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开着直升机撒钱” ,通货膨胀会来吗?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全球央行“开着直升机撒钱” ,通货膨胀会来吗?

破釜沉舟

“撒钱,开着直升机撒钱。”

在许多人眼中,这是如今全球央行正在做的事情。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升级,不仅使各国医疗卫生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也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为对冲疫情影响,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多国央行“开闸”急剧释放流动性。

在此背景下,一种担忧也随之而来:各大央行印钞和需求萎缩同时出现,会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吗?

通缩近在眼前,通胀在不远处

“通缩近在眼前,而通胀正在不远处等待。”对于当前形势,一些经济学家作出如此判断。

疫情冲击下,尽管各国防疫措施程度、力度不尽相同,但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却异曲同工。

居民消费受阻,包括餐饮、旅游、住宿等线下消费受到拖累;工厂大面积停工停产令工业品需求今不如昔,带动主要工业品价格集体下跌。此外,全球原油价格一路暴跌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工业品通缩压力。

眼下,一些经济体已出现短期通缩迹象。3月份美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为十年来首次下滑。欧元区核心HICP(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也从2月份的1.2%一路降至4月份的0.4%。

面对空前经济压力,全球不少主要央行为刺激增长,正破釜沉舟,加大宽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球至少已有35家央行降息。

例如,美联储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并启动“不限量QE”,购入国债、市政债和企业债;欧央行宣布7500亿欧元债券购买计划应对新冠疫情;日本央行推出1014亿日元的股票ETF购买计划。

海通证券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美联储资产总规模近两个月内增加了2.4万亿美元,增幅达58.1%;欧央行和日本央行资产规模近两个月内也分别增加了5946.3亿欧元和31.4万亿日元。

该报告分析,受疫情冲击,欧洲和日本经济正陷入困境,目前日本已确定将出台108万亿日元刺激计划,而欧洲各国或也将不可避免扩大财政刺激计划,未来这些新增政府债务亦将由欧央行和日本央行承担,并带来货币大量投放。

不过,尽管“开闸放水”带来了资金,对经济和市场信心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但在全球疫情迟迟未见拐点的情况下,其能否有效拉动需求,对经济起到明显提振效果,仍是个问号。

与此同时,尤其作为全球贸易主要货币和外汇储备中最重要货币的美元大量投放,让一些经济学家警惕,不远处全球通胀风险已若隐若现。

大面积“放水”

《新冠疫情蔓延恐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东京大学教授渡边努日前在《读卖新闻》上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称,疫情如果长期持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为一方面人们对日用品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全球性停工停产和劳动力短缺恐将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渡边努发出警告,今后,即使像石油危机结束后那样发生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停滞性通货膨胀也不奇怪。

值得注意的是,担忧通胀风险的经济学家还并不在少数。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三部曲传记的作者、经济史学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指出,在防疫封锁措施解除以后时候,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一场独特的“通胀型萧条”,即在失业率飙升之余,政府仍在花钱支撑需求。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则认为,在全球央行大面积“放水”的情况下,疫情一旦缓和,经济活动恢复将带来需求回升,而为了救助经济产生的政府债务并不会消失,央行投放的货币短期也难以收回,这就会导致通胀形成。而一旦未来油价因供给萎缩出现大幅回升,或将进一步加重通胀。

看到这里,你或许要问:这么多经济学家都在讨论的问题,难道“央妈”们会熟视无睹?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简单:不是看不到,而是顾不上。

“对于推行无限度货币宽松的央行来说,短期增长利益压倒了长远发展利益。”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表示,采取无限度货币宽松,即便其边际效益已经很小并将不断减小,但总不会是零,因此对短期经济增长仍能起到一定提升作用。

但廖群也直言,长远来看,此举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及其衍生的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和贫富差距拉大等负面后果也显而易见,可是说是“不择手段并不顾长远后果地刺激短期经济增长。”

中国,全球央行里的少数派

在全球多个主要央行推出量化宽松、零利率或负利率政策之时,中国是目前少数几个还保持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

“中国在正常情况下坚持了常规货币政策,积累了一定货币空间”,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指出。这样一来,发生危机时就可以实行强有力政策,利用以前积累的政策工具,使政策有效传达到实体经济,为其注入生机,在疫情过后亦能继续实施常规货币政策。

如其所言,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变,同时也强调更加灵活适度。

中国央行通过调降超额准备金利率、MLF、LPR利率等方式引导资金下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MLF等释放流动性。同时,监管政策也进行相应的逆周期调整,以缓解企业还本付息压力。

不过,今年前两个月,中国CPI同比涨幅均处于“5时代”。仍一度引起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对此,人行已明确表示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绝不会让市场出现“钱荒”,也不让钱“变毛”。

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中国CPI走高,其中既有结构性因素拉动,同时又叠加受到疫情对供给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物价有结构性上涨特征,也有阶段性上涨特征。“应当说,疫情对供给的影响、对通胀的影响可能还会短期持续一段时间。”

“物价能不能稳定,还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陈雨露强调,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注重灵活适度,根据疫情发展把握好政策出台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