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的财务迷局(一):子公司业绩变脸“有蹊跷”

美年健康的财务迷局(一):子公司业绩变脸“有蹊跷”

收购之前业绩稳定,收购之后迅速变脸,美年健康的子公司能否经得起推敲?

和预测的一样,美年健康(002044)毫无悬念地爆雷了。

4月15日,美年健康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公司2019年度净利润预计为亏损8.6亿元,而2018年,公司净利润还是正的8.2亿元。

拇指医药此前曾在今年1月初预测,美年健康51亿商誉存在重大减值风险。(见文章:体检业务下滑,51亿商誉或将爆雷:美年健康年关难过)这次果不其然,美年健康将利润大幅亏损的原因归结为“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预计商誉减值将达到10.35亿元。

减值巨亏一时爽,能把美年健康积累多年的沉疴顽疾一下都减掉吗?公司管理层可能是这么想的,但从披露出的信息来看,却可能捅出了更多的问题。

4月22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回应深交所有关公司大量计提商誉减值的问询函。这份回应中,美年健康将涉及商誉减值的每家子公司信息都详细列出,使人能够窥探这家神秘的体检公司到底是怎么做生意的。

到底有多少人在美年健康进行了体检,这似乎和“瑞幸到底卖了多少杯咖啡“一样,是个谜。

体检人数成谜

1

早在2017年的时候,美年健康就给自己定下了宏图大志:2019年要服务4000万人。

尽管2019年上半年只完成了1038万人的体检,不过公司从董事长俞熔往下,一直对“4000万“这个目标非常有信心。因为美年健康在公告中说:

“体检行业上半年为业务淡季,下半年为旺季。”

今年1月4日,在一篇题为《坚守普惠医疗初心,做健康中国追梦人》的公关文章中,俞熔自己写到:“2019年,美年大健康……全年为近4000万人次提供专业健康服务。”

(相关媒体报道截图)

要知道,2018年美年健康完成的体检人数是2778万人。俞熔赶在公司年报发布之前,就把“4000万人”这个可能关系到股价波动的核心数据披露出来,可见是对公司业绩相当有信心的。

公司营业收入也完美地支撑了俞熔的信心。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85.27亿元,同比去年微增0.81%。

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公司号称,从二季度开始就开展预约限流,以提升客单价水平。然而全年服务人数增长了44%,收入却只增长0.81%,这不但没有“限流提价”,反而是打折促销了。

如果按照4000万人计算的话,美年健康上下半年的营收和体检人数根本对应不起来。

美年健康有控股门店也有参股门店,只有控股门店的体检收入计入公司营收,参股门店按照财务制度,只有最终净利润并入总的报表。所以我们考察其营业收入,针对的是控股门店的体检人数。

2019年上半年控股门店体检人次为749万人,参股门店体检289万人。公司实现收入36.31亿元,其中体检收入34.78亿元,人均体检费用约为464元。

按照上述人均标准计算,下半年营收48.96亿元中,如果和上半年一样,约95%为体检收入,那么公司控股门店下半年体检人数大约为1002万人。相应的,参股门店按照同比例计算,下半年体检人数约为387万。

全年加总,美年大健康体检人数不超过2500万人次。这离俞熔所说的“4000万”差得比较远,更何况还没算上“增加客单价”的因素。以2018年美年健康体检人数2778万人次为基数,2019年业务量保守估计下滑超过10%。

这只是财报表面透露出的数据,真实情况可能外界根本无从所知。

控股机构业绩有蹊跷

2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时,美年健康披露了涉及商誉减值的子公司近三年的利润情况。部分控股门店的经营惨状,让人无法相信客流量只是减少了10%。

需要说明的是,利润一般并不能完全说明公司的经营状况。但美年健康在回复函中明确表示:体检机构营业成本主要为房租、折旧、摊销、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而且体检门店一般较少涉及对外投资损益等影响利润的科目,所以其净利润变化大致可以用来评价其实际经营状况。

先来看整体情况:在涉及商誉减值的39家控股子公司中,有20家公司2019年是亏损的,而2018年公布利润数据的公司中,只有5家亏损。亏损面的扩大可以直观地看出美年健康的运营情况。

与此同时,在披露了2018、2019两年净利润情况的28家公司中,有21家净利润出现了不同比例的下滑,有的是盈利收窄,有的是由盈利转亏,有的是连年加速亏损。

再看具体的体检中心,两年间业绩反差最大的是株洲美年大健康,2018年实现利润352万元,2019年巨亏2172万元;反差较大的还包括普洱美年大健康,从盈利573万元到亏损342万元;绵阳美年大健康,从盈利500万元到亏损317万元。

这些城市级的体检机构几乎不存在体检业务之外的成本,如果客流量稳定或略减,亏损程度不会如此变化剧烈。

我们统计了几家有历史财务数据可查的子公司,观察它们近4年来的利润变化情况,以及被美年健康收购时承诺的业绩,又发现了神奇的地方。

不仅这四家公司,其他美年健康收购的体检机构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收购之前业绩稳定或快速增加,大致能达到对赌条件;收购之后迅速变脸,2019年则更是大幅滑坡。(再次说明:对具体门店来讲,由于成本几乎固定,这样的业绩滑坡意味着体检人数的大幅下滑。)

这些子公司,都是美年健康花了大代价,从个人股东或机构手中收购过来的,溢价率一般都在2-3倍。买前光鲜,买后变脸,用上市公司的钱做人情是否合适?这个暂且按下不说。

上市公司美年健康,就是由这样一家家的体检门店组合起来的。控股门店客流大减,公司整体又怎么能维持体检人数的相对平稳?

如果公司的总账没有问题,那么部分子公司之前业绩尚可而2019年巨亏,这其中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前两年的对赌达标就有人为操作的痕迹:多家子公司只是超过对赌承诺业绩2万-5万元。

不披露详细财务数据的子公司,更容易进行财务操作。前两年勉强做盈利,2019年为了补上窟窿,亏损做得又用力过猛,和公司整体的业务表现极其不搭。美年健康公告中最让人看不懂的地方,或许可以这么解释。

美年健康与其他公司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近几年为了实现迅速扩张,在全国大量收购体检中心,以扩充自己的版图,增加账面利润,满足借壳上市时的业绩承诺需要。可以说公司的半壁江山都是近年来收购的体检中心。

这些子公司这几年来的业绩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由它们构成的上市公司美年健康的业绩是否经得起推敲?如果中间存在问题,美年健康又为何必须要这么做?

我们明天继续分析。

内容来源: 拇指医药

作者:稿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