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定增“馅饼”:账面浮盈不及余额宝
财经
财经 > 正文

兴业银行定增“馅饼”:账面浮盈不及余额宝

作者:时代财经 时代商学院特约研究员 杨晨

【事件概述】

三年前,在许多中小投资者的疑虑中,兴业银行(601166.SH)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发行价(15.1元),进行了一次近260亿元的增发,定增对象包括阳光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阳光控股”)、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福建投资集团”)等6家机构。

4月7日,阳光控股、福建投资集团认购的5.6亿股解禁。当天,兴业银行股价报收16.21元(不复权)。相较于三年前的定增价格,阳光控股认购的定增股仅浮盈1.11元/股,三年账面收益率仅7.35%,而近三年余额宝的累计收益率在9.5%左右,其参与定增的收益还不如余额宝。

三年来,尽管兴业银行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增长,但在二级市场,该行的股价却裹足不前,长期低于每股净资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招商银行(600036.SH)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三年间已翻了一番,潜伏其中的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重新审视兴业银行三年前的那场定增,时代商学院认为,这是一次没有赢家的定增。低于净资产的定增价遭中小投资者质疑,管理层饱受争议,参与定增的机构也未能满足收益最大化的需求。

近年来,兴业银行董监高人事变动频繁。2019年9月,时任董事长高建平辞职后,该行董事长之位已空缺半年,行长陶以平代为履行相关职责。

4月10日,时代商学院就上述问题向兴业银行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分析解读】

一、回溯:中小投资者质疑低价定增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是我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总行设在福建省福州市。

2016年7月底,兴业银行发布定增预案,拟以15.1元/股,向福建省财政厅、中国烟草总公司等6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7.2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6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其中,阳光控股斥资约75亿元,认购近5亿股,限售期36个月。阳光控股为阳光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阳光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林腾蛟。

兴业银行上述定增预案发布后,在中小投资者中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投资者在交流平台质疑,兴业银行不顾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低价定增。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6月末、9月末、12月末,兴业银行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5.88元、16.7元、17.02元。15.1元的定增价均低于上述每股净资产,折价率分别为4.91%、9.58%、11.3%。

不过,以高建平为董事长、陶以平为行长的兴业银行高管层并未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呼声,仍按15.1元/股的价格推进定增事宜。2017年4月7日,兴业银行完成了定增,发行价格为15.1元/股。

通过此次定增,阳光控股持股2.39%,跻身兴业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三个多月后,林腾蛟出任兴业银行董事。

2017年8月29日,兴业银行同意给予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阳光控股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授信类关联交易额度人民币125亿元、非授信类关联交易额度人民币14亿元。

如果定增大戏就此落幕,兴业银行和阳光控股可谓皆大欢喜,只有中小投资者失望至极。

二、账面浮盈收益率不及余额宝

吊诡的是,三年来,兴业银行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一直未能走出定增价格陷阱。

对于财务投资者而言,参与定增的目的主要是获取股票买卖价差与分红收益。从2017年到2019年,兴业银行进行了3次现金分红,每股分别派发了0.61元、0.65元、0.69元的现金股利(含税,下同)。阳光控股、福建投资集团分别获得红利为96,854.30万元、12,913.89万元。

2017年参与定增时,阳光控股、福建投资集团的投资成本分别为749,999.94万元、99,999.90万元。

按2020年4月7日解禁日的收盘价16.21元(不复权)测算,阳光控股、福建投资集团的账面浮盈分别为55,132.45万元、7,350.99万元;华泰证券网上交易系统显示,若以2017年4月7日为起点向后复权,则2020年4月7日兴业银行复权价为16.9元,依此计算,阳光控股、福建投资集团的账面浮盈分别为89,403.97万元、11,920.52万元。

可见,兴业银行低迷的股价表现,导致参与定增的两个机构的账面浮盈甚至还不及分红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兴业银行基于2016年度实现的利润派发现金红利,公告披露的派发方案是以股权登记日2017年6月13日的公司普通股总股本20,774,190,751股为基数派发。阳光控股等参与定增的6家机构,未对2016年的业绩产生贡献,但也获得了现金分红。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若以上述不复权价(16.21元)计算,三年来阳光控股所持有的兴业银行股票账面累计浮盈7.35%,甚至还不及余额宝同期累计收益率(9.5%左右);加上现金分红,阳光控股三年累计浮盈20.26%,年复合收益率为6.27%,低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

若以上述后复权价(16.9元)计算,三年来阳光控股所持有的兴业银行股票账面累计浮盈11.92%;加上现金分红,阳光控股三年账面累计浮盈24.83%,年复合收益率为7.67%,依然低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

时代商学院认为,这是一次没有赢家的定增。

首先,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增发,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也因此遭到众多中小股民的激烈反对;其次,对于参与定增的机构而言,认购价格虽低,但从三年来的股价表现看,兴业银行此次定增并未满足定增机构收益最大化的需求。账面浮盈收益率(不复权)不如余额宝,考虑分红后的综合收益率也低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但相对却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再次,对兴业银行来说,管理层饱受质疑,该行近年来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三、招商银行VS兴业银行:股价表现大相径庭

从业绩表现来看,据兴业银行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快报(未经审计),2019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813.19亿元,同比增长14.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8.68亿元,同比增长8.66%。每股净资产增至23.38元,但股价却裹足不前。

反观另一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该行2019年营业收入为2,697.03亿元,同比增长8.5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8.67亿元,同比增长15.28%。

由此可见,招商银行的业绩表现优于兴业银行,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更是“秒杀”兴业银行。

2017年4月7日,兴业银行与招商银行收盘价相差并不大,分别为16.34元(不复权)、18.89元(不复权);2020年4月7日,两家银行收盘价分别为16.21元(不复权)、32.52元(不复权),较三年前分别上涨-0.80%、72.15%,两者走势大相径庭;若以2017年4月7日为起点向后复权,则截至2020年4月7日,两者涨幅分别为3.43%、85.49%,相差82个百分点,差距依然极为悬殊。

时代商学院注意到,2020年3月23日至25日期间,兴业银行部分董监高集体以自有资金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股票,合计交易量为177.9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5元至15.79元。不难看出,此举为该行高管为增强投资者信心所为,但效果如何,还待市场检验。

四、董事长空缺半年有余

近两年来,兴业银行频频发布董监高辞职公告。

2018年4月,两名监事彭锦光、徐赤云因工作调整、安排等原因辞职;2018年8月24日,职工代表监事李健因工作原因递交辞呈;2018年10月27日,董事、副行长薛鹤峰辞去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和副行长职务,系因工作调动。

2019年9月4日,兴业银行公告称,高建平因年龄原因辞任董事长。

2020年4月9日,董事、副行长李卫民因工作调动辞去董事、副行长职务。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董事长之位依然空缺,行长陶以平代为履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