租金减免政策实施时限、强化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等9个方面精准帮扶政策。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2.0版本”是对之前政策的进一步强化,也是北京在保市场主体方面的积极举措。多家受访企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疫情以来房租减免等政策帮助企业减轻了压力、增强了信心。目前多数企业的诉求主要集中在融资方面,对于各项利好政策,最关心的仍是落地时效问题。

| 减租延长至4月 企业直呼“解渴” |

在此前减免房租的政策基础上,此次《措施》又将房租减免延长至4月。

《措施》规定,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并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020年3月和4月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2020年3月和4月给予租金50%的减免。对承租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2020年3月和4月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还将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办学活动的民办幼儿园,受疫情影响严重且在京注册的餐饮、便利店、美容美发、家政4类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以分公司形式设立的连锁直营门店纳入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政策红利影响。

北京知诚社会组织众扶发展促进会会长任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延长房租减免期限是非常直接的政策,特别是对餐饮、便利店、美发、家政等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小商户小企业的支持,是很务实的举措。但现在减免对象还是集中在市级、区的国有企业房产方面,覆盖面希望能够更大一点。

同时,《措施》也要求,由市、区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鼓励特色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创业基地、文化产业园、视听园区等各类载体将房租减免时间同步延长至4月。

CEI中国企业研究所秘书长唐大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很多企业已经享受到国有物业的减租优惠。但对非国有物业,仍需双方协商解决,政府应该鼓励、补贴那些非国有产权的业主公司。

中关村创业大街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率先落实了2、3月房租减免、减半的政策,大约惠及1000余家小微科技企业和入驻机构。

声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常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减租政策“解渴”,公司此前房租减免了50%。“因为疫情的影响,企业前期不能复工,办公室都是空置。后来按照北京市复工比例要求,也不能全员复工。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不开工,收入减少,还是要正常去支付房租。北京市的房租较其他省市地区还是比较贵的,减免的金额虽然不是特别巨大,但是对企业来说这是实打实的支出现金,物业这些费用的减免,还是很有效地减缓了压力。”

| 鼓励科创投资 提升核心竞争力 |

在此次《措施》中,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其中,鼓励创投机构在疫情期间加快开展投资,给予中关村示范区范围内已获得风险投资、后续融资需求迫切的孵化器在孵企业等优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金支持。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不小冲击。北京鲸世科技有限公司CEO杨利堃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对该公司有部分影响,“主要压力来自一些项目往后延期了,导致我们的资金压力比较大”。

杨利堃介绍,该公司是文化科技相融合企业,主要做线下多媒体技术。这次疫情导致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有所减少。目前,鲸世科技已经实现员工以远程和线下方式4:6的比例复工。此前“16条措施”房租和税收减免、社保延期等政策帮助公司减缓了部分压力。

任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小微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它在重大项目里,或者对大型上游企业有稳固的合作关系,其实受的影响没有那么大。现在受影响比较大的企业是市场应用型的企业,它没有核心竞争力。对这类企业,可以支持它做转型升级,否则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而被淘汰”。

《措施》对投资效果较好的创投机构给予一定比例风险补贴,开展首轮投资的,单笔补贴不超过50万元,单家机构年度补贴总额不超过150万元;开展首轮之后投资的,单笔补贴不超过100万元,单家机构年度补贴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在中关村示范区范围内注册且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科技信贷产品融资的,给予企业贷款贴息支持,贴息比例由实际贷款利息的40%提高到50%,每家企业单一信贷产品年度利息补贴不超过50万元。调整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成本补贴申报标准,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申报研发成本补贴。

对于杨利堃来说,目前最关心的是政策的落地时效问题。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作为国家高新和中关村高新企业,此前依照“16条措施”申报了研发成本等补贴,但目前还没有切实落地。“时间和落地性都有待考量。我们要的就是快,有的公司都抗不过去了,申报下来也没有用了。”他说。

| 融资倾向小微企业 应畅通对接渠道 |

融资难仍是中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所在公司因为疫情期间部分上游供应链受到影响,导致成本有所增加;此外,公司销售的智能测温设备需求较大,需要大量垫资,因此希望能有金融信贷方面的政策支持。而由于疫情期间经济大环境不太好,导致融资比较困难。

常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疫情以来,其实主要压力还是在现金流,主要围绕业务和供应链方面。传统业务订单下降,应收账款回款时间变长,导致公司现金流周转方面承受较大风险。虽然应对疫情防控需求推出的助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产品的业务订单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供应链供货周期以及元器件涨价问题,也给企业增添了一定的负担。”

在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上,《措施》明确提出,引导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落实国家面向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确保将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券,设立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到期还款暂遇困难的企业延长还款期限。充分发挥北京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作用,2020年对小微企业减半收取融资担保、再担保费,力争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金融支持政策释放了非常好的信号,但是这方面还是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内部决策,对中小微企业来说,还是需要一些对接沟通的过程。”常乐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之前的政策相比,2.0版本更具有指向性,通过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一些贴现工具专门指向中小微企业,而 “贴现担保”“担保费率下调”相当于通畅了一条渠道,把这些货币引向中小微企业,是比较现实的一个路径。

此次《措施》还指出,要提高不良容忍度,鼓励金融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券,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占比。

今年4月1日,全国首家首贷服务中心正式落地北京,服务范围覆盖大中小微各类型企业,重点服务民营、科创和小微企业。

盘和林进一步指出,持续提升“首贷率”、无还本续贷占比相当于定向关注指标,这也是北京的创新,能够直接扩大中小微企业受益面。

| 企业融通发展 信息化平台需巩固 |

除以上政策措施外,此次《措施》还要求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鼓励市及区属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开放空间载体、场景应用,积极采购中小微企业产品,在资本、品牌和产供销方面与中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配套协同,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生产经营困难有失业风险的企业,可同时享受临时性岗位补贴。还将建立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监测预警机制,定期梳理中小微企业诉求,提高监测分析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警。

任壮认为,在复工复产方面,《措施》提出了取消不必要的前置审批程序和限制,也提出了复工需要具备的必要的工作条件。他指出,“北京健康宝”这种信息化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还在疫情期间,但是应该着眼于疫情后期甚至结束以后,这些信息化产品和平台的巩固和固化。这对于全市社会治理层面的大数据获取非常有意义。

他同时建议,“在保障就业方面,国企招聘的岗位、大型企业招聘,是否可以由人社部门牵头汇集到固定的平台上。目前是分散在各自的官网上,其实很不便利。需要有效地在供需两端搭建起平台”。

“大型企业数量少、信用记录完整,容易跟踪、救助,现成的手段也很多。但中小微企业量多面广,且缺乏信用记录,税务信息不多,基本不从银行贷款,政府的救助手段找不到着力点,这是最大障碍。”唐大杰认为。

他指出,更应该关注比中小微企业更小的个体工商户。“它们没有企业形态,一般是家庭经营,三五个雇员,资本金很少,是这次疫情中最脆弱的经济主体。但它们是最基本的民生形态、社区文化,老百姓自主发展的底线模式。希望政府直接给个体工商户发钱或者投放消费券。”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吕银玲 宋亦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