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值此变局关键时刻,凤凰网财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了以“全球经济与决策选择”为主题的“凤凰网超级财经周”线上交流,邀请政商学企界嘉宾通过线上形式解析全球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谈及新冠肺炎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新冠肺炎专家组经济学家代表刘国恩在5月10日的凤凰网财经连线中分享了一组数据。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死亡风险在不同收入群体间存在差异,以美国为例,调查发现美国黑人死于新冠肺炎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族裔。“黑人的死亡风险是最高的,每10万人里面有15.4个人死于新冠肺炎;拉美族裔为10.06%,亚裔10.01%,白人只有9.4%。”刘国恩表示,在美国的种族群体中黑人是收入最低的一个族群,因此死亡风险在低收入人群中其实会更高。
刘国恩表示,如果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席卷全国的SARS做对比不难发现,无论是自身传染率还是感染后面临的死亡风险,SARS要比新冠病毒严重,但为什么新冠肺炎事实造成的死亡率和传染率却比它厉害?刘国恩指出,一旦感染SARS后病人很快就会出现重症情况,并很快被送去就医;“如果我们把SARS看成一个敌人,那么这个敌人是非常容易被我们发现的。”刘国恩举例称,“它要传染的话就是在医疗机构里传染,‘敌人’所在的场地规模较小,我们就可以实行百分之百的全面控制,我们也很容易判断这个敌人在哪里。”
“相比之下,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其实大多数人也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刘国恩说道,“一旦被发现感染了,也有81%的人群属于轻症患者。这个时候‘敌人’就分布在广大的社区内部,如果不进行管控,病毒就会继续在社区传播,这就导致新冠病毒很难被发现。”
基于此,对尽可能多的人群采取全面、积极和主动的检测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刘国恩表示,不仅可以通过常规的血清抗原检测进行排除,还可以对抗体进行检查。“从长期来看这是很可取的一个战略措施。”刘国恩说道,“我们如果主动地去检查,就会减少第一类错误,就是放走‘敌人’(新冠病毒),同时也会减少第二类错误,就是冤枉‘好人’(无携带新冠病毒)。”在他看来,目前应该重点放在快速并积极地对全国所有人群进行检测上,“尽管目前检测手段可能还跟不上,但这必须是我们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
刘国恩指出,只有通过全面的抗体检测,才可能使我们在看不见新冠病毒这个“敌人”的同时不会“误伤”太多人。“如果使90%以上的人群都处于一个不必要的管控的时候,经济和社会就停顿下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识别那个隐蔽起来的‘敌人’?除了检查还是检查。”刘国恩说道,“如果我们不进行全面检测,除非有神仙给我们一个更好的办法把‘敌人’找出来的同时还能使社会、经济不停下来,不然很难想象。”
但同时刘国恩也强调,在防范新冠病毒的同时,还有其他威胁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也不容忽视。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总有一天会得到控制,但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等非传染性的长期威胁会跟随我们很久,并且杀伤力要大得多。
谈及此次新冠病毒肆虐给全球抗“疫”带来的思考或经验时,刘国恩表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市场的需求可能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现整体减弱,“它(疫情)不像人类以往的战争,如果一个国家的市场需求减少,其他一些国家的需求可能会相应增加。新冠肺炎的情况是全球总需求集体下降,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其次,新冠肺炎是一个影响全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只要有一个国家还有新冠疫情存在,没有其他国家是安全的。
第三,经济要发展。“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能减弱,否则抗疫的条件就会受到巨大威胁,从而使抗疫能力下降。”刘国恩表示,在这一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不能断裂,一旦出现断裂,对现代经济的影响要远远超过过去对农业社会的影响,“那时候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紧密,所以如何维护并加强全球产业链是未来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四,未来是否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技术和数据。刘国恩表示,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争分夺秒研发疫苗,如果这些国家在研发疫苗的过程中不处于相互竞赛的状态,把资源和成果整合在一起形成全球性的团队,那么研发疫苗的能力将会提高,研发疫苗的时间表也可能会提前。
“我觉得至少我们应该去探讨有没有这种可能。”刘国恩坦言,“如果这一次还来得及,我们可不可以共享技术,共享数据,共享我们相互的力量,组成一个全球队伍;如果这次不行,至少下一轮我们很可能面临第二轮、第三波的攻击,我们有没有可能全球携手合作,来共同研发新冠肺炎疫苗,从而使得人类最终战胜这个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