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肯德基“人造肉”开卖后,概念股应声大涨,风口来临?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星巴克、肯德基“人造肉”开卖后,概念股应声大涨,风口来临?

4月21日,星巴克公司表示,将于本周三在中国推出一份新的基于植物的人造肉午餐菜单,该产品由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生产。此前一天,另一餐饮巨头肯德基在国内限时开启了“植培黄金鸡块”公测。

两大连锁餐饮巨头纷纷在中国试水“人造肉”产品,受此影响,A股市场人造肉概念版块应声走高。4月22日,A股人造肉版块集体大涨,截止上午11时30分,版块涨2.27%。龙头股双塔食品涨停,录得两连板,该股4月20-22日涨幅为25.39%,三日内市值大涨近40亿元。此外,美盈森、金字火腿、来伊份跟涨。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上疫情爆发引发人们对动物作为寄生宿主进行传染的担忧,人造肉作为肉类替代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在星巴克、肯德基、Beyond Meat这些巨头的推动下,我国人造肉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那么,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备受资本热捧的人造肉要爆发了吗?其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疫情催化下人造肉再次走热,巨头抢滩中国市场

实际上,这并不是人造肉首次引发关注。去年5月,美国最大的人造肉供应商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大涨163%,创造了本世纪以来美国公司IPO首日的最佳表现,并带动了A股市场“人造肉”概念股板块上涨。此后,双塔食品、金字火腿等多家国内上市公司均表示进军“人造肉”领域。

“人造肉是伴随着食品加工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消费者也逐渐认识到食素对健康和环保的益处,素食主义近年来极为流行,一大批国外企业推出了素肉汉堡、素肉香肠、素肉饼、素排骨等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潮流。”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韩建春接受采访时表示。

新冠疫情影响下,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造肉迎来发展契机,巨头们则借此机会开拓中国市场。Beyond Meat创始人Ethan Brown表示,今天我们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Beyond Meat来到了中国市场,此举推进了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植物性蛋白的目标。

目前,中国占全球肉类消费量的大约四分之一,而这正在发生改变。欧睿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的植物肉市场规模增至$97亿,并进一步预计国内的植物肉需求到2023年将达到$119亿。这也是Beyond Meat、星巴克、肯德基看重中国市场的关键原因。

据悉,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Beyond Meat还将开设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同时上线一个中文网站。数据显示,目前星巴克中国已经在中国重新开放了超过95%的门店。此次Beyond Meat将通过与星巴克合作,快速拓展中国市场。

而肯德基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倾听消费者真实反馈,继续探索和优化配方与工艺,力求打造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植物蛋白产品。”对于未来植物鸡块是否将成为固定菜单,以及在更大范围内销售人造肉产品,百胜中国尚未说明。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上疫情爆发引发人们对动物作为寄生宿主进行传染的担忧,人造肉作为肉类替代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在星巴克、肯德基、Beyond Meat这些巨头的推动下,我国人造肉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概念龙头股涨停,国内人造肉将爆发?

受星巴克、肯德基人造肉产品消息影响,近两日,A股市场人造肉概念版块集体大涨。龙头股双塔食品录得两连板,4月20-22日涨幅为25.39%,三日内市值大涨近40亿元。此外,金字火腿、京粮控股、美盈森等概念股均走强。

资本市场走热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国产人造肉发展前景的热议。一位Beyond Meat 上市前就投资的私募人士表示,看好人造肉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内地的潜力,但现在还是个小众市场,一些公司股价是跟风上涨。

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显示,全球人造肉规模已达121亿,年增长率预计为15%。目前人造肉市场份额前四企业均集中在美国。而在国内,肉制品人均消费仅为美国的一半,中国三大植物肉企业(齐善食品、江苏鸿昶、宁波素莲)2018年总营业额加在一起,仍远远低于美国Beyond Meat公司。这表明中国人造肉市场潜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并未出现绝对的行业巨头,人造肉市场集中度低。国内仅有从事植物肉业务的公司,主要为深圳齐善食品、江苏鸿昶食品和宁波素莲食品,体量较小。

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足人造肉概念的公司主要有双塔食品、金健米业、金字火腿、海欣食品、安井食品等。其中,双塔食品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人造肉领域的公司,是Beyond Meat的豌豆蛋白供应商之一,其业务中20%的收入来自豌豆蛋白。而此次星巴克、肯德基推出的“人造肉”产品均与双塔食品有关。

一位资深风险投资人认为,肯德基、麦当劳餐饮巨头的加入必然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目前看来,不乏有些公司借助市场情绪反复炒作,该行业赛道还未走上正规,需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投资者需要注意风险。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表示,“人造植物肉”国标正在制定中,国标的制定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培育市场。”

“人造肉具备一定规模的初创企业不会超过10家。”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表示,虽然国内人造肉行业处于萌芽阶段,但是发展很快,基本上每两个星期,我们都能看到1到2家新的公司出现,还有一些大的食品企业在往植物肉方面转型。”

技术难突破,成本仍较高

Marketsand Markets研究指出,到2023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将达到440亿元,每年以6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与此相比,当前全球肉类消费约9.5万亿元,如果人造肉的渗透率达到1%,那么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元。“人造肉”是未来食品的标志性产品,机构预测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市场份额将达60%。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技术、资本等难题依旧困扰着相关企业。国盛证券分析认为,行业主要问题为成本仍较高,目前“素肉”技术路线成本较传统肉略贵,未能被市场完全接受。

蓝鲸记者打开星巴克APP页面发现,其在国内推出植物膳食餐饮产品--青酱意面、经典千层面等价格区间为59-69元,比普通意面、沙拉价格高出20元不等。相比之下,肯德基1.99元/5块的植物鸡块较为亲民。

而在市场上,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素肉价格略高于普通肉类,230克28元的价格,比起真猪肉的售价并不占优势。有网友还表示,“植物肉这么贵,吃真肉不香吗。”

记者了解到,人造肉产品价格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其技术路线成本仍高,无法量产。据国盛证券研报,2013年,Mosa Meat的创办人Mark Post 教授造出第一块人造肉饼的成本是 32.5 万美元。2018 年,以色列公司 Future Meat 生产的人造肉成本还在每磅 10000 美元左右。降低“培育肉”成本的决定性因素是降低血清成本,血清主要作用是给肌肉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细胞的自然复制,目前单算血清成本就远高于鲜肉价值,导致“培育肉”缺乏价格竞争力,不能作为大量生产人造肉的可行方法。

不过,研究机构指出,近两年随着行业内龙头融资体量增加,上市进程加快,将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生产中,加速行业技术进步,有望促成本进一步下降。

除成本问题外,人造肉口味也是困扰企业的难题。目前市场上的人造肉产品,与国内消费者日常饮食习惯有差距,接受度尚未可知。

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也有投资人看好人造肉的未来。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就曾表示:“民以食为天。运用创新的技术改造这个规模巨大、潜力巨大的产业,以更高质量的食物改善中国人的餐桌结构,这是我们对食品/饮品投资根据地的理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